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位求偿权适用若干问题之探讨(1)论文] 保险代位求偿权

保险代位求偿权适用若干问题之探讨(1)论文

保险代位求偿权适用若干问题之探讨(1)论文 摘要在我国保险法的几次修正中,代位求偿权制度都只适用于财产保险合 同。保险理论界也普遍认为:保险代位追偿制度是为了使得被保险人因为保险事 故的发生而遭受的损失能得到补偿而设置;基于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 险标的,其损失金钱无法估弥,故代位求偿权制度不应适用于人身保险。本文对 此并不完全赞同,故从其在人身保险中适用之法理基础,若干问题探讨,适用之 利弊分析以及立法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代位求偿权 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 一、引言 在我国保险界,代位求偿权即: 在财产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导致保险事故的发生,保险人在 对被保险人履行过赔偿义务后,自动取得在赔付范围内对第三人的求偿权。也就 是说,直接排除了代为求偿权制度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适用可能性。但这并不意 味着人身保险合同就不具备代为求偿权生长的土壤。《澳门商法典》人身保险的 一般规定第1030条规定:“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人做出给付后不得代位取得被保 险人因保险事故而生之对第三人之权利。上款之规定不适用于在第三人所造成之 意外事故中保险人所承担之医疗及住院开支。”《意大利民法典》的损害保险第 1916条第四款关于保险人的代位权规定:“……本条规定亦适用于工伤事故和偶 发灾害的保险。”由此可见,代位求偿权并非理所当然地不能适用于人身保险。

二、 法理基础 人身保险主要包括人寿险、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笔者将以短期 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为研究基点,对保险代为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之法理 基础进行分析。

(一)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兼具寿险和财产险的性质 我国保 险理论界认为,由于保险代位追偿原则是损失补偿原则派生出来的权利,所以代 位追偿原则与损失补偿原则只适用于各种财产保险,而不适用于人身保险。但短 期健康险和意外险的精算技术与寿险并不相同,是用大数法则计算,在技术上更 靠近财产险,所以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也习惯把这一类险种称为“第三领域”,意 指兼有财产险和寿险两方面的特点。所以,保险代为求偿权制度是可以适用于短 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

(二)道德风险之预防 道德风险是保险市场一个比较 棘手的问题。比如:依照我国当前保险法规定,如果被保险人投了健康险,当保 险事故发生后他可以获得双份赔偿,一份来自对保险人行使的保险金请求权,一 份来自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请求权。此时,被保险人则可能不顾自己的 经济状况和病情实际需要,而追求价格最高的产品,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和保险成 本增加。将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应用于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避免被保险人在保 险事故发生后,因为了获取双份医疗费背负不当得利之名。而且,保险代位求偿 权的适用不会导致被保险人的损失无法补偿,因为即使在保险人处得到的保险金赔付不足以弥补其损失,其依然可以向侵权第三人行使请求权。

三、保险代位 求偿权适用若干问题之探讨(1) 保险理论界认为:人身保险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 保险标的,而人的生命和身体无法以金钱来衡量,因而被保险人不会因为买了保 险而“不当得利”,也就不存在保险人因为承担了保险责任而行使代位求偿权的前 提。但是对于健康险和意外险这些兼具财产险和寿险性质的险种,却不能一概而 论。

(一)排除代位求偿权制度是否引入了道德危机 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 同在理赔阶段最大的区别就是:财产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只能向保险人或者负有 责任的第三人单方追偿其所受到的损失(保险金额不能完全弥补损失的情况除 外),也只有在保险人承担过赔偿责任后才会取得保险代位求偿权这一法定权利;
但人身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不仅可以向保险人请 求给付保险金,还可以向负有责任的第三人请求损害赔偿。这个区别也是保险理 论界排除代位求偿权制度在人身保险合同中适用的主要依据。

“当被保险人对保 险人和事故责任人同时具有请求权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被保险人同时行使两种请 求权而获双重利益,规定被保险人只能行使一种请求权,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道德 风险的发生”。那么法律以什么为依据断定人身保险 的被保险人不会基于拥有双 重请求权而滋生道德风险呢 做一个简单的比方:投保人为自己投保一个小额健 康险,然后和医生串通,开出就诊证明,之后就凭此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首先, 这是一个小额的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不会为小额的赔偿金而进行具体详细的事故 调查,毕竟调查费用都有可能高于赔偿的保险金;其次,这也可能滋生出一个新 兴的“行业”,专门从事开虚假的就诊证明,并从中渔利;再者,投保人一旦骗保 成功,这无本万利的生意一定大受欢迎,而保险公司会因预防成本过高而无所适 从。

故以小观大,并不能以人身保险是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标的,其损失 无法以财产衡量为借口,而不去考虑这种双重请求权在人身保险中适用而滋生道 德风险的危害。

(二)人身保险各险种是否都不具有代位求偿权适用的要件 人身 保险分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人寿保险是纯粹的人身性保险, 具有储蓄预防性质的,无需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但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却 是兼具人身险和财产险双重性质的保险,故在此两种保险中,代位求偿权制度是 否有适用的必要呢 理论界对此存在着激烈争议。以英国学者JefferyW.Stempel为 代表的“赞同说”认为,健康、意外伤害保险的性质与特点介于人身和财产保险之 间,保险金的给付同样具有补偿损失的性质。既然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本意在于填 补损失,那么亦可适用于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以美国学者KennethH.York为代 表的另一派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虽然疾病和伤害领域的保险具有一 定的补偿性,但此种补偿与纯粹财产性质的补偿是不同的。医疗费用虽有固定标 准,但它不能涵盖事故所引发的全部后果,也不能据此判断受害者得到的补偿是否足够或过多。因此他们不赞成在健康和伤害保险方面适用代位求偿权。我国学 者江朝国则倾向于折衷说,认为健康保险和伤害保险从其承保内容来看,均非纯 粹的定额保险,因此能否适用代位求偿权应作具体分析:如果因第三者的责任导 致保险事故发生,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残废,则保险人或保险受益人有权兼收保 险金与第三人的赔偿金额,因为生命或身体的损害,无法以金钱计算其损害程度, 无从比较所得利益是否大于受损利益,因此没有所谓不当得利的问题;反之,如 果被保险人所受损失为医疗费或其它费用之支出,则其所受损害,除非保险合同 另有约定,应仅局限于该医疗费用之范围,保险人超出该范围的得利可构成不当 得利,因此在此情况下存在着适用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可能。笔者赞同江朝国先生 的观点。

首先,投保人和保险人可以就保险事故的发生可能导致的损失的性质 进行约定。恰如《韩国商法》人身保险的通则第729条规定:“保险人不得代位行 使因保险事故所致的保险合同人或者保险受益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是,在签订 伤害保险合同的情形下,若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保险人可以在不损害被保险人 的权利的范围内代位行使该项权利。”也就是说:法律并不强制人身保险当事人一 定要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只是赋予当事人一种选择的权利。

其次,保险被誉 为“社会的灵巧调节器”,保险合同最基本的原则为损害赔偿原则,即平衡被保险 人因为保险事故的发生而导致生活中利益的失衡。法律应把协调人身保险利益的 权利交给当事人,因为保险人基于其自身的专业性和利己性考虑,一定会义无反 顾地走出一条宽阔大道。

再者,虽然人身损失的补偿标准不可能像财产损失一 样具有很强的确定性,但是对于在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中被保险人损害所遭 受的损失中,纯粹的医药费,误工费等支出是具有明确计算标准的。而且我国代 位求偿权制度的适用,并不影响被保险人就未获完全补偿之损失向第三人继续追 偿,故该理由不能成为代位求偿权被排除在人身保险之外的理由。

同时,新保 险法规定:保险人不得兼营人身保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 业务的保险公司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 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显而易见,保险法对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是“另眼 相看”的。

最后,反对者最强硬的声音就是:代位求偿权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禁止 不当得利,但对人身损害的受偿者而言,并不存在不当得利的问题。他既可以从 保险人处获得保险金,又可向侵害人索赔,这是因为人身损害是难以度量的,即 使受害者获得双重赔偿,也无从判明其是否“得利”,更无法探究这 种受偿是否 “不当”。这种说法明显逻辑错误。为什么人身损害就一定不存在不当得利的问题 呢难道就因为一句无从判明其是否“得利”,无法探究该受偿是否“不当”,就放弃 对一种对社会有益的险种的探索笔者以为:仅仅依一种毫无根据的假设来反对代 为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是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代位求偿权制度在适当的人身保险险种中的适用是有必要的。

四、保险立法的理论依据及 其完善方向 笔者认为:代位求偿权制度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予以规范是有必要的。

故在此探讨代位求偿权制度在保险法中的理论依据及其完善方向,以期对立法的 完善有所帮助。

(一)理论依据 陷入囚徒困境的两个罪犯之所以都会选择“承认犯 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背叛可能带来高额回报。如果双方相信对方,不理 会官方的利诱,拒不认罪,双方则极大可能安全获得释放。保险市场也一样:只 要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互信,忠实地为了健全代位求偿权制度在人身保险中的适 用而共同努力,保险人就一定能够拓展代位求偿权的适用方法。

投保人的投保 目的是为了自己在遇到保险事故时,不致使家庭因突增的开支而出于入不敷出的 状态。换句话说,也就是转移风险。在我国法律中,对死亡、残疾等均有赔偿金 等计算标准,以对当事人进行弥补。虽然金钱不能衡量人之生命、身体,但是却 有抚慰功能。故在保险中,被保险人可以与保险人可定将自己的诉权转移,由保 险人对其损失进行全额赔付,之后再向侵权人追偿。此种做法可大大节省被保险 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完善方向 首先,应该在保险法中明确:代位求偿权 制度可以应用于人身保险合同中的意外伤害险和短期健康险此类兼具寿险和财 产险双重性质的险种。

其次,在保险公司一章中,比照责任保险的规范,对意 外险和健康险中代位求偿权制度适用时,保险人、投保人和第三人之间的权利义 务进行规范。

最后,以立法方式明确:如果保险公司以合法的方式,配合国家机 关降低医疗成本,就给予适当的奖励。健康险是公认的比较难经营的一种险种, 其主要困难在于巨大的道德风险和不断攀升的医疗成本。故代位求偿权制度的应 用势必增强保险人降低保险成本的积极性,更利于其发挥主观能动性。

五、结 语 笔者认为一种保险险种的开发不应只以赢利为主要衡量标准。而且,我们不 能仅仅因为一种有需求的保险险种的投入和产出比例问题而拒绝开发。要把注意 力转向如何降低赔付成本以及与医疗卫生行业的合作上来。代位求偿权制度在健 康险和意外险中的适用可以促使保险人寻求一种最高效的方法使得保险人、被保 险人和国家三方共赢。故笔者赞同在健康险和意外险中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

注 释: 魏华林,王文祥.保险法的世贸规则及国际惯例.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年 版.第205页. 费安玲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覃有土.保 险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1页. 黄勇,李之彦.英美保险法经典案 例评析.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311页. 陈安.国际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4年版.第536页. 我们不否认正规医院的管理制度可行性,但是百密一疏, 在中国这个关系社会里,即使百姓的法律意识再强,也是一种表层的,感性的, 也就是说它们不会真正认识到程序的重要性。

张律师法眼看天下:保险代位求偿 权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http://zhanglvshi8858/blog.html2006-09-07. 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 许崇苗.中国保险法原理与 适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页. 詹昊.保险市场规制的经济法分析.中国法制 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