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助推器【中学导师制教师自主发展的助推器】

中学导师制教师自主发展的助推器

中学导师制教师自主发展的助推器 教师自主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中学导师制有助于 教师走向自主发展之路,它在教师自主意识的形式、自主能 力的提升和个人知识的习得上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摘 要:
中学导师制 自主发展 自主意识 自主能力 个人知识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大学里教师 与学生建立的一种师徒关系。我国从20世纪末才开始中学导 师制的实践,目前已在全国的部分中学推广。中学导师制就 指导内容来说,既有对学业的指导、也有对德育和个性等的 指导,就指导的层次而言有从矫正性指导、预防性指导到发 展性指导。无论从指导的领域还是从指导的层次来说,都对 导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学校的实践证明, 导师制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自 身的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导师从实施导师制初期的" 被发展"逐步走向自主发展。

一、导师制的驱动与教师的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将自身作为发展的主体,在教育实 践和研究活动中表现出自主追求专业发展、自主选择、自主 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等个性特征。教师的自主发展 是将一般理论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个性因素相融 合的过程,也是共性的教育教学知识"理论知识"与教师个人 的"实践知识"相整合的过程。[1]因此教师的自主发展需要有赖于外部环境,自主并非不借助于外部条件。"一个工作 系统需要更新能量来维持生成,因此就必须从它的环境中吸 取能量。自主建立在对于环境的依赖的基础上,一个自主的 系统必须既是打开的又是关闭的。"[2]导师制把导师置于一 个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它既没有现成的教育计划、内容 和方法可参照,而且整个导教过程处于动态的变化中,需要 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的修订和调整。导师制的实施为 教师自主意识的养成、自主能力的提升和个人知识素养的提 高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 导师制有助于教师自主意识的形成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主动发展的意识,有了自 主发展的意识才可能有自觉地行动。自主发展意识是自我专 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当人的发展水平达到具有较清晰地 自我意识和达到自我控制的水平时,人能有目的地、自觉地 影响自己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按照时间维度, 包括自主发展的需要意识,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 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 展的规划意识。

导师制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角色:导师。那么导师与班 主任、学科教师有哪些区别?导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 养?如何去了解和指导学生?如何帮助学生制定发展规划 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导师去思考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没 有现成的答案可循,需要教师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习、"从做中学",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使得教师能够"理智地复现 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由此可见,自 主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核心的因素,而导师制有 效激发了导师自主发展的意识,能使导师重新审视自己已有 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并对未来的发展目标有一个新的规 划。

随着导师制的实施,导师积累了一些专业指导的经验, 为导师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因 素,同时又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导师去探索,此时导师处在 一个动态的发展状态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 结构、心里状态和行为方式,有意识地寻找各种学习和提高 的机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三、导师制有助于教师的自主能力的提高 所谓教师的自主能力,是指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 界推动主体不断发展的能力。具体说来,导师制使教师的沟 通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沟通能力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首先是 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特征、兴趣 爱好、才能、禀赋和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导师制作为一种 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当一个导师 面对一个或若干个学生时,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近距离 的、经常性的、多方面的。导师有可能、有条件对学生的个 性、学习、生活等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但是怎么了解、了解什么?学生需要怎样的指导?这些都要求导师有很 强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曾有一位导师为了帮助一位学生 重树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在课堂内外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表 扬她、鼓励她,但这位同学并不领情。有一次这位同学的一 篇作文写得特别好,老师在课堂上作为范文进行了深入解析 后,这位同学在课后主动找老师进行交流。刻意的表扬不是 学生需要的。有效的指导必须建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

自主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自主研究能力表现在教师 自觉地在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 问题;
在于探索学生新的特点,改进导教得策略和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导师要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 分类分层次的指导。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是导师研究的对象。

比如,一位导师在导教时发现,他指导的几个女生的学习有 几个特征:一是自觉;
二是听话,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认真 完成;
三是不主动提问。但思维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薄弱。

为改变这种学习状态,导师设计一些两难的问题,训练她们 的思维能力,提高她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品质。此时的导师 作为一个研究者是通过不断改进导教工作,在促进学生发展 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的。

反思能力的提高。导师制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包括对导 教计划和内容的反思、对导教方法和效果的反思、对受导学 生存在问题的反思等等。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只有具备反思能力的教师才可能成为自主发展的教师。四、导师制有助于教师个人知识的习得 "教师个人知识"是指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 情境通过自己的体验、深思、感情和领会并总结出来的有别 于"公共知识"的实效性知识。教师的个人知识也被认为是" 个人实践知识"。

作为一名自主发展型的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所教学科的 知识,还应该拥有合理、完善的知识机构,而教师的个人知 识更是自主发展的关键。导师制作为一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 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其个人知识的获得具有以下的特点:个体 性、实践性、情境性、缄默性、层次性和综合性。导师制为 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得提供了有效地途径,也有助于教师走向 自主发展之路。

[1] 姜勇等.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M].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0-225 [2] 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 [M].陈一壮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