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促进了教学内容、方式 和手段的的重大变革。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 育观念;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灵 活结合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理论联系 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 是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7.010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7)07—0039—03 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 力技术和工具支持。[1]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 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 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 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 在此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相融合具有可能性, 使得课程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不断地深 度融合,教育逐渐向着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向迈进。历史作 为一门与“史料”密切相关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关注 历史知识的记忆、历史史实的了解,通过讲解的方式将知识 传输给学生,学生则是在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对 其进行识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记忆知识的任务非常大。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之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如历史影像、图片、电影、音 频资料、数据等知识载体有机地集结在一起,进而展示事件 的真实过程和关联因素,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原理、历史场 景变成震撼心灵的影像、声音,对学生产生多种直观影响, 营造一个形象、直观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感同身受的 教学环境中体悟、分析,进而培养反思、批判、甚至创新的 能力[3]。

实践表明,历史作为一门以“史料”为主要教学内容的 学科,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历史教学是教 师基于对教材中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讲解的方式将知识传 输给学生,学生则是在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对其 进行识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记忆知识的难度较大。此外,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本就处于充满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 的年纪,而运用信息技术的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现代信息 技术与历史教学相融合也具有可能性,一是网络信息的发达, 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多种资源;
二是 学校的硬件设施也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提供 了技术上的支撑。

一、与时俱进,发掘信息技术独特的教学价值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背景之下,基于历史教学 的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的应该是教 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 递和强化的过程,还是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意志发展的过 程。因此,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教 师不单是要上好一节课,而且要有意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把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获取新知识的 方法交给学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其获得新的知识。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许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都可以通 过网络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基于此,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必须 从根本上予以转变。此外,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在历史 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识,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课堂教学改革。主要 表现在为教学提供了超越时空的教学直观,以及拓展了教学实施的场地与时间。对于宇宙的宏大空间与微观世界,信息 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感受,对于历史发生的事件, 信息技术也可以提供模拟的情境,同时这些学习可以发生在 家里、在课后。因此,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 挥其“助”的功能,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教师课 堂教学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动学生探索创 新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4]例如,在讲述“日 本帝国主义投降”这段历史时,笔者首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 生思考。如分析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等,然后让学生带着问 题观看有关二战胜利阶段的影视资料和图片,使学生形成直 观的历史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影视资料和图片资 料了解史实。由于影视资料和图片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 了真实的“二战”情境,引起学生对“二战”这段历史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最终取得 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可见,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富 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知识 的探索的欲望,进而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 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灵活结合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要关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在情境中的学习是学生与历史“相遇”的过程,学生在模拟 的程序、情绪、环境中,体会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与进展、 阻碍与超越,这样的过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 在情境氛围中理解历史史实,分析社会影响因素,获得独立 见解。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创造力得以萌发、展示、训练的过 程。任何历史事件都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借此提升学生创 造力,这也正是历史学科特性赋予历史教学的使命。例如, 在讲述“中共一大的召开及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时为了让 学生理解“开天辟地”和“焕然一新”的深刻历史意义,需 要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节选了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 感受当时历史环境的艰难,以及党的缔造者的革命情怀。这 些是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怎样让学生理性地认识中共一大 的意义?我让学生用概念图的办法,对比了新、旧民主主义 在思想、领导、革命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再结合当今中国经 济崛起、国家富强的大好形势,体会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 意义。通过新旧知识对比,提高学生联系旧知识,分析新问 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笔者在 讲解“两宋时期的社会”时,利用《清明上河图》与《东京 梦华录》等文献资料相映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 观察图的全卷,犹如“再现”了宋代汴梁城都市生活的繁荣。

细看图的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突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背 景,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再观汴河两岸, 人烟稠密、粮船云集,船只首尾相接,拉纤、摇撸;
横跨汴河上的虹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桥上车水马龙,熙熙攘 攘;
再分析热闹的市区街道,屋宇鳞次栉比、店铺招旗林立, 行人肩摩接踵、往返川流不息;
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 不备。高大雄伟的城门、绵延的驼队给东西方贸易往来以明 显的点缀。通过对几幅局部图的观察分析,学生从中捕捉到 北宋汴梁城经济与生活的重要信息,通过联想思维,归纳出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城市格局的变化及社会生活 的丰富多彩,再引申分析而认识到中国传统农业习俗在城市 生活孕育之下的新发展,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新的高峰, 从而领悟到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带来的重要影响。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 大量图片、景观,同时结合教材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 解,这样,既丰富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创新精神 和创新能力就是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在讲授“五四运动”这一课时,笔者首先思考的是在感 知五四精神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传承五四精神” 这一主题活动,活动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查阅资料,制作墙报。全体同学查阅资料,收 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文献及图片,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制作一份墙报。

第二步:情境创设。课堂教学中铺陈情境,教室的周围 是五四主题的墙报,教师先播放与五四运动有关的电影片段, 再现历史情境,唤起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关注的热情,体会 历史环境中人们的情绪及情感。

第三步:学生展示。各小组分工,在教室的前面展示五 四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发展革命的意义。

第四步:教师提升。针对学生学习的结果以及在情境中 获得的感悟,教师将五四相关的历史前后连接起来,让学生 建立历史评价观点,学习分析历史,建立历史观念。

总之,随着近些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的深入 开展,学校中现代信息技术设施日渐完善,这为信息技术与 历史教学相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此外,国家的校校通工程, 为基础教育学校甚至农村学校铺设了网络,为教师需找教学 资源,学生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
再有,近些年的各级 教师培训,教师上岗考核也都将信息技术能力作为重要议题, 对教师或培训或考评,这些都为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结合 提供可能。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学校中的普及,为 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 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无疑是有价值 的[5]。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 也不是要全部抛弃原有的教学方式,历史思考能力、学生的 创新能力还是要基于对历史基本知识了解、掌握的基础之上培养,知识与能力,理解与感悟,认识与分析相结合是历史 教学的必要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洪录.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中 国教育报,2001,(2). [3]李兴勇.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浅谈 [C].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外软信 息技术研究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