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培育路径探究】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培育路径探究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培育路径探究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 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以四川省为 例”(项目编号:15sxb00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推 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凝练 而成的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是 集国家意识形态、社会道德规范、个人自身修养为一体的理 论表达。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倡 导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指出:“我为什 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 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 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 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 到全社会去。”[1]研究生作为优秀青年群体的代表,其价 值观的取向和变化直接影响着社会变迁的发展趋势。目前, 我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788个,其中,普通高校571个,科 研机构217个,在学研究生规模达184万人,[2]加强规模快 速增长的高层次人才的价值观教育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 任务。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加强研究生政治素 质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一、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一)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直接影响先进文 化的政治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2010年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 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 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 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 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由此可见,研究生的思想政治 教育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 克思主义”是我国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的主流意 识形态,研究生在国家建设上具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必然 要有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因此,对于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培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它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重要阐释,也是对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的一种引领机 制。

(二)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引领社会主 流价值观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是社会的骨干、精英, 其行为对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示范性,对于这一群 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何将“自 由、平等、公正、法治”落小、落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需要研究生自觉认知、认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 行认真学习和积极传播。研究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是官方所倡导的 一种价值观。因此,在引领整个社会的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 的同时,需要这样一大群体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 化和普及化。

(三)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极大丰富了社会 精神形态 由于研究生经历了本科阶段的专业思维训练,在学习研 究、工作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已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见解, 他们在当下国家建设和未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有着举 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这一群体在整个社会中的榜样效应非 常强。

由于专业的不同,人文社科研究生和理工科研究生对国 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不同,但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着技术 动力支持。研究生在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婚恋 状况以及就业方向等方面具有自身特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培育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引导着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变化发展。

二、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始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全国仅有200多人被授予硕士学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高等教 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0年至1965年,国家招收的研究生 达到了2.3万人。到“文革”时期,研究生教育工作随着国 家大环境的破坏而中断了12年之久。1980年以后,高等教育 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了一个规范、稳定 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研究生的价值观也随着体制的变迁 而变化。

(一)研究生价值观的历史变迁 研究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价值 观在历史上经历了集体主义至上、利益至上、理性平衡、多 元自由这四个阶段的变迁。

第一,集体主义至上价值观。自中华民族抗战的非常时 期开始,全民族团结就成为打胜仗的重要因素,集体高于个 人的价值观受到普遍认可,团结、奉献就成为当时的民族核 心价值观。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全面恢复发展,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 政治体制之上的重集体、轻个人的价值观成为评价社会和个 体的基本价值观。80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得到普遍认可,但 是这种变化在初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国民的价值 观尤其是研究生的价值观依然处于 “人民公社”“大锅饭” 时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没有本质区别。

于是,雷锋精神的“公而忘私、艰苦朴素、立场坚定”形象 成为研究生群体的偶像。根据1986年“研究生与社会——对全国研究生状况的调查”结果,当“尊重自我”与“服从社 会”发生矛盾时,67.51%的人选择服从社会。[6]显而易见, 这一时期的价值观的特征是一种个体高度统一于集体的价 值观。

第二,利益至上价值观。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 工作重心从政治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经济解放带动人们思想 解放,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国民的价值观也从集 体主义至上转移到关注个体自身发展,功利性的价值观逐渐 占据了研究生的思维方式。“90年代初的研究生淡化了对理 想的追求,普遍采取现实主义的人生态度,偏重现实利益, 其价值观实用性倾向明显。”[6]根据一项调查,“95.4%的 研究生同意‘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一 观点,甚至有13.5%的研究生认同‘钱就是一切’这种极端 观点。而在职业选择上,‘个人发展前途’‘收入’‘兴趣’ 居前三位,而‘声望’‘对社会的贡献’退居第五、六位。

这说明研究生注重自我价值,偏重物质利益,社会责任感弱 化。” [5]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的个体解放、个性的凸显使 得研究生的价值观在这一时期由集体主义至上转变为利益 至上。

第三,理性平衡价值观。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党 开始对于改革开放中对利益的过于偏重而产生的一系列问 题进行反思,并在“十五”规划中进行调整,由此,研究生 群体也在这种形势之下进行反思,开始衡量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利弊,理性地考虑国家命运和个人选择的平衡。

多数研究生意识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作为高学 历的研究生群体,理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自觉将自身 事业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言, 生理的需要是前提,安全的需要是基础,社会上的需要(友 爱和归属的需要) 是保障,尊重的需要是目的,自我实现的 需要是归宿。在基本生活需求被满足之后,研究生自然会寻 求环境的和谐与舒适,由此,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和国家、社 会集体至上的价值观的平衡就成为研究生思维方式和价值 观的外在表现。

第四,多元自由价值观。21世纪进入了一个多媒体的网 络世界,个人的思想表达与国家的主流媒体声音共同存在, 自由、开放、宽容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网络和影视文 化折射出的多种价值观丰富了研究生的思想。例如,同样是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研究生意识到“爱国可以是投身于国 家的事业中工作,也可以是自己创业,他们对国家社会进步 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与此同时,西方 普世价值观的逐渐渗透也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增添了多元色 彩;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爱国,相反,监督政府、指出 当前国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爱国。[7]在这种条件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将多元合理的价值观凝聚 起来,形成我国当下的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来带动国民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机制。

此外,研究生价值观的横向多维差异也体现在性别差异、 人文社科与理工科思维差异上。首先,男性研究生与女性研 究生的性别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从社 会环境上看,可能是社会比较崇尚男性获得成功取得成就, 而期待女性具备一定的美德。男研究生在社会期待下为显示 自身价值会逐渐形成男性角色所具有的特征,比如追求权力、 地位身份等个体价值目标,而女研究生则更注重提高个人修 为,倾向于追求合格公民、回归自然、人类福祉等社会性价 值目标,并重视遵从道德良心的规则,力求通过人格品质的 手段达到人生目标。”[8]其次,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研究生 之间的思维方式有着鲜明的差异,但二者和而不同。根据调 查,“人文社科研究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89.06%, 理科和工科的研究生分别为50%和61.39%;
人文社科的研究 生中有37.5%认为自己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0.94%还在完善中,理科的数据则是25%和65%,工科的数据 则是34.81%和56.96%。”[5]因此,如何有效增强研究生对 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与实践 状况 第一,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认识有所欠 缺。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使得许多人开阔了视 野。无论是专业研究方面还是生活方面,研究生思考问题逐渐全面,并且处理问题的能力较本科阶段有所提高,对于时 事政治的关心度也逐渐升温。在笔者的访谈过程中,有许多 研究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 个倡导”,它有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区分,但 在用具体的24字表述时,除了专业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的研究生外,很少有人能够精确的陈述出来。《关于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并且在各行各业中扩 大宣传力度,例如在各类机关单位外的LED屏上循环滚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容。这使得研究生在生活中对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较为普遍,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系统认识不足。

第二,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少情感认同。首 先,利益权衡导致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不高。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宣传性,研究生通过多种途 径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具有“自然人”属性的研究生总会将与自身的利益相关 度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无用处的标准。在意识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政治的范畴以后,习惯性的敬而远 之心理随之产生,这种现象更多地发生在理工科类研究生身 上。因此,研究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认知的热情 不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认同停留在浅层次。

其次,专业性与政治性的冲突导致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身内化程度较浅。研究生阶段的专业研究性较强,由 此产生了与专业相关较弱的课程和理论被忽视甚至是一刀 切掉的做法,这表明了专业性和政治性之间的对立使得研究 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程度较低。

第三,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设置的相关实践活动较少。

研究生阶段注重专业性研究,文科研究生主业是参考大量的 文献资料,每天穿梭在图书馆与电脑前投身论文写作。理工 科研究生则是在实验室里做量化实验,记录实验报告。这种 敬业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但在以社会实 践来使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有欠缺。由于 专业思维局限,理工科类研究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认知与践行关心不多。基于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贴合专业特色,以实物例证来提升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研究生培育的说服力,这就需要学校为 研究生设置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可以带领研究生去参 观红色资源交流基地,通过与伟人生活的实物相接触,来感 受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对比自 身的不足来深刻反思,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 在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这类相关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因此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性不强。

三、培育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一)认知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化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研究生这一群体中进行培育,首要的是要加 强研究生对其系统认知。国家教育部可以在研究生的培养计 划大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单独设置一门必修课,学校 组织相应的教师队伍系统地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做?”的问题,从缘起到当下, 从理论到实践,从话语表述的变化来理解国家意识形态等。

研究生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认识来认真定 位自身,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假大空的理论,而 是我们每一个国民所应具有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认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在生活中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基础。

创新研究生的德育方式和学术交流形式。以研究生自身 对传统政治、生态、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感悟为基础进行 交流,有助于营造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研究生们通过独立 思考后得出的疑问可以在学术沙龙中交流,不仅仅局限于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可以是从探讨人生、社会和国 家的发展的角度提出问题。同时,也不囿于专业偏见,要聚 集不同学术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人员交流,进行思 想碰撞,以生成新思想。沙龙内容还可以借鉴我国古代的“六 艺”来进行诗意的教育,此外,还可以就感动中国的人物事 迹来进行探讨,从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进一步分 析,既可以剖析人性,又可以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进行 反省,从而得出自身应当具备的价值观。这种“谈”的灵活方式有助于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以时 政讨论、读书心得、专家讲座等不同内容定期组织的学术沙 龙是一种创新的德育和美育方式。

(二)认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化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作为 具有一定分析、研究、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群体,对于国家 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课题的研究成果来 谏言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实际方案。因此,在研究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学校应积极设立与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相关的课题供研究生申报与研究。研究生作为研究者 必然会系统地研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资料与 研究前沿,并且在其基础上论述出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看法并主动倡导更多的人来认识、认同、实践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所以,对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课题 研究可以让研究生身处其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同时,研究生自身的研究成果又可作为他人研究的 忠实资料,环环相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与践 行便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载体作用。根据CNNIC发布的第 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3117 万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 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我国网民以 10-39 岁年龄段 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 78.1% 。”[9]研究生群体作为 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学习、工作、生活都处于网络环境中, 成为新媒体推广与运用的重要群体。在运用新媒体与他人进 行互动交流时,研究生在自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又会对其社会 关系中的同辈群体或青少年形成一种榜样效应。手机移动终 端是研究生最常用的新媒体设备,建立微信或QQ公众号平台 是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行之有效的做法。

(三)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化 丰富社会实践课程内容促使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研究生经历了本科生活的历练,因而对于大学的校 园生活方式有很强的适应性。本科阶段侧重于学习专业知识, 培养研究问题的一般逻辑思维,此外,部分有考研计划的学 生会将自身的学习计划安排得很有规律。研究生阶段则是更 加用专业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注重实证研究。基于这 种情况,学校应该考虑在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设置社会实践 课程,以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为例,学院可以组织研究生 去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如成都大邑的建川博物馆与刘文彩庄 园,北川地震遗址纪念馆,仪陇朱德故里,广安邓小平故居 等,通过具体的实物来说服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他们真切地感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怎样一种表现, 为什么伟人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坚守着自身的理想信 念,心系民族的安危。红色资源利用为研究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因此,丰富社会实践课 程内容使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行之有效的方 法。

研究生应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行合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中, 除了国家和社会的干预和引导作用之外,最重要的是自身的 作用。环境是外因,研究生群体自身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 内因起作用,因此,只有提高研究生自身的品德修养,才能 更好地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普遍践行。孔子 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人一生的追求。

研究生作为心智成熟的个体,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已经使他们 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但在自身修养上的提升并未完全 做到“知行合一”,这就需要研究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自我修炼,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身是否做到了“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评价“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如何奉献自身的力量为国家的“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添砖加瓦?此外,研究生还应该学会推己及人, 换位思考来解决问题,将古人的三省九思借鉴运用,自觉提 高自身修养,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 文明网[BE/OL].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hxjz/hx jz_yw/201405/t20140505_1916869.s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 统计公报[R]. 2015-07-3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86. [4] 唐明军.当代研究生价值取向问题研究[D].长沙理 工大学,2007. [5] 喻嘉乐.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7):108. 110. 124.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