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提升

活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活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活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范文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的不断 加快,电子专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 当前高校电子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教学 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专业教学面临着 严峻的挑战。因此,针对新的形势必须对电子专业教学方式 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化、 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下面,笔者就新形势下高校电子专业教 学谈几点自己粗浅的思考。

1巧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以其形象性、直观性、多样性、趣味性的特 点在当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校电子专业的教学中教 师要学会巧妙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 枯燥乏味的专业教学变得丰富、趣味,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 染力。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 学习积极性,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 度更快,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 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结合所学内容开展网上教学,让学生 也学会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帮助自己的学习。例如,笔者在教 学“电工基础”中电磁感应现象前,就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 源准备了有关教学内容的精美的PPT课件。然后针对电磁感 应现象这个教学难点,在课上我利用课件对电磁感应现象进行了模拟的演示实验,学生看后都十分好奇,求知欲很高。

待学生反复观察现象后,我再让学生根据现象得出自己的结 论。正是应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不仅我教学起来非常轻松, 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十分高涨,同时课堂容量明显加大,整节 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十分的理想。

2注重授课语言,诱导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电子专业开设的各类课程所用的教材其内容往往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并且很多理论和应用都与实际 生活脱节,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热情不高,兴趣很难被激发。

同时,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方式,直接 照搬照抄教材,没有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也进一步造成 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 在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对于教 学难点和重点问题可以尝试用更通俗的语言去阐释和解释, 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促进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PN结的形成过程”时,如果只是单纯的 将教材上所讲的“半导体中,P区与N区由于自由电子和空穴 的浓度差引起扩散运动,使接触面形成空间电荷区,从而形 成PN结”告诉给学生,学生对扩散运动依然不是很了解,对 问题的本质也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记忆知识。这时,如果 教师改变教学语言,用更通俗、更形象、更风趣的阐释问题, 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在教学中就列举了一滴血滴入 清水中,红色的血则向四周散开,清水慢慢变红这样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来表述这其中的“扩散运动”,学生立刻 对这个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样既 达到了说明问题的目的,又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注重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成效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情况和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对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大不一样。面对繁琐且枯燥的专业内 容,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定理证明,学生往往缺乏 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热情。这时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固定不 变的教学方式,拓展新的教学思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 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的补充一些新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 面,或者着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不仅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还能使 学生在更加宽阔的视野中通过实践巩固基础知识,从而达到 较好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以教学《模拟电子技 术基础》这一重要专业必修课为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半导体基础及应用电路、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原理、晶 体管放大器基础、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放大器频率响应、 负反馈技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等等。由于在教学中很 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的讲授,而没有重视实践,使得很多学生 在学习时效率不高,往往应付了事,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实践中就采取了重实践、轻理论的有效策略,通过课 前精心准备与设计,我在教学中将一些实际单元电路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制作电路的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对 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又让学生通过相关理论去寻求解决 办法。实践证明,这样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同时也能很好的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得教学 收到很好的效果。

4结语 总之,教学质量是任何一个高校的生命线。教师只有不 断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大胆实践,通过活化教学方式,增 强教学感染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 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切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给予学 生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 时养成积极创新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