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故事 [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

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

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 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篇一 周恩来不满一岁时,就由守寡的嗣母陈氏带在身边抚养,她把全部感 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对恩来的抚养和教育上,恩来称陈氏为“娘”,陈氏给他请来一 个乳母,叫蒋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里。周恩来四岁时,嗣母就叫他识字, 五岁时,送他进私塾读书。嗣母对他要求很严格,每天黎明时刻,就叫他起来, 亲自在窗前教他读书。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几乎伤了他的眼睛。于是,陈氏更 不许他轻易出去,整天把他关在屋里念书。空暇时,就叫他背唐诗,给他讲故事, 如《天雨花》、《再生缘》等。

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 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外祖父家里人很 多。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邀请他生母去调解。

这是家里的经济境况已经越来越不好了。父亲为人老实,胆小,能力 比较差,到清江浦后,只谋得一个月薪16元的小差使。家里常靠借钱过日子。他 的生母又劳累,又愁闷,很快就一病不起。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 带他到宝应县她堂兄家住过两个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间,嗣母又被肺 结核夺取了生命。周恩来对陈氏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写过一篇《念娘文》, 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对记者说:“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 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篇二 “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经将你永久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 失去很多的出路 吗”在一次学术报告后,一名记者对这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提 出这样的问题。大师的脸 上充满微笑,用他还能活动的 3 根手指,艰难地叩击 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下面文字。

霍金: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

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篇三 1952 年 2 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 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 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 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 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 去 500 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 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篇四 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们戏称“曾背锅”。别看其形 陋貌丑,李宗仁 先生却敬若父辈。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 养。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 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 奉,李每天还要亲去问安。李宗仁的另一名 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

李对其照顾无微不至。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说,在李将军 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日 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之爱,得恩不忘报,实乃大丈夫。

中外名人感恩小故事篇五 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 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 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 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 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 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 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 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 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 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 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

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 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 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 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 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 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