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研究室运行机制保障研究
教授研究室运行机制保障研究 教授研究室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创新。作为基层 学术组织的教授研究室更是丰富了传统意义上教师办公室 的功能和职责,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知识探究的场所、教 书育人的载体[1]。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内部学术组织体系大 体上经历了四种模式:学校―学系―专业教研室、学校―学 系―研究所、学校―学系/研究所―教研室、学校―学院― 学系。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阶段教授研究室在组织定位上 最属于最基本的学术组织单位。在当下行政力量占主流地位 的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如何让教授研究室真正地去行政化, 充分发挥其学术组织的功能,是我们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所必 须思考的问题。一、教授研究室的组织定位 1.教学组织单位教授研究室制度有效地彰显了大学最 主要的功能――教学功能。学生刚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自学能 力比较差,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如果师生间再没 有形成默契,那么学生很容易出现迷失方向、挫折心理、动 机不足等现象。教授研究室成立后,以研究室为主要单位,对 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分组教学,有助于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 学习规律,并适应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可以看出,教授研究 室建立在“导师制”的基础之上。教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是 学科内部的知识,还有关于人生志趣、成就动机、学习习惯 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在研究室中,教师与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模式,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消除了学生对教 师的抵触心理,方便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2.学术交流平台教授研究室的主人是该大学中最有学 术发言权的教授和副教授。教授研究室向本科生、研究生、 进修生、访问学者等各类人员开放。教授在规定的开放时间 里有义务接待任何来探讨学术问题的教师和学生。在教授研 究室中,有经验老教师的学术魅力可以感染年轻教师使其快 速进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年轻教师也可以把社会最前 沿的理念向老教师传达,达到知识和经验的互助和互补。总 之,教授研究室制度能够改善传统的大学教师封闭、“各自 为战”的科研模式,能够保证教授的学术自由,为大学教师提 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3.信息集散中心作为学术组织的基本单位,教授研究室 是学术成果的研究中心,也是思想聚集的地方,这样自然少 不了信息的流通。从宏观角度来说,教授研究室也可以称作 为一个庞大的信息集散中心,这也是一所学校软实力的重要 体现。无信息不研究。图书资料室、电子图书系统、科研成 果、国内外学者或组织赠书等都可以作为教授研究室的信息 来源。
4.因材施教的场所大学生个性发展是近年来高等教育 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校的统一 化管理、批量式教学导致了学生缺乏个性,缺乏独立的思想。
教授研究室制度以及与之相辅的本科生的导师制,克服了大班授课的弊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喜好选择 导师,导师有针对性地负责几个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生活 状况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方面的工作。总之,在不影响 大班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研究室进行小班教学, 更有利于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促进和引导。
二、教授研究室的运行机制一个有效的制度形式要有一 个良性的运行机制做保证,它可能是规范性的,也可能是非 规范性的。无论是哪种机制,对制度最大化的发挥功效都具 有重大意义。
1.教授参管的运行机制目前国内高校已经出现了教授 参与学校管理、学术管理的教授委员会制度,这为教授研究 室制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授在教学及其他学术事 务中是“内行”,能够在这个领域内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教授研究室制度的实行强化了教授参管的运行机制。平日里 教授在各自的研究室进行学术研究,如果院系和研究所有较 为重大的学术事务需要处理,教授委员会就将召开会议,并 以票决的方式决定诸多学术事务问题。
2.师生互动的组织机制在大学里师生关系往往很生疏, 课外的师生互动也很少。建立亲密的师生合作关系,是现代 大学教学的重点与关键。教授研究室制度的建立能够为良好 师生关系的形成提供条件。教授以研究室为单位,定期组织 学生到研究室参加学术研讨会,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科研的 积极性,保证课外学习有效进行。教授研究室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这种机制也 会给教师带来帮助,即有利于教学相长。3.学术权力下移的 组织机制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权力构架总体而言,上层即 政府权力极大,大学权力次之,学术权力较弱,以行政管理为 主要手段,以行政权力为中心[2]。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必须要 保证学术权力的地位。我国大学拥有学术管理权的是学校层 次,其他二级单位都要听从学校的规定和安排。这样虽然有 利于统一政令,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却制约了教授的科研活 力,影响了学者追求学术的自由。解决上述问题就是要下放 学术权力,让基层学术组织掌握学术权力,让每个教授都有 发言权,形成一个规范性的运行机制。完全可以以研究室为 单位,学术问题交给教授管理,做到学校、学院和研究室的合 理分工。
三、教授研究室制度的保障 1.条件与投入保障学校要为教授研究室提供物质保障, 这主要包括为教师提供足够空间的研究用房,并配备相应的 网络和实验设施、图书资料、实践基地等。此外,教授研究 室的条件与投入保障还包括时间、精力和感情的投入。学校 要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在教授研究室制度实施中的能动性,并 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知识传播、 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校的学术生产率 [3]。
2.制度保障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教授研究室制度的建设内容。由学校负责、院系组织建立健全教授研究室制度,这 是关键环节。在教授研究室的平台下,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个 别指导教学-研究模式,是该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其功能的最 大化发挥起到保障作用。其次,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
高等院校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主动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比如,相应经费投入、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立项、鼓励教授 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等。最后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它 主要包括教授研究室制度的组织与实施,如对开放时间、内 容的记录,定期对教授研究室活动开展予以考核和评价,开 展优秀授研究室的评比,等等。
3.文化环境保障在教授研究室制度的保障体系中,条件 与投入、制度建设必须得到优先保证,但软件方面的保障也 决不能忽视,其中教育理念与学风建设是其重要方面。(1)教 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的理想追求,是人们对教育 发展指向性的理性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 员会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育“新人”。“这种新人必然 能够在他日益增长的理解能力、机体能力方面和潜在的另一 方面,即个性的情感与道德方面建立一种和谐状态;这种新 人只具有人类智慧和人类技巧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感到自己 和别人之间融洽无间:具有一种人类和谐。”[4]教授研究室 制度秉承着培育“新人”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第一,教授研究室是教师和学生对话、交流、研讨的最 佳场所。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教授研究室不存在所谓的“师道尊严”,而是充满着 平等的交流和对话。第二,教授研究室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
教授研究室将“为学”与“为人”相结合,教师对学生在学 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给予指导,切实地帮助学生怡情养性, 塑造人格,为他们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2)学风建设。学风 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 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 合表现。教授研究室制度与学风建设实际上是一对相互促进 的关系。教授研究室制度的实施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创新 之举,既增强了大学组织机构的灵活性,又为教授治学提供 了广阔的研究平台;既方便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 流,又调动了师生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 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