高等农林院校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及发展路径初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高等农林院校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及发展路径初 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是21世纪 的支柱学科和技术先导,是众多学科发展的坚强后盾,材料 在某些领域已成为制约我国关键技术的瓶颈。随着经济快速 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高新材料的地位日益凸显,社会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主要涉及物理、化学、计算 科学、工程学和材料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内涵极为丰富, 涵盖金属材料、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 物理和材料化学等二级学科,是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 成与制备、性质及使用性能、测试与表征等四个基本要素及 其相互关系与制约规律的一门科学[1-2]。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开设有材料类及其相关专业,根 据院校自身发展特点,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存在于理工 院校,与冶金、机械、金属、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交叉融合, 侧重于从实际应用领域来探求新材料的制备、性能评价与使 用;
另一类存在于综合性大学,由物理学和化学孕育并分化 形成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侧重于基础研究方向[3-4]。由 此可见,基于不同起点和研究重点,这两类材料学科研究方 向在发展中自我完善又相互靠近,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 究逐步融合发展的方向。
一、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一)时代需求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正从传统领 域向新型生物质功能材料拓展,农林生物质材料主要以木本、 禾本和藤本植物及其加工剩余物和废弃物为原材料,通过物 理、化学和生物等高科技手段,加工成性能优异、环境友好、 附加值高的新型材料[5]。2010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发 展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关 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大战 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 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其中新材料产业中的新 型生物质功能材料就是优先申报的领域[6]。目前,高等农 林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此类人才最多400人,远远不能满足 国家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之需求,在此背景下, 安徽农业大学成功申报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发展方向 所谓专业特色是指学校根据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经过长 期的办学实践逐步积淀形成,具有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 稳定的、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专业风格[7]。
高等农林类院校在农业和林业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 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等资源供给存在巨大缺 口,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世界上每年主要以石 油为原料生产约1.57亿吨的高分子聚合物,同时产生8000多万吨的塑料废弃物,从理论上讲,聚烯烃塑料在环境中自然 降解需要200年甚至100万年的时间,大量的废弃塑料积累在 环境中,给环境修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而且石化资 源是有限的。可再生、可循环利用、无污染的植物资源在自 然界中储量丰富,发展潜力大,加快生物质资源的培育、研 究和利用,发展农林生物质材料产业,对缓解资源与环境压 力意义重大,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将成为不 可逆转的历史潮流[8]。我国生物质资源品种及产量位居世 界前列,年均生产量约21亿吨,其中仅农业秸秆年产量就达 7亿吨,目前只有约5000万吨得到初级利用,发展潜力很大 [9-10]。农林生物质材料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对 象,其发展前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势 必能够推动生物质材料研究的步伐,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专业依托 全国大约有7所高等农林院校在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 业基础上,以新型生物质功能材料为方向新建材料科学与工 程专业,借助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传统优势,短期内提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安徽农业大学是一 所具有80多年办学历史、学术积淀深厚的省属重点高等农林 院校,长期以来,与林业生物质材料相关的林业工程、农业 工程、纺织工程等学科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木材功能材料、 纤维功能、农作物秸秆改性材料等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 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学术积淀和较强的师资队伍。安徽农业大学以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林产化学与工程实验室、高 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纺织材料实验室等为基础,整合现 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创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 生物质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满足了国家和安徽省新型战略 产业发展之需要。
二、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面临的挑战 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需要认真剖析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障碍”, 才能将挑战转化成机遇。
(一)师资队伍建设 新专业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资源少,专 业教师年轻化,教学科研成果缺乏积淀上,因此如何在短期 内建立起职称结构、学历层次、年龄梯度合理的师资队伍, 是新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专业教材建设 以生物质材料为发展方向的高等农林院校新建材料专 业,由于办学时间短,针对生物质材料的系列教材缺乏,目 前选择的或是理工院校,或是综合大学同类专业的教材,或 是农林院校相近专业的教材,因此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生 物质材料特色不明显,教师和学生都不甚满意。
(三)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人才能力培养的核心,在“双创型”、“复 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专业在建立之初,通常存在实验室建设不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不规范, 实习点较少,创新实践活动缺乏新颖性等问题。如何建立“网 络化”、“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 键。
(四)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 走创新创业之路,学校有责任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 力。我们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的道理,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取决于学校及教师 自身创新创业的水平,这就为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 求。显然,对于新建专业,教师的精力更多尚在适应课堂教 学的努力中,自身创业经验缺乏,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亟待同步提升。
三、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路径 在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过程中,为了弥补发展中 的不足,解决发展瓶颈,提升专业发展层次,针对材料科学 与工程专业知识特点,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调整专业知识结 构,变革教学方式,不断优化专业基础建设,解决建设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一)夯实学科基础,拓宽专业口径 农林院校材料专业虽然以农林生物质材料为主要方向 和特色,但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材料学科的共性基础,考 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培养的学生既有学科特色,又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如安徽农业大学开设了理论力学、材料 力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生物 质资源材料学、复合材料学、材料装备学和胶合材料学等基 础课程,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或深造可在高分子材料、以植物 资源为基础的生物质材料及复合材料等领域,为学生今后的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空间。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水平是办学质量的根本。新建专业的教师紧 缺,是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虽然有校内传统相关 专业部分教师能够承担新专业的教学,但仅仅是一种应急措 施,教师知识构成的局限性、师资整体结构的系统性,都远 不能满足新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刻 不容缓,必须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采用灵活多变的政策 广纳人才,包括从师资队伍充沛的老牌兄弟院校、科研院所 等,通过人才合理流动,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要 加强对新进青年教师的培养,激励他们参与国际、国内访学 交流和社会实践,促进师资队伍快速成长。如安徽农业大学 在人事引进制度上采用“一人一议”政策,最近从国外著名 大学引进1位材料专业的30岁博士后,并破格聘他为教授。
(三)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全面服务新专业的发展 在新专业建设之初,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条 件都很不足,对这些基础条件必须同步建设,才能在短期内 适应新专业教学所需。1.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课堂前后预习和温故知新的物 质条件,必须跟进,但新建专业教材的配套性总是不尽如人 意,虽然现在教材版本繁多,表面上选择余地很大,但不可 否认,粗制滥造现象也不罕见,因此对现有教材的选取必须 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集思广益,将真正优秀的、 适合的教材甄别出来。同时加强教材编写力度,对尚不成熟 的脚本,先作为讲义印发给学生,经过一届学生的试用,在 修改完善后正式出版,逐步建立起一套针对性强的教材体系。
2.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新专业建设中资金投入最 大的部分,涉及实验用房的建设、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及实 验教师的培养等诸多方面,牵涉面广,需要学校多部门的磋 商协调。往往基础课实验条件建设容易实现,因为基础课实 验内容的刚性强,建设思想易统一;
而专业课实验室建设弹 性大,投入多,易受到挤压或拖延,但专业课实验室恰恰是 体现专业特征的地方,是学生创新训练的主要场所,也是教 师科研的主要依托,因此在实验室建设中,对建设目标的充 分论证、建设过程的细致规划,是专业实验室建设得到学校 理解支持的关键。如安徽农业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新专业 实验设备购置方面,近三年投入300多万元。
3.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离不开实习基地,离不开相 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让这些企事业单位乐于接收学生的实 习,必须从实习安全、产学研合作、人才输送与就业等多方 面为企业着想。学院动员所有领导和教师主动出击、多方联系,在诚信的基础上,解除企业对学生实习的顾虑。如安徽 农业大学在竹材的基础研究方面具有较多成果,积极探讨竹 材深加工的应用方向,因此与安徽龙华竹业有限公司达成了 合作共识,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确保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环 节,这也是工科专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更是如此[9-11]。如安徽农业大学为了学生将来更快地适应 工作需要,成为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在专业课设置中几乎 都有配套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 了突出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化,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鼓励和氛围,通过宣传大学生 创业先进典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信心和勇气;
通 过创新创业讲座和科研活动,形成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的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如安徽农业大学每年开展“创 客”大赛,每个班级组成若干团队参赛,让学生在参赛过程 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外每年都有国家级、省级和学校创新 基金项目,鼓励二年级以上的学生组团申报,到大四时,基 本上每位学生都是创新基金项目的参与者。
此外,创新创业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从专业的角 度去发现问题、需求和不足,寻找专业的创新点,进而发现创业的切入点,提升创业的竞争力。要求学生走进社会,首 先教师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如安徽农业大学对新建专业给 予一定经费上的投入,支持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加入行 业协会等途径,开拓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训练的 桥梁和平台。
四、结语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已呈现出与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 综合的发展趋势,以生物质资源为材料主体是高等农林院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顺应了当今社会经济对高素质 人才需求。它在新建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 要在实践中予以解决,最终目的是为了办好新专业,引领新 专业走入正轨,迈向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因此,我们要探 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国际化与工程背景、富有创 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材料类人才培养的路子,提 高我国材料工业水平并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我国尽 快从一个材料大国走向材料强国。
参考文献:
[1]何宇声.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 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1,(1). [2]杨振华,彭万里.地方综合性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 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企业家天地,2013,(4). [3]杜双明,王晓刚.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M].西安:西 安电 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3. [4]赵东,王洋,洪翔飞等.农林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 业建 设路径及规律探析——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和AHP分析 [J].中国农业教育,2015,(4). [5]鲍甫成.发展生物质材料与生物质材料科学[J].林 产工 业,2008,(4). [6]陈礼辉.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大力发展生物质材料 [J].中华纸业,2009,(24). [7]董先明,倪春林,禹筱元等.农林院校材料类专业实 验教 学平台的建设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3,(4). [8]杨文斌,宋剑斌,陈寒娴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 养模 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