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杨降爱情故事 钱钟书爱情故事

钱钟书爱情故事

钱钟书爱情故事 钱钟书爱情故事 有的爱,似乎就是为了让对方放心的。

高中毕业填志愿之前,她心中就只有一所大学:清华。她听说,那年 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年南方没有名额。她说:“没名 额,那就等着呗!”母亲说,“哪里能等!”无奈之下她报考了东吴大学。

有时,当你生出一个念头并对其执著时,说不定是冥冥之中要成全你 一件事。那年她虽说没上成清华,可并不等于机会的大门已经关上,只要与那件 事有缘分,你的终归是你的。可不是,机会之门又向她敞开了一道缝。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二十一岁的她与三位朋友相约,到 北平继续求学。清华大学那时并不招生,他们一起报考了燕京大学并同被录取。

后来当得知清华可以借读时,她毅然放弃燕京的学籍,做了清华的一名借读生。

她的母亲后来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 考清华。” 阿季即杨季康,笔名杨绛,“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指的是杨绛和 钱钟书的姻缘。“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三月是红成阵、绿成阴, 一片生机勃发的季节,也是催动男女之情,让世界平添一桩桩美丽壮观爱情的日 子。

正是三月的一天,杨绛和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前相见了。如《圣 经》中所说:“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 的人”。杨绛见到钱钟书那一刻,心中似乎幡然而悟:自己一直想上清华,原来 只为遇到他。

有人说她是被钱钟书眉宇间的“蔚然而深秀”所打动,应该是一见到他, 她潜意识中就有“他就是我前世的人”,钱钟书也仿佛这样想着,于是一种极为有 趣的表白脱口而出:“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 立即回应:“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甚或有人说我 已有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还有什么话比这更直白的:“我是自由身,你就放心追好了!”他们第一次见面,好像就是为了让对方“放心”。

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
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是的,他们有写不完的情书,说不完的情话。

三年后,两人幸福地牵手走入围城。

结婚不久,钱钟书在一件事上遇到了难处:他想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可担心自己走后妻子寂寞。杨绛笑了笑说:“为什么要寂寞呢我可去英国陪读啊!” 他沉吟一会儿,说,“好是好,不过你的学业就中断了。”那时,杨绛是清华大学 研究院外国语文学系的学生。她说,“只有我去了英国,你也就放心了,我为什 么不去呢!”钱钟书见她说得诚恳,灵机一动:“我们可以准备两份学费,你也去 求学。” 在英国,杨绛更是一次又一次让他“放心”。钱钟书“书生气”十足且有 着孩子般的童心。1937年,杨绛生女儿钱瑗住院,钱钟书独自住家里。几天后他 去医院看望妻子时,低着头一副痴呆的样儿:“我犯错误了,把墨水打翻了,染 了桌布。”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第二天他又去了,说:“我又犯错误了, 把台灯搞坏了。”她说,“不要紧,再去买一个。”一句句“不要紧”让钱钟书放心 了。

世界太热,让对方放心,他们要追逐内心的一剂清凉。杨绛有篇散文 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 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

1942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后,好 评如潮。一天,钱钟书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说行吗”杨绛非常高 兴:“我支持你,快动手写。”这就叫夫妇比翼齐飞。

为了让他放下心来写作,杨绛把家里的女佣辞退了,以通过节省开支, 让他少上课多一些创作时间。她担水劈材、生火做饭、洗衣拖地,缝纫制衣、爬 窗……她就是要让自己的汗水化作丈夫的笔下珠玑。两年后,钱钟书被誉为“一 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的《围城》问世。

她的这种从富家小姐心甘情愿地成为“灶下婢”的做法让婆婆称赞不 已:“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 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为了让钱钟书这个“痴人”真正拥有痴福,杨绛除了平日细心地照料他 外,她还有一种担心:不能让自己走在他的前面。“钟书病中,我只想比他多活 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 就糟糕了。” 为求得不错次序,杨绛一直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要加强营养时, 她会买几根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保持骨骼硬朗。她 还坚持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见 自己的身体健康,她对自己放心了。

他们的“放心”是真正的生死相依,钱钟书要是病了,杨绛常常是连续 许多天,甚或几十天不离左右地陪照顾。当有人劝她回去休息时,她说:“钟书 在哪儿,哪儿就是家。”钱钟书吃安眠药,她也吃,虽然她当时并不失眠。杨绛 有时吃安眠药,钱钟书也总要陪着吃,说要中毒一块儿中。

好的身体给她帮了大忙,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 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他们的女儿钱瑗也病了,住进医院。当时,钱钟书住 在北京医院,钱瑗住在西郊的医院,父女俩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已是八十多岁的 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钱钟书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杨绛 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 小刺都要除尽。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 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让对方放心是内 心的沉稳和强大。

钱钟书去世后,为了让“你放心”不打折扣,她更加注意照顾好自己的 身体,除了饮食外,还坚持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她还能弯腰手碰到 地面,腿脚也很灵活。“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 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钱钟书生前曾说过要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 硬是将《斐多篇》翻译出来。接着,她要对三人的爱作一个小结,2003年,《我 们仨》出版问世,这本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怀念的书,感动着无数中国人。而时隔四年,九十六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 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 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让对方放心是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杨绛同时还将眼睛盯向了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 文笔记。多达七万余页的笔记由于每一页都留着丈夫的手印,整理它们时,宛然 抚摸着爱,抑或被丈夫的爱抚摸着。2003年,被整理得井井有条的三卷《容安馆 札记》,以及一百七十八册外文笔记得以出版。2011年,二十卷的《钱钟书手稿 集·中文笔记》也面世。钱钟书地下有知,一定会完全放下心来。

杨绛依然追逐着内心的一剂清凉,生活中的她和钱钟书在世时一样, 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 其作品研讨会,她回绝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 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她还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 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为了不打扰别人,九十岁寿辰时,她专 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

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 百户中唯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这就是已是一百零二 岁高龄,仍在其笔耕不辍杨绛先生的家。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 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 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让对方放心是最真挚最动人的爱,两人携手并肩并非为了炙手可热时, 他们爱的乾坤也就堪比日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