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
文学作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 1、利用文学作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2、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责任感的树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心 理健康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所在。很多大学生只关心自我, 没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缺少奉献精神,在很多事情 的处理上消极、退缩和逃避。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及时的关 注和矫正,将会直接影响到民族的未来和学生今后的发展。而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充满着伟大的责任意识和忧国忧 民的精神,如屈原、柳宗元、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都 洋溢着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现身社会的责任感。
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尽欢颜”等,都能够给学 生以极大的触动和感悟,帮助他们树立起牢固的责任意识, 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
3、利用文学作品,启发大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才能避免强迫性、 偏执性、依赖性等不良人格的产生。而这些人格障碍的产生, 多数是因为认知观的错误,如偏执型人格,在看待和处理问 题上十分极端,就是因为没有充分全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和认 识问题。对此良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 观,而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完善方式,能够引导 学生多角度的、全面的思考和认知问题。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 一种哲学思维具体体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有不 同的认识效果。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说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启示在于,一些事情的结 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很多时候需要用一种潇洒和豁 达的心态来面对,从而避免走入偏执的误区。而且很多时候, 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认识问题,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从而有效推进了事件的进展,有着一种“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意插柳柳成排”的奇效。
4、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 如果一些人不具备乐观和向上的情感,那么就容易陷入 一种愤恨、焦急的状态中,如果对这种心理状态听之任之, 很容易引起更大的心理问题。心理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 忧伤和焦虑中阅读一段优美的诗歌,那么这种不良的情绪就 会得到及时的转移,让情感得到了熏陶,压抑的心情得到释 放。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寻找一 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 青年们象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 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 风,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 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柏拉图在 这里强调的就是美好事物对塑造美的心灵所起的陶养作用。
中唐诗人刘禹锡一生仕途多艰,大部分时间都在穷僻偏远的蛮荒之地,但他生性乐观坚毅,他的诗作大都激扬着刚毅雄 健之音。如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将一种豪放和 洒脱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不仅能 塑造美的心灵更能培养人健康的心理品质。而且能够让大学 生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综上所述,当传统的教育资源 和形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实的教育需要时,就需要教师 对此进行全新的审视和思考,主动寻找并使用新的内容和方 式,将文学作品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就是一种行使有效的方式,在现实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两者的结合,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完善和 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本文对此进行了粗浅的研究和分 析,旨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充分 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