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浅谈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学改革

由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浅谈教学改革与实践

由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浅谈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主要以材料成形原理课程建设为例,进行 了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着力于教学 组织方法、强化应用型实践环节、特色课程体系创建等教育 教学方法的改革,分析了各种方法对于提高本科及研究生的 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和重要意义,通过教育创新 和教学创新有机结合,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 养,探索提高本科及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实现高校 教育对科学综合素养人才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6)35-0083-02 “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材料成形及控 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许多高校金属材料工程、热加 工以及机械、船舶等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材料、机 械和近机类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好该门课程有利于培 养学生运用科学问题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 识与工业技术有机结合,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或者工作打下 扎实的基础。

“材料成形原理”课程是讲授金属和非金属零件及其毛坯成形过程、原理及特点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生掌握工 业产品生产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因此,作为本科及研 究生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理论基础 扎实的创新型人才,有必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进行深 入的探索、研究、改革和创新。

一、本课程的特点 要让学生学好“材料成形原理”这门课程,首先是老师 和学生必须知道这门课程的目标,即老师要深入地了解教学 大纲,了解课程所需讲授的知识和学生所需掌握的程度,讲 授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第一节课堂就要让学生对这门 课程充满兴趣,循循善诱,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 门课程主要包括四个板块的内容:第一部分,金属的液态成 形理论,该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铸件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凝固理论,对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形 成与控制以及金属结晶理论,掌握以固溶体、共晶和包晶三 种基本合金组织形式为例进行的分析和数学处理方法。第二 部分,金属的塑性成形理论,本部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金属 塑性成形的内在规律和物理本质,掌握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 基础和力学基础理论。第三部分,金属的连接成形原理,该 部分内容承接金属的凝固理论和固态相变知识,学生需要掌 握焊接过程中的冶金物理本质,并了解焊接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粉末冶金成形原理,该部分教学目标是让 学生了解粉末冶金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粉末冶金研究新材 料方法的特殊性。四个板块的内容及相互独立又具有相互关 联性。

二、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融入课堂,如果没有精心地 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是抽象和枯燥的教学内容, 很难在课堂上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集中,紧跟老师的思路来 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更谈不上运用 理论知识去分析工程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1.合理设置问题,加强互动,重视知识点的串联,形成 知识体系。要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门 课程,因此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最好的一个办法是根据课程内容进 行合理的提问,合理的问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展开,用 问题来串联知识点,驱动课程知识点的前后呼应。问题的设 置既要通俗易懂,又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提问, 一方面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问题可以吸引同学的 注意力,造成一个一个新的兴奋点来刺激学生的大脑,使课 堂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于提问时间和问题的内容必须合理设置才能达到以 上目的。提问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某一知识点的讲授之前或者 在学生学习思维疲倦的时间段。问题内容可以集中于知识点 的承上启下上,譬如对不同晶体结构中的滑移系数量的提问, 引入塑性变形的物理本质,引导学生思考影响金属塑性的原 因,进一步地讲授本课程所涉及的塑性表征方法时,还能够 让学生将材料科学基础中学到的晶体缺陷知识与本门课程 密切地结合;
又或通过对Schmid定律涉及的模型及内容提问, 可以自然地引入本课程中涉及的Trease屈服准则。这种提问 与引导的教学方式,更深层的意义也在于让学生切实体会到 学科知识并不是相互脱节,而是具有严密的体系性。问题的 设置也可以通过预设包袱的形式出现,问题的答案学生往往 在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进行总结归纳得到,这个提问方式体 现了对讲授知识内容的合理引导引导。

2.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形成立体化教学。现代战 争,讲究的是海陆空的立体攻击手段。同样,在教学改革中, 我们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合作,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 长效记忆,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力。手写教案,制作优美、 新颖的幻灯片,进行适当的板书,对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也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依赖幻灯片, 甚至已经遗忘了手写教案这一传统的教学环节。实际上,手写教案不仅可以加深教师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编排课程讲 授的顺序,提炼课程的难点,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能 够使教师脱离书本侃侃而谈,获得学生的认可。制作优美、 新颖的幻灯片不仅可以形成视觉冲击力,增加教学容量,也 可将抽象的模型具体化,如在讲解金属变形过程中的应力空 间时,如果不借助图形在幻灯片中的描述,任何一个老师也 是没有办法形象地将本知识点讲解清楚。同样的,FLASH动 画对于理论机制的讲解具有重要意义,譬如抽象的凝固过程 中,FLASH动画完全可以形象描绘出原子的排列和结晶的规 律。此外,激情讲解过程中适当的板书能够及时补充语言难 以表达的知识,通过板书推导一些经典公式,能够提高学生 的记忆效果,达到其他教学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

3.生动描述学科经典案例和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在材料成形理论这门课程中,对经典试验的讲解也有特 殊的意义。故事性的讲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 启发学生理解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比如对1912年卡尔曼的 大理石和红砂石压缩试验叙述能够直接说明应力状态对塑 性的影响;
在讲解Mises屈服准备和Trease屈服准则的差异 时,也可以先引入1926年Lode对铝、铜、软钢薄壁管的复合 加载试验。

在对某一知识点讲解时,如果结合科技发展前沿问题 进行探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样的例子,在讲解应力状态对塑性的影响 时,引入等通道转角挤压这一类新塑性加工技术的讲解,介 绍这种新技术出现、发展的历程,结合讲授知识点解释改善 塑性的原理,将极高地提升本科及研究生的科研素养。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材料成形原理”这门课程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其理论 知识的发展与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比较而言,其更新程度很 慢,为了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融入科学发展的洪流中,有 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 培养。

为了实现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必须鼓励让学生 将所学知识融合贯通。目前,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引导模式是 让学生构思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思维导图,在图形的绘制 中,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构建学科体系。其次,要求学 生查阅成形知识相关的新技术、新理论文献,特别是国外先 进技术的情报收集与整理,并制作精美的ppt进行讲座交流, 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材料成形原理是一门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工程应用为背景的课程,但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开设试验教学环节, 这并不利于夯实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提升本门课程的 教学效果也是一个遗憾。适当地增设如凝固过程中组织的控 制试验、焊接金相组织的演示实验等实验教学环节,增加综 合性试验,能够培养学生加工设计和实际工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深入课堂,将理论知识带入工业生产,最好 的一种长效机制是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或者教育创新基地,让 学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去,通过具体的产品设 计,让学生对理论原理、理论知识产生理性的、直观的理解, 并最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技术的融会贯通,激发学生 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理论基础课程不仅仅是向学生介绍科学现象 和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 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课程教学与实践 教学的结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改革创新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也显而易见。

四、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 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基础理论得以夯实,为科研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科研中,对生 产实践问题的解决提炼又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树森,柳玉起.材料成形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8. [2]俞汉清,陈金德.金属塑性成形原理[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11. [3]胡汉起,金属凝固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