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髋关节置换康复

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 影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当前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畸形矫正 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的适应证包括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及类 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无论何种疾病只要X 线片显示有关节破坏征象即可采用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术后也会出现肌肉萎缩、感染、髋关节脱落等并发症,为 此围术期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阶段式康复护理应用 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 例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1 例,女21 例,年龄55~85 岁,所有患者均为择期行单 侧髋关节置换术,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2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文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46 例,男34 例,女12 例, 平均年龄(61.92.4) 岁;致病因素:股骨颈骨折19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 例,创伤 性关节炎5 例,股骨头坏死11 例,良性和恶性骨肿瘤3 例;固定方式:非骨水泥 固定35 例,骨水泥固定11 例;术前Harris 评分12~42 分,平均(31.092.15) 分;
病灶位于左侧者29 例,右侧者27 例。对照组36 例,男27 例,女9 例,平均年 龄(60.62.8) 岁;致病因素:股骨颈骨折17 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 例,创伤性关节 炎3 例,股骨头坏死8 例,良性和恶性骨肿瘤2 例;固定方式:非骨水泥固定29 例, 骨水泥固定7 例;术前Harris 评分10~43 分,平均(30.842.38) 分;病灶位于左侧者 19 例,右侧者17 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包括:
(1) 良肢位摆放干预,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 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其能够使术 后关节相对稳固,从而预防预防术后关节出现病变模式,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

(2) 早期康复干预,早期康复主要在于恢复关节功能,在康复锻炼和治疗 中预防髋关节内旋超过中立位等过大禁忌动作,锻炼方法包括踝泵部、臀肌收缩、 足跟滑动、髋关节屈曲等,康复锻炼效果较好者可逐步练习高椅坐位。

(3) 巩固康复锻炼,根据患者切口愈合、肌力恢复及疼痛等情况,逐步增 加训练强度,期间可增加柔韧性综合功能训练,期间指导患者避免双腿交叉上楼 等易导致人工关节受力过大动作,同时指导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蝶式牵引、提踵 练习、哈壳式运动及坐位曲髋等训练。

(4) 术后晚期康复干预,患者在术后3 个月后可视情况指导患者进行交替 性上下楼梯,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可逐步增加至90,亦可进行单膝贴近胸壁练习, 完成较好者可进行托马斯式牵引训练,在不引起疼痛前提下进行仰卧位直抬腿训 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髋部伸肌、外展肌肉等抗阻训练,逐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 感及日常生活能力。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术后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关节功能优良率、康复锻炼依从性 及生活质量。

(1) 术后12、24 周采用MX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 度测定,通过骨盆倾斜角度评价髋关节稳定性,倾斜角越大说明髋关节稳定性越 高,通过运动弧度对髋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弧度越大说明关节活动度越高。

(2) 关节术后功能采用Harris 标准进行评价,该评分标准分别从疼痛、日 常活动、步态、行走辅助、行走距离、畸形、活动范围共计7 个维度进行评价, 各维度及总评分越高说明关节功能恢复越佳,总分在0~100 分,90~100 分表示 关节功能优,80~89 分表示关节功能良,70~79 分表示关节功能可,70 分以下 者表示关节功能差。优良= 优+ 良。

(3) 康复锻炼依从性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 括康复锻炼时间、锻炼强度等,根据调查结果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 三类。

(4) 生活质量采用GQOLI-74 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共计5 个维度及74 个单项,每个单项分为5 级,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 x-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__ (%) 表示,比较采用字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髋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

2.2 两组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及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2.3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观察组康复锻 炼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4 两组术 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GQOLI-74 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趋于成熟,但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情况则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与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有显著相关性,传统护理模式过 多关注于手术风险,而对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重视不够,此指导思路也导致临床 护理路径中功能康复干预措施不足,而本文采用的阶段式护理干预措施,则将早 期康复锻炼及巩固康复锻炼作为护理模式中的主要内容,确保患者能够快速、早 期恢复髋关节功能,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均明显优 于对照组,观察组Harris 评分及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亦 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阶段式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置换术后关节功能, 这主要源于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关节部位血液循环,促进手术部位炎性物质 重新吸收,进而减少粘连、炎症等导致的手术部位损伤,而分阶段康复训练则利 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逐步恢复,避免训练强度不足导致的关节功能康复不佳, 亦可避免训练强度骤然增大导致的关节功能受损,因此阶段式康复护理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