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为本实践模式的兴起及其对个案管理教学的启示
证据为本实践模式的兴起及其对个案管理教学的启示 摘 要:个案管理作为一种提供服务的工作方法以及工 作过程,因其能回应服务对象日渐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帮助 解决多重叠加问题,且涉及不同机构的服务整合,逐渐在医 疗卫生、社区照顾等领域得以应用,并快速发展。因此,个 案管理的教学在相关专业体系下也逐渐得到重视。而证据为 本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实践中对实际情况的掌握,以及证据 的收集和分析,对个案管理中的操作实践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一、前言 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个案管理因去机构化、照顾服务分 散化、对照顾者需求认知增加等六项社会脉络应运而生,同 时其系统化、合作性的灵活实践方式,使得其在美国的公众 服务领域得以发展,例如长期照顾、心理卫生、医疗健康等。
个案管理不仅注重以特定人群或个人的需求为基础,并有效 地将需求与资源相连接,更强调各专业、各领域之间人员与 资料的整合,以此达到案主利益最大化。随着我国公众服务 事业的快速发展,个案管理因其较强的实践意义,也逐渐在 医疗卫生、社区照顾等领域加以应用,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增强个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是许多学者们,尤其是 专业教育者们一直研究的方向。而证据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依据个体及环境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应的证据,据 此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个案管理等强调实践性的课程教 学具有指导意义。
二、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及其教育内涵 (一)证据为本实践模式是社会工作实践的一种趋势 (二)证据为本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内涵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生们获得临床技能的重要方式,对学 习社会工作的学生尤为重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发生以来, 便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解决临 床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践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两类,常用的 一类是综合取向的通才实践模式,即强调通用的社会工作实 践模式来解决不同群体遇到的不同问题;
另一类则是强调服 务对象的唯一性和特殊性,针对服务对象的实际问题给出介 入方案。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为第二类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生可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收集证据,并在证据分析的 前提下进行对服务对象的个别化服务[2]。三、个案管理教学 (一)个案管理的教学需求 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个案管理的服务理念逐步被 各国的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并完善,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公共服 务方式,主要为复杂的、多重问题叠加的个人与家庭提供所 需服务。个案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服务,学者们对其作 出了不同的概念定义。有的学者认为,个案管理是一种提供 服务的工作方法,如美国学者罗宾(Rubin);
还有的学者 认为个案管理是一种服务过程,如美国学者巴克(Barker)。
我国学者隋玉杰教授则认为,个案管理既是为了应对多重需 求、整合分散服务领域以及帮助协调的种种问题而生的工作 方法,同时也是帮助服务对象整合不同资源的一种工作过程。
因此,对个案管理的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个案管理 服务过程中的实务方法以及实务流程。
(二)引入证据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 将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纳入个案管理的教学中,可分为 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对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形成知识 理解。首先让学生了解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历史演变,从而认识证据为本的实践作为一种实践趋势的科学性,即证据为本 的实践模式的理论学习;
其次,应让学生理解何为证据,以 及掌握证据评估、证据收集、证据分类、证据利用等在个案 管理情境下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应用,形成可操作性的实践体 系,即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的实务训练。第二个层面,即在 个案管理的方法教学及过程教学中,均纳入证据为本的实践 模式进行实践模拟。个案管理的实务流程,从建立关系、需 求评估、制定干预计划、资源运用、组织协调到结束关系, 学生均可进行根据不同阶段而学会相应阶段收集证据、评估 证据,并根据证据制定下一步计划的实践训练。` 参考文献:
[1]Gibbs,L.,&Gambrill,E.(2002).Evidence-based practice:
Counterarguments to objections.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12,252-476. [2]郭伟和,徐明心,陈涛.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从“证 据为本”到反思性对话实践[J].思想战线,2012(3):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