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建构主义从其产生之时起,就以它独特而又行之有效的 理论,对教育理论及实践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它的教 师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等学习理论,对传统教学模 式、师生关系、教师素质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本文拟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应 具备的相应职业素质。

摘 要:
建构主义;
教师;
职业素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构主义者在吸收维 果斯基、柯尔伯格、皮亚杰、布鲁纳等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 了许多富有创见又行之有效的理论。尤其是它强调知识不是 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只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 假说;
学习具有主动性、建构性,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 支持者、引导者;
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有利于学习者建构 意义最重要的环节等。这些理论与观点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角 色,向“教师中心论”提出了质疑,不断更新着人们的教育 理念,改变着人们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抱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 职业素质,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迎合教育改革的需要,培 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一)教师观 (二)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就 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和对所学内容意义的主动建构。[3]学生是具有丰富个体经 验的主体。学生在进入课堂活动或某一知识的学习之前,就 已经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这一新知识的不同 理解,因此,教师不应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按部就班 地呈现和灌输知识,要重视建立学生已有经验与当前知识之 间的联结。其次,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环境不同造就 个体不同的个性和经验背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 施教,并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观 建构主义反对灌输、填鸭式的教学,认为学生对知识的 “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才能完成。建构主义提出了许 多改革教学的构想,但一条核心的、基本的思想是:让学生 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让学生具有对知识的好奇,想知道“事 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除 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 解。[4] 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师 生、生生之间合作和交互完成的活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 和引导下,相互讨论、交流、协商、辩论,共享群体的思维 和智慧,最终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另外,建构主义尤其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 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提供的直观的、丰富的、生动形象的 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顺利、 有效、深入地进行。

(四)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临时性的、开放的、相对的。认为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精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它会不断被新的假设所代替。

知识是复杂的,总是和认知者在特定情境中的求知过程密切 相关。知识是复杂的,一是因为世界是复杂且普遍联系的;

二是每个认知者的建构及其结果是独特的。复杂知识的主要 特征是结构的开放性、不良性,知识的建构性、协商性、情 境性和应用的不规则性。[5]同时知识也是主动建构起来的, 在学习者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同化和顺应而获得 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语 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学习者对这些知识的理 解只能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6] 二、教师应具备的相应职业素质 (一)以学生为中心,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 中心,教师就必须要做到:(1)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不要做呈现知识的工具、不要做学生思维的操 控者、更不要越俎代庖,剥夺学生动手的机会,要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建构主义也向教师提出建议:“教学的艺术是 必须做较少的知识转译工作,它的基本目标必须是培养学习 的艺术” 。[7]所以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加工、处理、建 构对新知识的理解。(2)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 生主体,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不要忽视自身的作 用。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和学生探讨,在探索的过程中 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疑惑, 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结;
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生动、真实的 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活动后,要对 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合适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 堂上的行为和表现。

(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相对的、复杂的、个体主动建构的, 这要求教师要以更开放的视角、灵活的思维、积极主动的态 度不断探求知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 如今“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新世纪教育的需求,“问渠 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现代教师应拥有一条奔涌 不息的河流,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 观念、知识结构,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在教学中游 刃有余。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教师只要教好书就行了,科研 并不重要。钱伟长院士执掌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近二十 年,他对教师坚持“三个一”,即至少讲一门主干课、要有一个科研课题、要联系一个企业或工厂并在里面义务兼职 [8]。可见,科学研究能力对教师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 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 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 来。” 只有进行科研才能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感 受劳动的乐趣,更深刻地理解、反思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 同时在理论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娴熟的教学技能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底蕴,还要能善 于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信息,这就是教 师的职业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很多方面,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启发思考、评价反馈、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等很 多。这其中又包括很多具体的技能,如:组织课堂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交流的能力、课堂监控能力等。

另外,还要能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变成一 门艺术,让学生在欣赏中欣然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 同的科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选择或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有随机通达教学、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不同教学模式的选择是有各自不同的教学前提 的,要有选择的使用。另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不断摸 索、借鉴、思考更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探索法、发 现法、启发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必将极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Glasersfeld, E.v., 1997, Wege des Wissens. Konstruktivistische Erkundun gen durch unser Denken.Heidelberg,S.170-171. [2]转引自徐斌艳.极端建构主义意义下的数学教育[J]. 外国教育资料,2000(3):64 [3]涂元玲.论建构主义的学生观[J].当代教育论坛, 2004(3):40 [4]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25 [5]孙卫国,唐淑敏.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 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49 [6]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 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1-68 [7]Glasersfeld,E.V.,l987,W issen,Sprache und Wirklichkeit.Arbeiten zum radikalen Konstruktivismus. Braunschwerg:Viehweg,S.309. [8]李延保.提升青年教师职业素质是高校教师队伍建 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