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历史故事]关于夏商周的历史故事

夏朝历史故事

夏朝历史故事 夏朝历史故事篇一:夏启继位始末 夏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颇有名气,一是因为他是因治理大水而有名的 大禹的儿子,二是因为他是中国夏朝的第二个君主,三是因为他用武力夺取了王 位,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父传子,家天下”由他开 始在中国沿袭了四千多年。

据历史学家考证,夏启在位起讫公元前2061—前2052年;生卒年公元 前2130—前2052年;出生地涂山(今浙江绍兴西北);迁都黄台冈(今河南新密境内);
年号帝启元年(辛丑,公元前2060年)。

那么,在四千多年前君主禅让制度流行的年代,是什么细节促成夏启 得到王位夏启为什么又要用武力巩固王位呢 《史记》和《尚书》都叙述了尧、舜、禹“禅让”王位的史事。唐尧死 后,虞舜继位,用同样的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姒禹为继承人。姒禹晚期, 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姒禹又举伯益为继承人。可以说,禅让制在当时 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人才选拔制度,是选举“贤能”的体现,是人民意 愿的体现,天下之大人人平等。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 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禅让”包括:公元8年,西汉的孺子婴 禅让给新朝的王莽;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公元265年, 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公元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南朝 宋武帝刘裕;公元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公元502年, 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公元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 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公元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非常明显,禅让制确有弊端。一是在上古时期各种监督机制不完善和 管理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禅让也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而已,所谓人才的贤能是口 口相传的,是可以人为神话的;二是禅让制的实施往往还要披上一层假惺惺的礼 让外衣——被选举的首领要躲在山间森林或者隐蔽之处,推让再三,然后由族人 或者部下拥戴他出来——这种假惺惺的礼让是本文叙述的细节关键。虞舜百岁时到南方巡游,突然患病,死在了苍梧山(今湖南宁远县南)。

接任的姒禹听到此讯,亲自率领众臣以隆重的礼仪为舜建造了陵墓,并在苍梧山 修庙祭祖,这就是至今犹存的零陵和舜庙 (今湖南宁远)。守孝期满之后,姒禹 让出了帝位给虞舜的儿子,自己躲避起来。但是,百姓对姒禹十分拥护,因为姒 禹治水对百姓的贡献太大,因此,姒禹最终继承了帝王之位。

姒禹晚年,想效仿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曾征询各部 落首领的意见,挑选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作他的继承人,让皋陶管理政事。

可惜,皋陶品德虽好,年龄太大,没等接任,皋陶就先禹王而死去。姒禹又立伯 益为接班人,却把军政大权交给了儿子夏启,而且外出的时候,常常带着儿子夏 启。结果,夏启在百姓当中的形象远胜过伯益。这个细节是姒禹无意间为禅让制 的覆灭埋下的祸根。

公元前2061年秋,帝禹出巡时在会稽死了,虽然,帝禹临终前有意把 天下“禅让”给伯益;但是,伯益辅佐帝禹执政的时间太短,百姓尚未蒙受他的德 泽,所以各氏族首领都不去朝拜伯益而去朝拜夏启,并且说:“吾君之子也(启是 我君帝禹的儿子啊)”(《孟子》)。伯益并非无德无才,而是兢兢业业为国家出力。

伯益曾经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发明过一种凿井的新方法。伯益擅长畜牧 和狩猎,曾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

然而,伯益的想法过于天真。伯益以为天下从此就是自己的了,便在 帝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镇)即位称王,坐上了天子之位。但是,伯益也看到 了百姓对夏启的拥戴,看到了自己所处位置的不稳定。帝禹三年丧服完毕以后, 伯益就将天下让给帝禹的儿子夏启,自己避居到箕山的南面去了。当年,唐尧禅 让帝位给虞舜,虞舜躲避起来,客套了一番,礼让给了唐尧的儿子丹朱,最后, 还是虞舜做了帝王;虞舜禅让帝位给姒禹,姒禹也躲避起来,客套一番,礼让给 了虞舜的儿子商均,最后,还是姒禹坐了帝位;现在,姒禹禅让帝位给了伯益, 伯益当然也要学着先辈的样子,躲避起来客套一番了。急什么,帝位早晚是自己 的。

这是中国帝王禅让史上的一个关键细节,也是中国上古历史的一个关 键细节——伯益假惺惺地“避居箕山之阳”,期望夏启假惺惺地号召百姓呼唤伯益 出山,可是,伯益的愿望没有实现。夏启没有对他客套,百姓也没有拥戴他出山, 伯益的愿望成为了泡影。假如伯益没有假惺惺地“避居箕山之阳”,按照夏禹的禅 让坚决继位,禅让制一定还会继续延续若干年,中国历史还不至于早早进入“家 天下”王位继承时代。但是,伯益偏偏假惺惺地“避居箕山之阳”,让中国古代历史就此转换了一个新的时代。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帝禹的儿子启有贤德,天下的百姓, 都希望他能继承共主的位置,“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最后,人 们拥立夏启做了帝位。后人神化夏启为仙——《山海经·海外西经》:“大乐之野, 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 山北。”明代画家蒋应镐绘制的《山海经释义》插图中就有《夏启御飞龙》。

综合历史记载,禅让虽是一种制度,但是,关键还在于继承者是否具 有威望,关键还在于继承者能否收揽众心。

夏朝历史故事篇二:孔甲养龙 却说帝孔甲于壬寅年即位,专好鬼神之事,不正宫庭,不务德政,天 下诸侯多叛,表云片入奏,只当不知。众臣谏之不听。一日天降二龙,一雌一雄, 落在朝门之外。近臣奏知,帝问于众臣曰:“天降二龙,此何吉凶”左部一臣名蔡 史,出班奏曰:“天降二龙不升,乃祥瑞之兆。陛下出旨,有能养者,赐于养之, 待其自升。”帝准奏,即出旨,召有能养龙者。右班部中闪一臣名邓云,上奏曰:
“有刘累者,能善养之。”帝曰:“卿何得知“邓云曰:“昔有晋叔安甚好龙,每求 其嗜以饮食之,故龙多归,柔驯易制。无帝赐其姓董氏,封宗川侯。后刘累学养 于董氏,臣故知其能养也。”帝闻奏大悦,即遣使宣刘累入朝。刘累随召拜伏阶 下,帝曰:“今天降二龙不升,必要养畜待其自去,朝臣荐汝能养,故召汝至此, 领去果能养否”刘累奏曰:“臣果能因其嗜而养之。”帝喜,命领去养。

刘累随即出朝,分付手下之人,扛龙到家嗜养。平日亲自调和饮食。

常进美味饮食于孔甲。孔甲甚喜,其赏赐甚厚。一日,其雌龙忽死,累潜醢此龙, 调和烹进。孔甲食之,其味甘美,即封累为御龙侯。遂入朝谢恩。一日,孔甲思 食前味,命使再着累雌雄龙醢进。累接旨大怖,自思死者可醢,生者何敢近去杀 之。只得把两句闲言支吾,使臣去了,遂连夜逃于鲁县河南鲁山。

使臣见刘累逃走,回奏孔甲,言刘累逃走外国。孔甲大怒,命武士三 百人,前去养龙池捉龙,杀而醢之。武士领旨,至养龙池,放干池水。正欲下手 捉龙,不知龙乃灵物,见水干涸,翻身一摇,将三百武士,皆卷入池中。霎时间, 天昏地暗,大雨滂沱,龙腾云而去。三百武士,可怜死于非命。帝都亦滂沱大雨, 雷电三日方息,漂去民房无数,平地水深丈余。使臣奏三百武士,皆渰死于养龙池。孔甲闻奏大惊,因而得病不起, 旬日而崩。在位三十一年,寿六十岁。

刘累的时代,既然有“豢龙氏”、“御龙官”的职务,就说明了当时设有 专门的机构从事这类驯养活动,将人们在野外捕获的野生“龙”--------恐龙、巨兽 进行饲养、驯化,并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所谓“天降二龙不升”,应该是这 种动物在狂风暴雨中受伤不能滑翔飞腾,所以才会被人们捉获。至于孔甲贪恋龙 肉的味道,也可以理解,因为这种肉食非常难得,刘累又擅于烹饪,所以才使享 惯珍馐的孔甲回味无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动物虽然存在,但在当时数量 已经不多了,属于濒危动物。做为一个贪图享乐的君王,一遇美味,就忘掉了养 龙以祈求国家祥瑞、风调雨顺的初衷,以大快朵颐为重了。难怪他会被记载史册, 遭到千古嘲讽。

夏朝历史故事篇三:太康失国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虽距今历史悠久,但其历史故事流传 至今,其文明文化刻在历史书卷上。下面将介绍的就是夏朝的历史事件——太康 失国。

启晚年生活奢侈,终日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朝中政事不修。后启死 了之后,王室内乱。既然是“家天下”了,权位当然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了。但 启的儿子有五个,结果谁也不肯让步,于是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展开了激烈 的斗争。

后来权位被其中之一的太康所得。然而不幸的是,太康即位后,不但 没有改善朝政,反而变本加厉,终日田猎无度,流连于美色酒肉之中。有人向他 进谏,劝他以天下百姓为重,要他勤于政事,可太康却对此置之不理。加上之前 夺权斗争造成的内乱,朝中众臣对夏后氏很是失望。这样,太康逐渐失去了民心, 给一些觊觎权位已久的诸侯有了可趁之机。

有一日,东夷的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就趁太康出去田猎之时,领 兵拦截了太康的归路。太康见此状况,惊慌不已,吓得有家不敢回,拔腿就跑。

但他哪里逃得掉,后羿乃是当时闻名的神箭手,他拔出利箭,张开大弓,于十里 之外将太康射杀。太康一死,后羿便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朝中的权位,得以号令诸 侯。太康失国,皆因为他不顾百姓,只图自己享乐,使得王道不正。而可 悲的是,后羿得位以后,居然也重蹈了太康的覆辙。后羿自持善射,以为天下无 人不服,便对自己的言行不加丝毫约束。他像太康一样终日沉湎于酒色,不问政 事。后来,在他的亲信中有一个叫寒浞的,此人诡计多端,早想除掉后羿取而代 之。他知后羿目中无人,于是伺机暗杀了后羿,自己当上了国君。这“家天下” 的夏朝,才传了两位君王,权位就落到了外姓人手中。

看过夏朝历史故事还看了:
1.夏朝的历史故事 2.夏朝重大历史事件 3.关于夏朝有哪些故事 4.夏朝糜烂的后宫生活故事 5.夏商周历史故事 6.10个你一定要知道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