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隐喻理论视角下的韩国语词汇教学
认知隐喻理论视角下的韩国语词汇教学 一、引言 隐喻对人类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将隐喻理论引入词汇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英语、汉 语等通用语种。笔者在多年韩国语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 生把“ ”翻译成“抽风”,把“中国风”翻译成“”等令 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这都是没有重视词汇的隐喻义,简单直 译闹出的笑话。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 分析将其应用于外语词汇教学,特别是非通用语种韩国语教 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隐喻理论对于韩国语词汇教学的必要性 词汇教学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大 量词汇者在阅读和交际中无疑更为有利。韩国语词汇分为汉 字词和固有词两套系统。汉字词是由古汉语中派生出来的词 语,在韩国、日本、朝鲜等汉字文化圈中普遍存在,如韩国 语中的“(学校)”,“(文化)”等。固有词是指由韩民 族自行发明并使用的,不是从中国传入的词汇,如“(饭)”, “(走)”等。两套词汇系统同时存在,无疑大大增加了词 汇学习难度和记忆量。国内高校韩国语专业大多招收的是汉 族零起点学生,如果要在毕业前通过韩国语能力考试六级, 那么大学前三年至少要掌握八千个以上词汇,庞大的词汇量 成为限制许多学习者提高韩国语水平的瓶颈,因此,培养学 生隐喻能力,学习推测揣摩词义,提高词汇习得效率,有着深刻的实践价值。
笔者认为外语词汇学习还有待完善更新。目前教师在讲 解韩国语词汇时,主要停留在指示意义,对隐喻义少有提及。
用传统单一的方法讲解词汇枯燥乏味,苍白无力。如果教师 能从认知隐喻角度讲解,另辟奇径,就会生动有趣,游刃有 余。
三、隐喻理论与韩国语词汇教学 (一)重视词汇基本意义的教学。基本词汇大多形式单 一,音节较少,却又频繁使用,义项丰富,在日常交际中承 担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有70%左右的表达都源 于概念隐喻。人们通常是在基本词汇基础上,由已知概念的 源域向未知概念的目标域进行映射,即利用隐喻思维来认知、 表达抽象新概念。因此,教师应着重讲解词汇的基本意义和 词组搭配,使学生把握重点语义和引申意义,理解各个义项 之间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根据词汇基本意义推测隐喻意义 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风)”这个单词时,应补充 相关基本词汇和词组,如(东风),(暴风),(风水), (风土),(风俗),(风俗), (刮风),(像风一样), (像风一样), (风很猛烈),等等。
(二)在基本意义基础上掌握一词多义。隐喻是义发展 的重要手段。在一词多义中,最先产生的是基本意义,其他 义项是通过隐喻手段从基本意义或中心意义延伸出来的结 果。多义词的各义项之间不是没有联系,而是有据可依的。因此,教师讲解多义词时,可以利用隐喻理论,引导学生挖 掘词义间的内在联系,弄清词义延伸的来龙去脉。这不仅可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力、综合分析能力, 而且能显著提高词汇学习效率。例如,韩国语词汇“(风)” 的义项纷繁复杂,学生经常容易混淆,是教学难点。教师应 该启发学生从基本意义出发,联想、分析、掌握其他隐喻义 项。
1.方向性→事物发展趋势。例如:
./刮起了投机之 风。
./教育界掀起了新风潮。2.方向性→希望。例如:
./ 明天要是如我所愿下雪就好了。3.方向性→因果关 系。例如:
./因为有药劲,所以没觉得疼。
./因为昨天下雪了,所以路滑。4.流动性→激动。例如:
./那个孩子兴奋不已。5.流动性→往球或轮胎内注入的 空气。例如:
./给足球打满气。
./轮胎漏气。6.流动性→ 温暖舒适(东风)。例如:
./在东风的吹拂下,冰雪融化了。
./冬天过去了,东风吹来,万物生长。7.无形无色、虚 无缥缈→没有根据的谣言。例如:
./别吹牛了。
./那个朋友爱吹牛,他的话不可信。8. 破坏性、灾难 性→强大的气势,事端,艰难险阻。例如:
./民族统一运动风起云涌。
./借故生风。
./他饱经风霜。由于中韩两国人民都有类似的生活环境,认知和生理体 验,因此部分概念隐喻是相似的。但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 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很多隐喻义也大相径庭。
在韩国语多义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基本词义基 础上,与母语对照理解、记忆目的语的隐喻义。对母语中有 空白的隐喻义,应在充分了解目的语相关文化背景的基础上, 对比分析,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三)建构隐喻联想模式。隐喻联想具有跳跃性、发散 性的特点,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主动在已知词和 未知词之间构建联想的桥梁,将其灵活运用,使词汇学习变 得生动有趣。建构隐喻联想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培养学生针对词汇展开联想、比较、分类的能力。例 如汉语和韩语的经济都可以分别隐喻为事物、生物、气候、 战争等。可以鼓励学生将两种语言的源域和目标域进行整理、 对比,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记忆,今后遇到相关词汇, 也能展开丰富联想,合理推测其隐喻义。
(四)对比分析隐喻的跨文化差异,导入文化内涵。隐 喻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是反映历史、社会、文化的一 面镜子。掌握韩国语的概念隐喻,要将韩国纷繁复杂的文化 现象通过隐喻提纲挈领地组织起来,这将有利于加深对韩国 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的理解。
第一,某些词汇在汉语中没有隐喻义,而在韩国语中却 有隐喻义。例如“(年糕)”是韩国传统食品,在韩国人心目中,年糕是贵重而神圣的食物,因此在韩国俗语、谚语中, 年糕经常比喻幸运、和善、恩赐等。例如, (直译:米饭 上添年糕)锦上添花, (直译:这是从哪得来的年糕)天 上掉馅饼了, (直译:给了年糕,却被打耳光)好心成了 驴肝肺, , (直译:用年糕打就用年糕还手,用石头打就 用石头还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直译:画中之年糕) 画中之饼, (直译:年糕还没送来,自己就已经想着喝泡菜汤了) 鱼未捉到,忙着煎鱼,等等。如果学习者不了解相关的文化 知识,就很难理解、翻译这些俗语、谚语。
第二,某些词汇在汉语和韩国语中都有隐喻义,但相去 甚远。例如,“(狐狸)”在汉语和韩国语中都可以比喻女 人,但感情色彩和喻义却不尽相同。在汉语中,“狐狸”, “狐狸精”是贬义词,喻指妖艳、狡猾的女子;
而在韩国语 中,“”是褒义词,喻指漂亮贤惠、能说会道、左右逢源的 女子。
第三,汉语和韩国语中分别用不同的事物喻指同一概念。
例如,韩国人如果问“ (直译:什么时候吃面条?)”, 很可能是在问其隐喻义“什么时候吃你的喜糖?”如果听者 不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可能就要所答非所问了。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汉韩词汇的隐喻现象, 揭示中韩两国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对韩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能力。通过隐喻这一语言现象教授文化知识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益补充,为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供了崭新视角,使学生透过隐喻这一表面的语言现象,挖 掘深层文化内涵。
四、培养隐喻能力,开拓创新思维 首先,应该在现有教学大纲中增加培养隐喻能力的教学 目标和方案,在现有教材中增加隐喻能力培养模块。在教师 中大力推广利用认知隐喻理论进行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 检测学生隐喻能力的测试手段。其次,应该培养学生意识到 概念隐喻的普遍性,学会理解、辨别隐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 并将二者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应用常规隐喻表达和新隐 喻表达。教师应该汲取已有研究成果,把零散的语言现象通 过隐喻组织起来,让学生在心里形成语义系统,以便记忆和 灵活运用。第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陶冶情操、开阔思路,增强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隐喻习惯 和隐喻思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创造 机会让学生把隐喻思维带到造句和写作当中,鼓励多使用隐 喻的表达方式,尝试用韩国语进行诗歌创作,就经典的概念 隐喻展开讨论、集体背诵,由此联想更多的隐喻表达,激发 学习兴趣。这既有利于提高韩国语水平,也有利于开阔思路。
第四,鼓励学生收集、诵读、记忆常用的隐喻表达,尤其是 俗语、谚语,其隐喻义包含了深邃的思想,是活灵活现的“隐 喻学教材”。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顺畅的跨文化交际,而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是整个语言系统发 展的原动力,它为词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突破口。教 师应该首先重视词汇基本意义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掌握一词 多义,培养学生建构隐喻联想模式,并注意隐喻的跨文化差 异,导入文化内涵。此外,不仅是词汇教学,在阅读、写作、 翻译、文化等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像母语者一样隐喻式 地思辨,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 玉之效,使相关研究继续深入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海荣,汪立荣.隐喻意识培养与大学英语词汇教 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3). [2]高鸿雁,郜丽娜.隐喻思维能力与英语词汇教学[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刘祥云.利用隐喻认知理论强化外语教学[J].教 育探索,2011(05). [5]苏立昌.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研究对外教学的意义 与思考[J].语言教育,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