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各种教学【教学世界蕴意】

教学世界蕴意

教学世界蕴意 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身体一直属于与心理二元对立的、 被排除在心理之外的一个“不在场”的存在,从而一直没有 成为教育学的重要主题而进入理论研究者的视野。然而,在 20世纪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运动中,在胡塞尔、梅洛-庞帝、 列维斯纳与萨特等人那里,身体作为灵性化的肉体而受到特 别关注,从而使我们发现了身体接物联天、悟真启智、孕情 育意、率性臻美等特质,彰显了“身体―教学”关系的巨大 价值,蕴藏着教学世界的种种意义。

一、身体接物联天,决定了“身体―教学”关系的主体 与整体特性 身体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永远是第一出场,并且是永 远“在场”的存在;
它具有一种质朴、自然、无辜、绝对、 本质、自主和联系的特质。身体来源于自然,身体就是自然, 其肌体经脉顺畅流动、生长发育与成熟衰老,其新陈代谢、 心率、血压、肾上腺素分泌等,“诠释”着天地之变化与大 自然之神奇;
它与宇宙之间无时不在相互交换物质、信息与 能量,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因此,身体接物联天,其行为 是身体与外界关联之行为,其基础“在于承身体之结构、脉 络而发生出的‘物物’之能,同时将‘切身之道’作为诠释 和实践的要素”[1]。所以,身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肉体, 它蕴涵了肉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价值、意识与无 意识、身体与宇宙之间的相依互动、变化孕育、造化生命的主体与整体特性。身体接物联天之特质所揭示的教学意蕴如 下。其一,身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身体与自然不仅融为一 体,而且人类行为及意识活动发自于身体,是身体的机能, 是身体对于客体的反映,从而使身体具有了主体特征。也就 是说,人类所有行为不仅是身体与大自然的关系行为,而且 是人发出的主体行为。在这里,用梅洛-庞蒂创造的“身体 ―主体”来描述身体的主体地位是再恰当不过了,他说:“我 们是我们的身体,如果没有身体,我们就不可能存在”[2]。

所以,它不仅具有自身与宇宙关系的动态的整体特性,而且 具有这一整体关系活动的主体特性。在教学中,这一特性不 仅焕发了个体肉体生命的原始活力,还彰显了身体的生命价 值及意义,同时,也为建构多样性、包容性与共生性教学观 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二,身体是教学世界的母体。宇宙是一 个万物交织成的整体,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并富有活力。教学 从身体出发但并不止于纯粹的肉体,其根植于与身体联系的 生存环境及时间场景,并与之形成互动的、联系的、整体的 观念。如果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把身体制约于狭小 的空间,就会导致人的智力与体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 分离,人将走向片面发展。正如歌德所言,“星星没有了太 阳便失去了光芒;
而太阳若不是星星的衬托,便不会显得那 么炽热、伟大。高山依赖流水冲刷脚下的尘土,显示挺拔的 身躯;
而流水也正因为高山的刚毅才显示了温柔。走进大自 然,才会了解这一切,逐步接近宇宙之谜的谜底”[3]。教学只有使身体回归并依赖自然母体,学习主体才会感觉到 身体与大自然的节律一起搏动。血管里热血沸腾激荡,迸发 出心灵的火花与智慧的光芒,升腾着神圣的激情与创造的活 力。其三,身体是教学行动的依据。身体在其与宇宙关系中 的整体的与主体的特性,决定了其先于一切存在于我们身体 之外的先验的教学结构与意识,从而成为教学的第一条件或 依据。因为,人类向往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从自己的身体向宇 宙扩展的,“我们对身体四肢的熟悉,使得它们成为空间中 所有拓展的出发点。这一身体的意象,作为严格完整的有机 体,成了我们理解整体世界的一个模型”[4]。人类在最 初的原始的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传递活动中,就是从自己的身 体,如通过耳传身授、肢体运动、面部表情及其与空间环境 的关系展开的。人通过自己的身体与外界事物的上下左右、 前后远近、中心和边缘的关系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通过身 体与宇宙生命保持着互动融通,使可感知的世界转化为一个 可感觉、可理解、可欣赏和可言说的世界。所以,通过身体, 才能拨开儿童心头的迷雾,荡涤他们胸中的尘埃,从而发现 宇宙变化莫测的奥秘,体验社会变迁的逻辑。

二、身体悟真启智,生成了“身体―教学”关系的建构 特性 人的存在一方面受制于身体之结构与功能,离开它们则 无法产生“切身”的经验、意义与价值;
另一方面所有人类 的意义都源于人们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在物质上的体现和表达与身体是密不可分的。梅洛-庞蒂对此有精 辟的见解:“我们在我们的身体中发现我们的意识、经验及 身份,并且它们存在于我们的身体的始终”,没有身体,“我 们就不会存在,并且也不会有经验、生活、知识和意义”。

[5]人们最初用符号为大地命名的时候,语言文字就具有 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关系。[6]这就是说, 身体一直在参与主体认识世界的心智过程。人类的知识、经 验与文化结构正是身体与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身体在反映 和接触外界事物过程中生成知识、意识与意义。身体悟真启 智之特质所揭示的教学意蕴如下。

其一,践行先于接受。经验最初来源于人类身体的亲历 实践,经过感觉经验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教学理性是身 体的理性。梅洛-庞蒂把人类的模式识别能力看做与我们能 动的器官互相联结的、以自身的连续感觉对环境作出反应的 身体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能力。[7]一般地,人们在取得经 验时,如在学习驾驶、跳舞或外语发音时,首先必须缓慢地、 笨拙地和有意识地用身体感觉。但是,“当我们最后能自动 地做到这些时,我们看起来并非把这些同样苛刻的规则丢到 无意识中去,而是获得了给予我们的行为以新的灵活性和流 畅性的肌肉格式塔”[8]。所以,知识通过身体力行,感 知环境与体验文化而得以发展,从而使我们开放心灵、感悟 真理、启迪心智。

其二,反思先于记忆。身体具有把自己最隐晦的灵魂与他者经验进行努力联结的本能,这种本能使知识具有了一种 建构的、个体的与实践的性质。身体“引起学生直接、原初 觉察的意识状态的获得、让人类文明向学生意识敞开”[9]。

身体的这种本能使人在人性与天道、理论与实践、生活与体 验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实现自我与世界关系的反思。苏格拉 底曾经说过,“虽然人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智慧、不可能彻底 知道自己,但只要努力,他就可能知道很多”[10]。知识 之所以是力量,智慧之所以崇高,乃是因为它们是我们自己 获得的,是我们在对自己、对宇宙、对生活经验的深刻体验 中建构的。正如古罗马思想家吕齐乌斯所言,“如果哲学是 无偿奉送的,那它还有什么值得人们尊敬的地方呢”[11]。

其三,阅读先于运用。眼睛作为身体的重要器官,是心灵的 窗户。阅读即主体博览经典、随古人游,从而从容于古人的 字里行间,体验古人的践履之智慧,然后心静理明,渐成教 养。孔子倡导的“好古敏以求之”,一直是君子为学致道之 良方。阅读不但可以积累思想的材料,而且是一种身体潜能 与古人经验的相遇,甚至是与古人灵魂间的交感与互动。广 泛阅读方能积流成河、厚积薄发,并支持不同的学习类型与 表达方式,使知识的运用蕴含价值、富于创造。阅读先于运 用,并非否定知识的运用,没有知识的运用会使学习者生命 肤浅、失去内涵、变得庸俗、没有意义。所以博览群书,通 晓万物才能使我们找到内在建构与外在世界的结合点,从而 宁静致远、理解人生、体验生命、创造意义。三、身体孕情育意,构成了“身体―教学”关系的道德 特性 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其情感首先来源于个体最基 本的生理需要,如婴儿与母亲的身体的摩擦,相互之间的亲 吻,声音之间的呼应,眼神之间的暗示,等等,均为身体感 觉与情感的交流。所以,“情感是活力的、能动的身体的性 情,是生物系统中尤其是哺乳动物的生物和关系现象”[12]。

身体一直在发动与调节个体的行为意向。人在喜、怒、哀、 乐、憎、恶、欲等情绪或情感现象中,其信号由相应的面部 表情或身体运动发出,同时发出相应声音,并形成相应的基 本词汇。身体产生了情感,情感也促进了行为与语言的产生, 使人类表达自己对宇宙的情感与意义成为可能。如情感不仅 产生了人类最根本的行为――交谈,[13]而且情感是人类 基本交谈行为的动力,它决定了个体认知与环境交互性的不 同形式和水平。因此说,身体孕情育意。身体与情感水乳交 融,身体表达情感,情感会激发行动;
身体与情感共同成为 语言与身体行为互相调和的操作领域,决定身体行为与语言 表达意义的效率与水平。身体孕情育意之特质所揭示的教学 意蕴如下。

其一,情感先于认知。“身体在不同环境中的情态呈现 绽露出蕴涵于其中的生机,有阴阳不测,变化之妙。”[14] 这种身体的生机与不测之妙,需要情感的诱发。情感不仅对 激发身体原始能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由于情感基于身体欲望与冲动而具有了可操作性。所以,教育情感应该先于认知 的目的与任务,成为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重要领域。教学应 该理解与呵护不同身体的奇妙生动之特性,教师的热情、期 望、尊重、才情、格调、气质与风采,连同他的正义心、仁 慈心、同情心与道德心等一起,在教学行为中尽情表现,从 而使教学成为一种柔性的、自由的与充满爱的世界。

其二,表意先于结构。表意是身体原始想象力与创造力 的向外流淌与发泄。身体从其出场开始,就在语言、经验与 创造中尽情表现。一方面,身体不仅是表意的场所,而且身 体本身就是一种表意的内容。梅洛-庞蒂认为,“我们如果 不通过与身体有关的隐喻就几乎无法指称哪怕是最简单的 非空间情景”[15]。所以,语言直接来自涵养于一定文化 情景中的个体身体的冲动,身体是人类表意的发生器并决定 着相应的意识内容。另一方面,言语是身体间性的,对于其 意义的把握只能在语言与身体的活动中去寻求,“我们的身 体使我们知觉角度的改变和变换成为可能,进而使其和相随 的意义的改变和变换成为可能”[16]。这意味着教学中的 表意,如协商、对话、交流等需要个体从自己的当下处境出 发,表现身体的感觉经验,展开并深入自己的话题,说自己 的话,做自己的事,从而使隐含在身体及语言关系背后的知 识与价值明晰化。

其三,包容先于控制。包容的本质是尊重异类、理解异 类、接纳异类,甚至欣赏异类,从而才能使自然天命各就其位、万物繁育、和而不同、气象万千。主体间的包容,可以 使主体间在交往与理解的基础上相互敞开、分享经验、化育 德性、形成教养。在教学中,包容既意味着教学主体应该具 有一种开放、容忍、理解、对话和同情的信念与人格,也意 味着教学应该生成一个自由、平等、敞开、接纳与博爱的学 习共同体。允许主体间最大可能的交往与互动,使每一个个 体自由选择、超凡脱俗、海阔天空、永不满足,并建构自己 独特的学习类型与表达方式。因此,包容不只是一种美德, 还是一种人之为人的生存方式。四、身体率性臻美,形成了 “身体―教学”关系的艺术特性弗洛伊德之所以伟大,在于 他发现了身体中“性”的价值。“性”的能量潜伏于个体的 身体中,“无论是睡还是醒,是运动还是静止,复杂的肌骨 作用、肌肉紧张和放松状态不断地以一种‘跳舞’的方式形 成和再形成。你的皮肤、肌肉、骨头附着物以及四处蔓延的 细胞中的温度和压力传感器都发出一股信息流,在大脑、脊 髓和身体表面间密集而复杂地共振”[17]。研究证明,人 类所有行为尤其是具有感染力的艺术行为与人类原始的 “性”冲动有关。

身体的原始冲动还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性”的冲动,更 多地表现了身体的某种社会价值。如“那些美国黑人音乐中 丰富、不知疲倦而错综复杂的节奏,是那源自无法追忆的, 远古时代人们有节律的肢体动作,那些原始劳动,原始舞蹈 和宗教仪式对音乐起源有着深远影响的一切”[18]。它浓缩、积淀着原始人类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身体 率性臻美之特质所揭示的教学意蕴如下。

其一,率性先于规范。《中庸》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 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性”乃大自然赋予人的潜能, “道”乃人合乎人性的教学,“教”乃按照“道”的方法教 化人。人各有自然天命,各有特殊本性,身体质朴自然之特 质,决定了教学中人的主体价值与能动作用。所以《中庸》 之“道”,不能脱离人的自然本性,如果离开了,那就违反 了“道”的原则。率性,意味着教学应该尊重身体的原始意 象与冲动,释放身体的自然活力,通过身体有节律的运动, 发出语言的、姿势的、视觉的、听觉的与节奏的美,诠释身 心的内在对话,使主体获得享受与满足,从而理解生活与生 命的意义。否则,教学就可能成为一个外在的、强加的、与 身体无关的,甚至是扼杀人性的暴力行动。正如雅斯贝尔斯 所言,教育在于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

[19] 其二,释放先于灌输。释放身体内部能量是身心健康的 需要,也是人享受欢乐的发生机制和权利。尼采也赞赏与人 的身体有关的生命表现或自然形态,强调身体强健及其力量 扩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强壮有力的体魄、情感豪放的健 康,以及以保持体魄健康为条件的战争、冒险、狩猎、舞蹈、 竞赛和所有包括强壮、自由、快乐的行为”是人间的美丽。[20]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为此目的而存在的,而绝 不能以对教材与大纲内容的灌输与记忆为目的。德里达提出 的“游戏主体”概念就有“语言的玩耍”的意思,因为,身 体经验“无意识地、情不自禁地让自己完全成为符号的功能, 成为文字讲述自己的故事的载体,于是,一切都指向文本的 运作,指向字词的游戏”[21]。在这里,身体成为灵性化 的物质,而心灵则成为物性化的精神。所以说,人的自由最 终决定于对自己身体完全的、自由的释放。释放尊重了身体 的多样性、自然性、随意性、无准备性、非流畅性、不合乎 逻辑,甚至荒谬可笑的形式或关系,这决定了教学的“玩耍” 特征,从而生成不同的学习类型、多样的表达方式与个体的 差别生长样式,使学生进入一种想象与创造的狂热中。

其三,游戏先于逻辑。游戏是一种合乎人性的、自由的、 参与的、博弈的及合作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强有力的能够调 动身体原始能量的学习。因为,在游戏活动中,“决定胜负 的因素可能是机运、体力、灵巧或流血的搏斗。其余的竞争 可能是勇气、耐力、技能、知识、夸耀和狡黠的竞争”[22]。

也就是说,游戏参与者不仅需要行动,更需要调动体力的、 知识的、心智的与艺术的全部能量。但是,游戏并非排斥理 性与逻辑,恰恰相反,游戏最关键的或真正令人惊叹的是游 戏所包含的严肃的主题。游戏参与者通过探索、冒险、竞争、 博弈等活动,调动其身体的、理智的、道德的、艺术的等内 在能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不断超越,从而体验成功与失败、痛苦与快乐、生存与死亡等人生主题,发现并创造生 活与生命的意义。当然,除体验这些严肃的人生主题以外, 游戏还可以调动参与者手、肩、眼、鼻、嘴、膝、脚等身体 器官的协同活动,使主体大脑的相应区域被激活,产生兴奋, 从而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与愉悦。综上所述,教学世界蕴藏于 身体之中,这一命题不仅使我们发现了身体所蕴含的教学的 整体的、主体的、建构的、道德的与艺术的特性,而且使我 们重新审视了身体在教学时空中不断变化、扩展、孕育、彰 显生命价值的动力特征。解放儿童的身体,激发儿童身体的 原始想象与创造活力,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学识、道德、勇 敢、智慧等品质,而且可以使他们体悟合作、博爱、自由与 平等的生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