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的 乐园
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的 乐园 摘 要:一、 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 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 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 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
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 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 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1)个手 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 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
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 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 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 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 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教学幽默能有效地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 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有位数学教师外出上公开课,因汽车晚点,借班 学生早已坐着等候,离正式上课还有两三分钟,他抓紧这个 时间与学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
师:同学们猜猜,我最喜欢怎样的学生? 生:老师最喜欢听话的学生。
师:大家同意他的回答吗? 生:(齐)同意。
师:我不同意!(学生诧异)假如老师讲错了,你也听 话?(学生大笑) 生:(齐)不听话的学生。
师:嗯?你们不听话也叫我喜欢?(学生大笑)不行不 行! 生:既听话又不听话的学生,老师您最喜欢。
师:妙!今天上课时看哪些同学能做到这一点。上课! 上课时,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个求知 若渴,教学效果特别理想。
让学生体验数学。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 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 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 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这一内容 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 示,然后一步一步地讲解计算方法,而是转变教学方式,改教师之“教”为“导”,变教师之“教具”为学生之“学具”,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别量出 他们的直径,引导学生把圆形硬币放在刻度尺上各滚动一周, 观察记录周长是多少,启发学生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之 为教,不再全盘授之,而在相继诱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 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的 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四、活跃数学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也 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 和需要,巧妙的创作和使用教学幽默,使教学幽默有助于学 生加深和拓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鸡兔同笼,头有45 个,脚有11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议论纷纷,有 的笔算,有的心算,却算不出来。问题在哪里呢?鸡的两只 脚和兔的四只脚在捣乱。于是,老师就下令:全体兔子立正! 提起前面两只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 睛,接着老师说:“现在鸡与兔的脚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 头,下面该有多少只脚呢?”“45×2=90只”,同学们齐 声回答。教师问:“与先前相比少了多少只脚呢?”“少了 26只脚”,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叫了起来。老师再问“这26只 脚哪里去了?”等等问题后,同学们很容易得出了答案。这 古老而烦人的题目,就在老师幽默地“命令”“全体兔子立 正!提起前面两只脚”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又明白的领会了解题方法。
五、让学生再创造 数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 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 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 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 简单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 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 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 去大胆的再创造数学。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不 断的“再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 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知识会越来越深,快乐会越来越多。
六、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点亮学生的兴奋之灯 教学幽默对学生心智的影响,是为理论与实践证实了的。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 而不被其他思想打扰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在课堂教学中间来 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 的疲劳,点亮学生的兴奋之灯。有时一个风趣的比方或反诘, 引起一阵笑声之后留下的将是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解答 文字叙述题“36乘以8加4的和,积是多少?”往往有的学生 “走一步说一步,”一看8离乘近,就用36乘8,然后再加4, 显然就错了。我在教学时,先在黑板上写出一句话:“弟弟 吃了哥哥的苹果。”然后带领学生通过缩句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即:弟弟吃了苹果。接着我马上质疑:“能不能因为’ 哥哥’二字离’吃了’最近,就可以先理解为’弟弟吃了哥 哥呢’?”学生大笑,连说不行,应该全面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时我再出示例题,学生已能正确理解了。
总之,现代学校的课堂上轻松和欢笑声是越来越少了。
学生是多么渴望那一刻的轻松和开心啊!也许你暂时没有 好心情,但课堂是“圣地”,容不得心染杂尘;
也许你缺乏 一点幽默的天赋,那就努力吧,做一个有幽默感的教师,让 你的课堂多一点笑声。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的 “乐园”。
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一 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