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

分析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

分析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 搞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地方高校实现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是保证实践 教学环节,培养与社会对接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特别是以培养应用 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搞好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

一、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含义。这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 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完成专业实践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 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双向参与、产学融合、定岗 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水平,全面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增加学生就业和自主择业机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当前, 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 家重大战略,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加快应 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引导部分地 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促进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更 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坚 实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提供有力的支撑。但是,多数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是以课堂案例教学为主, 这种模式使实践完全脱节,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法满足学生应用 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所以,搞好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校 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实现产学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践基地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一直强调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建设机制不健全,使在基地建设和 运行中存在大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基地的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学生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基地的许多教学实践效果不能实质实现。由于学校与实践基地的合 作中,有关合作的项目不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较为笼统,虽有合作协议,但是 没有具体操作的内容和方法,从而造成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中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名义上实践基地为学校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所和时间,学生也到基地进 行了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教学的效果不能得到实 质的实现,教学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二)基地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不紧密。由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 践基地的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联系和对接,没有预先的计划和安排,实践教学往 往是临时决定。在实践基地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往往根据企业的需要安排,从而 造成实践教学没有针对性,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效果,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师自身实践素养不够,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各种原因,大多 数高校教师更愿意理论教学,而不愿意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很多青年教师 直接从学生身份转为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素养,缺乏具体实践岗位的工作经验, 在教学中更重视理论的教学和学术的研究,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因此, 在对于学生实践方面的指导则显得“力不从心”。

(四)合作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由于企业缺乏战略思考和责任意识,目 前主要关注的还是自身利润和效益,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需求难以一致, 因此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合作困难。由于运作的 动力机制没有形成,不能达到深度的融合,在实际合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企业 经营生产与高校的教学实践需要不能较好地协调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合作的 积极性,使实习实践基地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五)高校与实习实践基地之间缺乏有效的良性互动。企业和高校合作建 立实习实践基地很多具有临时性和功利性,没有基于发展的需要进行长远的考虑。

学校的实践教学往往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脱节,常常出现学校需要的针对性实践 实习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不符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推掉实习安排的情况,给高校 实践教学安排与实施带来不确定性。并且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中,往往 是只限于高校学生的单向实习,而缺乏企业对高校需要和利益的回报,缺乏进一 步合作的良性发展动力,不利于实习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另外,由于企业的生产 性和营利性,在接收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可能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不可避免地受到影 响,也影响到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三、形成产学融合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机制 搞好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实践基地建设,需要学校和企业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照顾到双方利益和需求,建立有关制度机制,严格按照要求履行好 自己的义务,实现产学的深度融合。

(一)形成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政策导向机制。实行产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 学制度,在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国家政策导向是非常必要的。一是政府职 能部门颁布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在实习实 践基地建设方面给予资金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加强舆论宣传,脚踏实地地推进 和实施;
二是建立鼓励和奖励制度。对于运作效果好,学生受益面广,有发展前 途,投资效益高的实践教学基地,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示范性大学生实践 教学基地,并且对于合作企业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减免政策;
政府要做好 “红娘”,根据企业和高校的需求,在企业和高校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建立产学 研深度融合的交流和合作的联盟,并且加强协调和监管,形成强有力的推动机制。

(二)建立校企互利双赢的动力机制。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开展长期稳定 的校企合作仅仅依靠感情关系和信誉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企业领导变动、企业转 制等因素,使实习实践基地的稳定性难以保证。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特别 是对关注企业的利益尤其重要。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师、设施等资源对企业职工进 行继续教育,促进生产型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转化,特别是根据企业需要开展企业 技术人员与学校高职称、高学历人员的合作与学术交流,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 整体素质,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借助于高校的技术力量开展合作, 进行新产品的研制、试验与开发、新技术的引进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为企业提 高经济效益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持。在当前的合作形式下,企业与高校积极合作, 可以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起到宣传效应。学生开展岗位生产实习,可以降 低劳动力成本,间接增加企业效益,学校使用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训环境与设备, 也起到了潜在消费者的广告作用。在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探索成立校企合作实 体,可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比如,邢台学院与河北强久集团合作注册成 立“河北邢久车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并作为学校的进出口贸易实训基地。由专 业教师、科研人员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以邢久公司为平台,国际贸易专业 学生在这里完成外贸实务操作培训和实习任务,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利双赢。

(三)建立稳定发展的沟通机制。为促进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发展, 学校需要与企业组建分工明确、机构成员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合作组织机构, 它是保证实践教学实施和基地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比如,成立校企合作教育委 员会,制定委员会章程,明确委员会职责权利,负责研究行业与专业发展的要求 与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协调管理校内、外的实习与顶岗训练,开展科研与培训,推荐毕业生,开展合作教育管理。通过定期 召开会议,研究年度重点合作教育内容,不断做好各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使之发 挥高效快捷的沟通功能,实现校外实习基地健康运行和科学管理。

(四)建立互信互助的诚信机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初期是以信誉和情 感为联系纽带,即使以签订协议(或合同)形式建立双方的合作关系,情感与信 誉仍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学校要发挥情感联络的内在作用,经常主动与企业 联系,针对企业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帮扶等。当企业遇到经营难题时,帮助企业 克服困难,使企业在兼顾生产与实践教学的时候,克服实习给生产经营带来的影 响;
学校也要依据合同的义务要求,维护企业的利益,保守企业的秘密,主动为 企业出谋划策,为企业培训员工,推荐优秀毕业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只 有诚信互助,才能建立情感和互信,双方的合作也才能持久和长远。

(五)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保障机制。校外基地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键在 于基地的建设,双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深入合作的原则不断进行基地建设。首 先,实习实践基地要实行挂牌制度,签订合作协议书,并建立基地的领导小组, 保障基地的长期合作关系;
其次,双方要共同建立企业的实践方案和考评制度, 使实践项目、实践岗位和企业指导教师落实到位,保证教学实践活动与企业生产 有机协调。另外,以征求意见、问卷和调研等形式,收集实习企业、基地指导教 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及意见,并认真分析,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再次, 建立校企联合科研攻关小组,通过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既可密切校企关系, 又可以体现高校在企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从而赢得他们对高校的尊重和对大 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
最后,需要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实践基地中需要完善的设 备、仪器,保障和不断更新实践教学条件。通过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鼓励双方开 展科研申报、科技创新、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奖励先进指导教师和学生,调动 教师、企业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表明,高效运行是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培养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证。

总之,用人单位都希望招到能够快速进入状态、熟练应对工作的人才,“召 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用人市场上的需求导向,也应当成为院校 培养学生的导向。完善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机制建设,对于校企合作实现互 利双赢,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社会所需知识融入教学,从而培养既懂理 论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石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