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化传承的方法【语文教学的文化视角】

语文教学的文化视角

语文教学的文化视角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的教学,语言是文化的深层编码, 是一个民族的集体精神。罗素曾经说到,语言不是我们可以 只管使用它,而无须注意其本身的一种媒介。如果说民族精 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那么,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民族 文化的传承与民族精神的培育。语文教育是母语的教育,汉 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的积 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

西方语言是抽象的符号,它只是对应性地表意;
汉语是 带有浓郁生活气息与形象特征的语言,它独特地具有一种 “象”的思维。汉语不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在于言意之间 有一个“象”。汉语的这种特点在诗歌意象的创作中表现得 最为鲜明,它是将象、意、言三者黏合,从而生成饶有意味 的艺术画面。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语言与天道、人性、事 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带有丰富的人文意蕴。语文教育作为 民族母语的教育,不能不体现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不能不 关注汉语言文字的文化特色。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汉语音美、形美、意美。中国的 文学艺术是凭借语言意象营造一种境界,这种艺术境界一方 面是意的象化,一方面是象的意化。立象通意,意因象显, 意生象外。文学艺术借助语言符号创造形象,生成言、象、 意交织融合的意象,由可见的物象图式去捕捉不可见的天地 造化,这是中国文学艺术最为显著的审美特征。百年语文教育现代化,大体是沿着技术化与工具化的道 路前行,它要求知识点的井然有序,追求语言训练的规格化、 标准化和系列化。事实证明,语文教学改革这一完全西化、 技术化的取向,忽略了汉语的文化特点,并不适合民族母语 的教学,所以收效甚微。于漪老师认为,注重读书感悟,注 重整体把握,注重熏陶感染,注重积累沉淀,这四点是本民 族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它有助于矫正当下语文教学碎片化 与功利化的倾向。

语文教育要在学生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让优秀 传统在他们心里扎根。语文教育要“明人伦,兴教化”,让 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规范与价值理念的引导与塑造,获 得智慧并陶冶性情。语文教育要综合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它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 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这四个方面。语文教育要体现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