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人员评估
大学教育人员评估 教育中值得关注的事有很多,教育管理部门有的官员说 开展评估是天大的事。所谓天大的事,可能就是最大的,或 者是第一重要的事。有什么比天还大的呢?Broadfoot在2000 年指出:“自十八世纪的大学、十九世纪的学校体系以来, 对教育的评估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毫无疑问的仲裁或者价值 评判……。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霸权(评估)从来没有得 到过认真的挑战。”[1]从教育管理部门中传达出来的对 评估的高度重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评估这种“霸权”的 认可,这种认可对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各个利益相关方无疑会 造成显著的影响。究竟评估是不是教育中天大的事,我们不 妨看看各个方面的事实与观点。一、对于教师 教师们会把什么事看成天大的事呢?有的教师可能把教 好书看做天大的事,有的可能把培养人才看做天大的事。为 了把书教好,教师就会努力提高自己,要求自己多读一些书, 有些书还要读得特别深一些、精一些;在上课前,很仔细地 写教案;有的甚至还在学生中预先做一些调查,以便明确讲 授的重点,确定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他 天大的事的一部分。为这种天大的事而操心,唯恐因工作不 慎以致误人子弟。为了把这个天大的事做得更好,教师也常 进行总结、反思或反馈。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与评估不一样,它在性质上是自我反馈,如果一定要叫做评估的话,那叫自我评估或内在评估。我国最早的的教学理 论著作所直接讨论的是“教学效果的检查”[2],又将这 种检查的理论称为“反馈论”[3],视之为教学的一个环 节,一个辅助的环节,视之为学校内部的事。外部或他人也 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议,但这是外在的辅助性,不是“天 大”的。这种评议最终是否为教师所采纳,仍然是基于自我 反馈好自我判定的。在教师所有的教学中,这些评议被采纳 与否都是教师自身的事。外部对教师优势也给予奖励。外部 评估的项目越多,各种奖励的名目也越多。但这些奖励,在 真正的教师心目中也不是最重要的,不是“天大”的。事实 上,是因为教师教得好,才被奖励,而不是因为有奖励才算 教得好;是因为教师水平高才得奖,而不是因为得了奖才水 平高。这个因果关系或本末关系不能颠倒了。也就是说,“天 大的事”是教育事业本身,那些评估和奖励都是“地下的事”。
对于不少的优秀教师而言,终身与获奖无关,他们一辈子在 埋头于教育而心无旁骛。因而,外在的那些评估与奖励,对 于他们是可有可无的。美国宾西法利亚州立大学物理学家 MiltonW.Cole教授指出,“诸如论文数目、经费数量、指 导博士生人数以及被邀请讲学的次数,在老师的评价中占据 了太过重要的地位”,通过数数的方式进行评估是一种懒惰 者的行为,而且带来的后果往往大多是负面的[4]。真正 优秀的教师,所看重的是自己的良知,自己对下一代成长的 责任,而不是外部评价。这种评价本身还会要经过教师的再评价才能起作用。
二、对于校长 三、对于学生 学生是学校的起点。因为有学生,才需要有教师;因为 有了较多的学生和教师,才需要校长。因为学校多起来了, 才需要有教育管理机构。教师是本,学生是本之本;校长是 末,管理机构是末之末。在学生中,什么是天大的事?会是 评估吗?在学生那里,在学生的家长那里,天大的事是学好 本领,是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一切教育评估的基本尺度都 在学生那里。似乎种种的考试、考核,都是为了评估学生。
可是,明智的教师都知道那也是考自己。因而,明智的管理 者也应明白那是在考自己。这是教师自我评价的一部分,是 与评价学生同在的反馈,因而,教师也绝无可能单方面地认 为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是天大的事。教师和学生同在地上。虽 然不是普遍的,但确有学校是不考试的。然而,某些课程是 只修读而不考试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也就是说,在许多情况 下,考试是可有可无的。对于学生,评估更是可有可无的。
评估不仅对于学生不是天大的事,有时连地上的事都说不上。
对学生的评估如果不恰当,带来的后果是非常消极的。
Spender指出:“当教育成为一种将人摆放到相应的位置上的 机构时……,通过分级、考试带来的是失败是必须的、不平 等是无法避免的信仰”[6]。如此的话,评估不仅仅不应 该是学生天大的事,还应该是他们最不需要考虑的事了。四、对于管理者 从逻辑上讲,好学生、好教师不是管出来的;好的教学 及其研究不是管出来的,好校长、好学校也不是管出来的。
从事实看,好校长是自己长出来的,好教师是自己生出来的, 好学生是自己练出来的。明智的管理着做一些辅助性、服务 性工作就足够了。殊不知,在1980年以前,美国连教育部这 样的机构都没有;有了以后也根本不管大学,对于中小学也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可是,美国有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
从逻辑和事实,从历史和现实,都可证明,教育这个行当是 最不需要外部去管它的。众多发达国家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体制,而表现形式上正是无所不在的 管。其中,外部评估成为管的一种手段,并被认为是天大的 事。但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外部评估连地上的事也不算。即 使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有,但它具有周期相对较长、资源、民 间、自我为主等基本特点。总之,那不是天大的事。评价者 本身也需要被评价,他们评价的准确性、先进性究竟如何, 可能最终还要受到学校、受到教师们的评价,他们才是最终 的评价者。后现代教育观有一个“四R”原则,还有一个“三 S”思想[7]。这也成了教育自身的一个评价尺度。评价尺 度的多样性,都体现了教学自身的第一重要性。真正能够指 导和评价教学的人,能不懂一些现代和后现代的教学理论、 课程理论吗?甚至能不懂一点教育史和教育哲学吗?否则,评 价者怎么取得评价的资格?而真正懂得教学理论与教育哲学的评价者,又怎么可能把评估视为天大的事 呢?NaveedShibli认为,高等教育现象是三个组成部分相互 作用的产物,这三者分别是:政策制定者或政府,教育执行 者和教育的接受者,这三个组成部分构成了一个整体,共同 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负责[8]。换言之,在高等教育质量体 系中,教育管理部门本身属于评估的对象,管理者对大学的 评估,正如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的评估一样,虽然 有所作用,但不会是天大的事。Hoecht认为评估使得学术官 僚化,降低了学者的自主权,因此削弱了他们对于高等教育 体系的信任度[9]。Newton则指出,官僚化的评估不仅仅 对学术活动行程干扰,还会使得评估本身沦落为一种简单、 无意义的数字游戏[10]。国外学者对评估可能产生负面影 响的担忧,在我们国家同样成立。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正 确看待对大学的评估,学会设置合理的评估标准,学会合理 运用评估的结果,学会判断评估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中的作 用,无疑很有必要。与评估相比较,如何避免由于评估不当 给高等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评 估是天大的事,对于教育官员而言,也是未尝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