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管理史论文分析与思考(共2篇)
中国行政管理史论文分析与思考(共2篇) 第1篇:行政生态学视域下当代中国行政管理分析 中国行政管理史是借用生态学研究生命主体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 作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行政系统与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国改革开 放的进一步深入带来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新旧体制的矛盾、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 价值和文化观念的落差,既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也带来了种种全新的 挑战。因此,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传统行政管理必须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现代化行政管理转变。1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架构 20世纪60年代美国行政学家里格斯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运用生态学 的理论和方法,从探讨各国所特有的社会文化及历史诸多因素是如何影响和塑造 该国的行政管理与各国的行政管理又是如何反作用于该国的行政环境两个方面 出发,研究发展中国家的行政问题,创立了新的行政理论体系,使行政生态学成 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也映证了里格斯认为行政生态学是“自然与人类文化环境与 公共政策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形”的学科思想。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架构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1三种行政模式 里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上存在三种基本社会形态,即传统农业社会、过 渡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并且每一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行政生态环境。里格斯借 用物理学上一束光线通过棱镜的转折现象来象征性的解释社会的转变过程,构建 其行政理想模式。传统农业社会对应的是溶合型模式。在这种社会里,如同折射 前的白光,社会结构没有明确细致的分工,行政、司法、经济、战争等行为是混 在在一起的,社会结构呈现多功能的扩散性,一个单一的结构执行多种功能,行 政效率低下。现代工业社会对应的是衍射行模式,如同白光经过折射后分解为赤 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在这样的社会结构里有着明确的细致的分工,功能具有 专一性,行政机构执行着不同的政府行政职能,各司其职,讲求行政的效率和科 学性。介于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社会,对应的是棱柱模型。如同 光在棱柱中的折射过程,包含溶合的白光的特性和衍射光的因素。由于其过渡性,传统和现代的各要素并存混杂,行政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之间有分开但未完全分 化,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经建立但是功能有限,行政效率比较低下。
1.2五种行政生态要素 影响一个国家行政的生态要素种类很多,里格斯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有 五个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和政治构建。一个国家的行 政模式基本上是由其经济结构所决定和塑造的。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是“互惠— 重配”结构,过渡社会是“集市—有限市场”结构,现代工业社会是“市场—企业” 结构,三种经济结构中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对行政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为市 场化程度越高,行政管理中受传统事务影响的程度就越低。社会要素主要是指社 会组织,里格斯把社会组织分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自然团体(如家庭、家 族)和以利益为纽带结成的团体(如教会、政党、工会)两大类,在传统农业社 会和过渡社会中,家庭和家族的力量在行政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现代工 业社会中,社团对政府和行政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沟通网包括社会的文化水平, 使用语言的状况,社会舆论的力量以及通讯和交通的状况等使整个社会相互联接 的手段。符号系统就是社会政治符号系统,包括政治神话、政治法制和政治章程。
政治与行政存在“功能依存”的紧密联系,政治结构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的运行。
1.3过渡社会行政特征 里格斯集中了详细地说明棱柱模型这是他的模型大焦点之所在。里格 斯选择菲律宾为例,作为棱柱社会概念的代表。按照里格斯的看法,发展中国家 即过渡型社会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异质性、形式主义和重叠性。高度异质性的 存在是过渡性社会的独特特征。所谓异质性就是指极为不同的体制,习俗和观点 的同时存在。由于一个正好相反的观点和习俗共同平行相处,因而棱柱型社会的 变革是不协调、不完善的,也是无反应的。形式主义是指规定与描述之间,正式 的权力与生效的权力之间,宪法、法律、条例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组织、统计资 料与政府和社会的实际、事实之间存在的差异的程度。在过渡社会形态中,虽然 法律、法则和条例规定了政府官员行使职权的类型,但是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 却存在着广泛的偏差,传统的东西在实际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重叠性是指衍射 社会形式上分化的结构与溶合社会未分化的结构和平共处的程度。在组织和结构 上,由于功能的分工不明,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重叠。行政机构不能发挥其应有 的功能,旧的或未分化的结构继续控制着社会系统,从而造就了机构的严重重叠, 形成行政行为的多元化。2转型期中国行政管理环境探究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正经历着极其深 刻的转变,一是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经济转型,二是以集权政 治体制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转型的政治转型,三是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传统农业 社会向以城市人口为主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特别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加入 WTO后面临深刻的国内、国际环境变化。整体而言,我国仍处于过渡性社会, 行政行为带有棱柱型行政模式特征。
2.1市场经济对传统集权政治的不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传统的集权体制下政府和社会没有严格意义 上的分离,政府集中了几乎所有的社会权力,表现为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在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的分化也是缓慢而痛苦的。市场 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但在现实社会中政府行政权力同样也在以参与 商品买卖,形成商品价格,参与收入分配等形式配置资源,这种权力市场经济是 政府权力集中和权力过剩的表现,不符合民主对权力多元化的要求,其直接后果 是权钱交易和权力腐败。集权政治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建立在政治、经 济、社会一体化基础上的集权型全能政府已不适应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要求。2.2 民主政治对行政机制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实现民主制度化、制度民主化。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而专制政治与 民主政治主要区别就在于公民有没有平等的选举权。而在现实选举活动中,不少 选举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狭窄,而专制决策 造成的损失问题并没有配套相应的决策失误追究机制予以解决。行政执行中的滥 用自由裁量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加剧了社会不公平。随着民主政治的发 展,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参政议政意识逐渐增强,要求政府尊重人民群众对行政 行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行政行为和行政过程的透明度,并借助公开化的社 会监督和制约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及执行的公平。然而现行的行政机制已明显 不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达诉求。
2.3知识经济对当代行政管理的挑战 进入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向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社会转变的 压力和挑战。知识经济时代必将对整个世界的经济、生产和管理管理方式包括人的思维、社会结构等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从行政组织来说,虽然我们已经建立 了完整的官僚制政府,但政府人员在精神实质上并未达到韦伯所论述的职能分工、 程序明确、规章约束、崇尚法制等水平。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入,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增强,政府曾经所拥有传统政治权威、经济权威和组 织权威必将被信息权威和知识权威所替代。
2.4依法治国对传统集团权威的触动 传统权威的突出特点是“人治”,“权大于法”仍是现实社会中的顽疾, 有当权者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有借改革之机官商勾结捞取好处,他们为了自 身狭隘的利益,行成具有分利性质的集团,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社会和政治资源阻 碍技术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权钱交易来降低生产经营活动成本,出现“软政 权”。依法治国就是要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利用法律法规规避拥有传统资源势力 截留国家下放的权利而获取经济资源和其他利益行为的出现。
2.5政治行政分离对党政关系的审视 政治是制定政策的过程,行政是执行政策的过程,官僚机构应当是政 治系统运行的工具。在我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机关拥有 立法权力,政府负责各项政策决议的执行,党政不分的情况最终会阻碍社会主义 的发展。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困境也可以用里格斯关于过渡社会的三个特征 加以描述。第一,中国行政管理的异质性。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而现 代化进程只有短短几十年,封建思想的残余短期内无法得到根除。整体而言,我 国处于典型的过渡性社会,既有传统因素的存在,又有现代因素的凸显。经济上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市场化程度不一,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行政模式挑战,对政府行政能力也是 极大考验。中国行政生态的异质性就是外部全球化压力和内部参差不齐的社会发 展程度之间的矛盾。第二,中国行政管理的形式主义。几千年封建思想的统治使 得“人治”思想和“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 权钱交易、政府寻租等无视法律的现象屡见不鲜,“形象工程”大有存在,有法不 依、执法不严,严重损害了党风政风,阻碍了内部现代化和外部全球化的进程。
第三,中国行政管理的重叠性。政府由于需要承担大量的社会职能,因此需要设 立众多机构,但目前状况是政府机构臃肿,尽管历经几次机构改革,但没有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职能交叉,重复建设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行政效率的低下。3中国行政管理的时代价值回应 我国政府现在所面临的行政生态环境,一个最大的实际是“入世”后对 中国政府传统权力的挑战,政府是竞争的主体,政府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综 合国力的表现,因此应用行政生态分析的观点,中国政府应在行政理念、组织结 构、政府职能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3.1行政理念创新 中国要做到真正结束“人治”迈向“法治”,最根本的是要从传统的凭经 验办事、把上级指示绝对化、依关系亲疏办事转变为依法行政,严格按规则办事, 公正公平,互惠互利,通过协商和谈判途径解决纠纷和难题。依法行政不是停留 在文件上、宣传上的形式主义,而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约束机 制进入操作层面,深入公务员的内心,使其牢固树立公正观念、规则观念、互惠 观念、效率观念。适应WTO迫切需要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行政管理中积极推 行合乎科学管理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有助于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公共 行政的标准化,在行政理念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3.2组织结构创新 要改变集权政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就要顺应历史潮流,简政放权。
一是中央要还权于地方。对于问题决策的认识,要遵循宏观决策在中央,实行过 程中和根据事实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由地方自主微观决策。中央在 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还微观管理权于地方。二是政党要还权于政府。党政不分 开,集权体制就难以打破,民主政治难于健康发展,要实现政治与行政分离,官 僚机构为政治服务。三是政府要还权于企业。政企不分开,企业依附于政府存在 而不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政企分开促进政府结构的良性分化。四是政府要还权于社会。非政府组织的 存在代表了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诉求,政府要培育、扶植社会中介组织力量,, 让社会团体和公民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表达自身的愿望。
3.3政府职能创新 政府职能就是政府职责和功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市场经济的角色不是全能的,而是有限的,政府 职能主要就是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在计划上提供指导,在行为上进行监督。十八大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的方案中提出了全面市场化,市场机制的地位从基础性变为 决定性,政府走向市场经济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所不为”,以后凡是市场可以决 定的,政府便不应再干预,取消违反市场规律的政府行为。政府职能越位、错位、 缺位三者并存是我国当前政府职能改革的所应关注的重要现象。政府应从无限政 府转向有限政府,实现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微观控制向宏观调控、单一的行政 手段向经济、法制、行政手段的综合运用转变,才能促进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面临深刻的国内、国外变化环境,改革必须一直进 行下去,直至最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借助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研 究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态势,回应现代行政管理困境,根除社会异质性、形式主 义和重叠性,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2篇:对行政管理专业问题与改革的思考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 养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课 程建设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来说,它必须首先回答培养什么人 的问题:是公务员,还是文员(行政助理)?因为人才培养的定位,关系着行政管 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着行政管理专业的生命。
一、行政管理专业的问题 1.培养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 笔者通过网络。随机抽取了5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 尽管各校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基本上都是把行政管理人才表述为一种从事管 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而“管理人才”的范围是十分宽泛的,上述表述仅仅从知识结 构、基本素养和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界定,但这种基本沿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介绍》的表述,并没有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来加以定位,使学生根本不清楚四 年以后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工作、该从事什么职业。这样就造成行政管理专业的泛 化、边缘化。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做的,很多别的专业的学生都能做;
而适合 别的专业的很多工作,却未必适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所以,行政管理专业 的学生往往一毕业就失业,或者不得不改行。
2.政治学色彩浓厚,政府管理偏向明显从我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行政管理专业脱胎于政治学。中 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先生指出,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管理学的分支,中国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应当是国家通过各级行政管理机关,运用各种手段,对国 家事务的管理,包括行政机关自身的管理,以及行政机关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管 理。所以有人说,行政管理学是植根于政治学之土壤,沐浴着管理学之甘霖而成 长起来的。随着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之后,行政管 理也从政治学科纳入公共管理学科之下。由于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渊源,尽管行政 管理专业所授予的是管理学学位,但我国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如今依然在政 治学和管理学之间摇摆不定。从行政管理专业所属的教学机构来看,既有把它放 在管理学院的,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也有不少是放在法政 学院、文法学院的,如天津外国语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科 技大学等,而忻州师范学院还是在政史系的。而且,即使是管理学院,不少前面 还冠有“政治”的字眼,叫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这样的管理体制,必然使行 政管理专业长期受到政治学科的影响,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 政治学色彩,政府管理相关的课程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笔者通过网络,随机选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开 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南京审计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科 技大学和四川理工学院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做了个简单的统计,从中 可以看出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共同性情况。高校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的课程 有公共政策、政治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政府经济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地方 政府学、市政学、公共组织与管理、比较政治制度、行政法、行政学原理和领导 学。很显然,这样的课程分布已经告知我们,大多数行政管理专业是面向政府管 理。培养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
3.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行政学与管理学杂交的结晶,所以。
行政管理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时,通常要求学生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 法学等方面知识”,往往是课程一大堆,课时很有限。众多学科知识,在有限的 总学时限制下,哪能做到系统化、深入化。老师蜻蜒点水似讲授知识的时间还不 够,哪还有时间开展费时费力的实践教学。所以,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论思想 深度、理论扎实程度,不及政治学专业的深厚;
论管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不 如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对口。说是应用型、复合型,看似样样懂,其实 门门瘟,专业性不强,动手能力也不强。笔者查阅某学院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发现该院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有35门之多,其中专业基础课程10门(高等数学、 西方经济学、社会调查方法、形式逻辑、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会计学 基础、公共关系学、领导科学),专业必修课程14门(中国政治与经济制度、比较 政治制度、行政组织学、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经济学、地方政府学、市政学、人 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管理概论、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管 理心理学、法理学),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26学分,至少得选修11门(4学分的1门, 3学分的2门。其余为1学分、2学分的课程)。四年本科,掐头去尾(第一学年多为 公共课,第四学年多为毕业实习、论文),在两年时间里要学习这么多课程,只 有压缩课时才行。行政管理专业办学理念陈旧,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脱钩的问题 相当突出。
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当前行政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这几个突出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培 养目标的定位问题。位定好了,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就会围绕这个“位” 进行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才 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那么,行政管理专业到底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行政管理专业的毕 业生到底该去从事何种职业、干什么工作?有人对此专门做过分析,认为各级各 类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的政策法规研究部门、综合计划部门、人事与教育培训 部门、行政监察部门、综合办公部门、事务管理部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各种 企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等,是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岗位。从就业去向看, 比较理想的一是高校,二是选调和公务员。高校和公务员工作稳定,收入也不菲, 当然是理想的就业去向,但却不是现实的。尽管公务员通常被认为是行政管理专 业就业的正宗领域,但是按照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要想成为公务员是必须 通过公开考录的。而公务员招考的是主任科员职位以下的非领导职务人员,而且 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公务员考试除了初试要考《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 测验》外,还要复试比较专业的内容。所以,在公务员招考中,行政管理专业既 没有额外的照顾,也没有特别出众的竞争力,能考取公务员的真可谓凤毛膦角。
笔者对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信息。务员 的职位有6691个,而要求所学专业为行政管理及相关专业(中文、文秘、法律、 经济管理等)的只有116个职位。仅占1.73%的比例。明确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的只 有24个职位。可见,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当上公务员是何等的难,又是何等的少。
那么,每年每所高校的几十个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到底该何去何从 呢?下表是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情况。统计结果显示,2008 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公由此表可见,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 毕业生有近三成是走上了进一步深造的道路,四成多的选择了就业,近三成在离 校前还没有明确的去向。从就业情况来看,只有5%的进了机关,24%的到了企 业,70%的去了其他性质的单位。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的行政管理专业是该面 向政府机关培养公务员呢,还是该面向社会培养企事业单位所需的文员、行政助 理类人才呢?答案是很明确的。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 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 工作的初步能力”。应当说,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风向标,开设什么专业、构 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都应当依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而不是从学科发展来考虑。
而我们的本科教育学科特色十分突出,“专业”特色并不显著,行政管理专业也不 例外。从社会需要考虑,本科教育的专业应当对应于社会行业、职业,行政管理 专业不能囿于国家管理、政府管理的需要,而应当放眼于社会对文员、行政助理 等管理类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一定行政管理学基本知识,掌握文员、行政助理 岗位所需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应用型人才。
那么,文员、行政助理类人才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和方法呢?笔者通 过前程无忧网(WWW,51job,COi"~I)随机检索了10条成都地区行政助理招聘广 告,从中得到了这几点认识:(1)行政助理是社会广泛需求的一种职业(位);
(2) 行政助理是一种复合型职业(位),通常要求能同时胜任人力资源管理、财会、统 计等工作;
(3)行政助理一般要求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对专业要求并不严 格;
(4)行政助理职位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历,所以应届毕业生往往 先要从文员做起;
(5)行政助理要处理文件、报表及其他行政事务,负责沟通、 协调等,工作职责与文秘很接近;
(6)行政助理比较注重外表、气质和素养,要 具有较强的办事能力。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不否认少数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通过考研最 终可能成为行政管理学的教学研究人员,通过公务员考试最终成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但我们认为,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应当主要是培养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 政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不应当以它的学科渊源来要求行政管 理本科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理论和基本知识,不 应当以它们的学科体系来架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而要重点培养学生 熟悉中国当前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熟悉现代企业制度和变革中的事业单位管 理模式,掌握沟通、协调技巧,善于运用办公软件、财务和统计软件,熟练处理 文件、报表等办公室事务,能够有效地辅佐领导科学管理,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