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等等日益多样化,入世以后,这种趋势还将扩大。于是,有人怀疑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还应不应该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其实,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社会环境的多样化并不矛盾。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所有这些原则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国情的客观反映和必然要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仅决定着我国社会的根本性质,也制约着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如果我们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会为那些企图搞垮公有制经济的人打开方便之门,就会违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马克思主义必将日益变为更为强大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全社会具有共同的理想与信念,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反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人,如果不是由于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上的不足,就是出于他们维护本阶级或特定阶层的特殊利益的需要。问题之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影响中国入世承诺的兑现?
有些人担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影响中国入世承诺的兑现,例如会不会影响政府的改革、会不会影响大众传媒的开放等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权衡利弊,审时度势,作出了入世的重大决策。马克思主义是支撑这一决策的思想力量。对于入世协议范围内的文化开放承诺,中国政府肯定是会做到的。在涉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域,哪一个国家都会特别谨慎,都不会全面开放。号称最自由开放的美国同样实施严厉的新闻管制制度,“9·11”事件期间以及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播出不同声音的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持客观态度的新闻评论员就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我国在加大传媒开放的同时,采取必要的保护与控制措施,也是合乎规则的。有些人天真地认为按照自由贸易的原则,经济活动应当完全与意识形态脱钩。当然,我们特别希望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国家与国家抛开意识形态的差异,进行平等公正的交往。但是,事实往往与美好的愿望相反。作为世界经贸第一大国的美国就总是以“人权”为借口来干涉中美经济交往,甚至入世谈判也联系到人权问题。
问题之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阻碍中西方文化交流?
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兑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将更活跃,一些国外的电视节目将首先在沿海地区落地,更多的国外电影、文艺表演、书籍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中外合作办学的渠道也将拓展。在这种形势下,有人自然就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会不会阻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吸收。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坚定地实行文化领域的“双百”方针,大胆地学习与吸收包括西方先进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这一工作在入世后只会做得更好。当然,我们必须看到西方文化中存在着腐朽的、消极的东西,不能让这些垃圾文化借文化交流之机进入我国。另外,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一些继续坚持冷战思维的人还是妄图通过意识形态的影响来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有时它们赤裸裸地进行干涉,有时则假借文化交流之名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此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警惕。
面对新的情况,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巩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仗。
一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而思想政治工作正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传统政治优势。入世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更要带头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意识形态工作部门给予具体的指导与支持,真正使党的思想领导落到实处。
二要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结合。“坚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发展”就是在实践中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威力,拓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领域、新观点、新方法、新境界。如
果说坚持在于继承,那么发展就在于创新。尽管入世后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舞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只会在更严峻的考验面前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当然,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依靠一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实践、深入群众,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艰辛的理论创造,将人民群众首创的经验、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三要加强对外来文化的分析、鉴别与引导工作。对于国外的文化不开放、不学习是不行的,搞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在学习与引进过程中必须反对“一窝蜂地盲目崇拜”的倾向。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认识水平不同,一些丑、恶、假的东西也会有“市场的需求”。如果不对各种文化因素加以分析、鉴别与引导,就会给这些东西的流入打开缺口,最终危害人民,阻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对外来文化以及国内文化的分析、鉴别与引导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正确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在纷纭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日益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激荡起伏,这更需要有马克思主义作为指针,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去研究各种社会思潮,克服和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与侵蚀。
四要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与方法。集中统一的方式、群众性的学教活动、理论灌输的方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在、未来仍然是可以采用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同时,在新的情况下,意识形态工作既要营造氛围,又要把工作做到基层、落到实处。“营造氛围”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阵地建设,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弘扬正气、伸张正义,为改革开放以及意识形态工作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除了继续加强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主阵地之外,还要加强网络阵地的建设。“做到基层、落到实处”,就是要依靠基层的力量,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人们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单位。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五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队伍建设。打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仗,除了加强主阵地外,还要强化主力军。各级党组织在加强思想领导的同时,有必要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宣传理论工作队伍的发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以增强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凝聚力与战斗力。知识分子不仅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而且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在新的形势下,还要特别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更好地调动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