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专业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工程专业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育人才项目是指由福 建高校、台湾高校、台资企业三方联合制定“订单式”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联合选定专业、课程和教材,通过引进台湾 高校课程、教师或采取选派学生赴台学习半年或一年的方式, 为在大陆台资企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型人才,是两岸高等教 育合作的综合性项目。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研究目标实践 实习环节建设、教学方法论述了“校校企”工业工程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此外也对“校校企”研究方案的理论意义和实 际意义以及研究目标进行了讨论和论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
闽台合作;
工业工程;
教学改革 一工业工程的内涵与现况 (一)工业工程概况 根据美国工业工程协会工业工程学会 (AmericanInstituteof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 AIIE)的定义,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 是研究由人、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 计、改进和实施,它应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 技能,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来说明、预测和 评价这一集成系统将得到的结果。由于其为一种复合性的领 域,包含着工业相关知识以及管理相关知识,如管理类的心 理学、人因工程等知识、工业类的生产计划、制造系统与自 动化等知识。在现今的工业工程实务领域中,相关人才主要负责检视整个工业生产流程的生产状况,如器械状况、物料 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藉由各种可能的资料搜集、状况仿真 与问题分析,达到成本最小化、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从宏观 的历史角度探索其内涵,原先的工程学领域开始注重管理与 人的因素,因此加入了各项物流管理、人资管理等,形成了 工业工程领域的基础,为工程学与管理学的复合领域。并随 时代演进,有了更多系统化的管理方法以及科学化的生产流 程,加入了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与仿真,让工业工程的整体系 统设计更加完备、更能预测产生的状况并加以控制。也因工 业工程领域的进步,相关的人才训练也愈发复杂。

(二)目前学校教育中工业工程的方向 在目前学校的教育中,由于需同时注重不同领域的教育, 因此在不同领域上的教学比重以及实务与知识间训练的拿 捏一直是各方学者研究的目标,也在不同的高校中有不一样 的教学方向。并依据理念不同而分了许多不同的培养方式。

在王东生[1]及薛黎明等人[2]的研究中指出,其认为工业工 程的专业训练包含三种内涵、管理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与专 业型人才;
管理型人才注重的为工程与管理两个领域的交叉 点,强调培养整体分析的能力,以提升企业的整体产能。如 工程型人才则注重专业工程类知识、工程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对于管理类的知识则较欠缺。而专业型人才则对于某专一领 域的工业工程人才进行培养,有高度的企业导向,但也容易 限制人才的发展与创新。然而上述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需视各高校不同的导向与优劣势进行分析,才能创造出最适合 的方案。

(三)目前企业中所需工业工程的人才 二“校校企”闽台合作于工业工程人才培训上的实施 (一)校企联合对工业工程的实质意义 现代工业工程发源于企业实践,因此欲培育具有实际作 业能力之工业工程人才,势必应结合企业实习与校园知识的 内涵,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之余、同时发展实务工作的能力;

妥善与社会接轨,而非流于无法运用之才。而现今的校企联 合模式大约可分为三种,首先为从高校的培养计划出发,透 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应用能力;
第二为从企业出发,向高 校建立「订单式」的人才培育需求;
第三为企业派遣兼职型 教师,为高校建立双师型教师。然此三类校企联合方法各有 优劣点,首先从高校方面出发者,可能因其为全日型学制, 使其企业实习流于型式化,使没有足够的实务经验。第二项 从企业出发的订单式培育需求,较常用于高职专科院校,培 养之人才常过于专业化,相对不适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专业 的工业工程领域。第三项与第一项相同,纯教师的讲授可能 过于理论,较为缺乏实务经验,因而无法与企业接轨。[1] (二)校校企闽台合作的资源整合 自2009年起两岸高校推出3+1项目,旨在协助两岸资源 共享、培养师生国际观点、促进学术交流激发,透过彼此交 换的方式,使得教育资源在师资资源上、课程资源上、实践教学资源上以及教学理念及方法上能够有所整合与学习。并 创造两岸合作基础典范。[3]行至今日,目前校校企合作方 案在两岸共享保障机制上、合作与发展方法上皆有长足进展, 如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所发展之6A-4S方法即为一例。[4] 三以厦门理工学院-台湾元智大学-台湾樱花集团为 例的校校企合作方案 综上所述,以下用厦门理工学院-台湾元智大学-台湾 樱花集团的校校企合作3+1方案进行相关分析,并尝试归纳 出此例中三方各自之特色与资源,并结合以得出此一方案的 优点与缺点,并尝试以之建立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典型性、指 出缺陷并拟出解决方案,提供后续计划一个良好的楷模与依 归[5]。合作方式与流程如下图1、图2。

(一)优势分析 在厦门理工学院方面,其为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其注重 的是专业于实际场域的运用能力,特别有益于强调实务运用 的工业工程领域。在元智大学方面,相较于厦门理工学院, 其较接近于学术性大学,同时开办有硕博士班,师资充足且 建系日久,对于理论的钻研等较有着墨、也有许多针对企业 的应用性研究。在樱花集团方面,由于其在台湾生根已久, 是一俱有规模之大型厨卫企业,并引进「全面质量管理」、 「SixSigma全民运动」与「NPS质量改善」等与工业工程相 关的计划,若与其进行相关合作,对于学生的专业领域学习 与实务领域实习都将有许多帮助。基于以上三者各项优势,在此计划中可帮助企业缓解人才需求,提升两岸高校交流, 并资源共享,理解比此优劣势并相互学习,除让陆方对于工 业工程刚起步的不成熟能得到解套,加强其办学能力,也能 使台方得到足够人才、并在交流激发出更多可细加研讨之项 目。在方案实施上,力求综合从2009年起闽台交流校校企合 作方案的各方结论,综合两岸法规、互利机制、交流方法、 教学资源整合、实务资源规划等各项内涵,归纳出此方案的 六大改革与五大特色。分别为:甲、加强交流与研讨、建立 明确合作方式。乙、设立项目小组以控制各方资源。丙、以 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国际视野。丁、强化教师资源,稳定 教师在计划中的关键位置。戊、对企业主与两校三方之需求 与培育目标进行详细分析,以培养最适人才。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厦门理工学院、台湾元智大学、台湾樱花集团等 闽台教育高校及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就取得的成就和存在 的问题进行理性剖析。随后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及闽台发 展对人才的要求,根据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的 目标、规格要求,充分利用办学各方资源,优化专业结构与 课程体系,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研讨合作培养中出现的新问 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教学与管理模式。探寻以专业为核 心单元、在学校与院系宏观管理下培育教师和学生自我管理 模式,不断完善规范化管理教与学,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并为推动我省合闽台作办学事业纵深发展,提高我省合作办学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借鉴。

(三)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 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 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 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 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很显 然,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 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改变传统的教 学模式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1)根据校校企“工业工 程”模式教育理念实施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教学 理论知识与启发式学习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理念,将工业工程 的知识与理论放在与台湾樱花集团企业的项目或问题相关 联的平台上,模拟实务操作,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原有 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上,注入企业参与的元素,让学生在课堂 理论学习中确实感受理解专业知识在企业实务中的运用,加 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务运 用能力,让抽象的课堂理论知识实体化。(2)定期请樱花 集团企业资深IE工程师作为课堂讲师,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来学校讲课提供必要的课程时间安排与学校教师联合将实 务操作与专业理论结合培养学生,实现建立双导师培养制, 加快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程。同时,邀请相关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建设,增加能反映工业工程专业知 识在实务中运用的案例内容。(3)采用工学交替模式教学。

它是一种在校学习和在企工作交替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采 取分段式教育教学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企业定期接收学校委 派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工厂进行实际生产环节的培训 学习。企业安排专业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使学 生通过培训,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专业设备的操作、设 计方式和理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厦门理工、元智大学、樱 花集团之间共同制订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和生产实习计划,樱花集团为在台学习的学生提供实践基地, 分批安排学生到工厂参观实习,进行为期一个礼拜的工业工 程相关岗位的实践学习,了解岗位流程运作,学生通过企业 提供的相应工作岗位,边学习边工作,实现学习和工作两不 误、两相帮。该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专 业技术理论与企业生产活动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 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合作方为高校学生 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更加符 合企业之需;高校合作方为企业降低员工前期培训的成本, 并为企业提供高技能、高素质的熟练工,从而增强企业的市 场竞争能力,实现高校和企业的“相互反哺”。

四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工 业工程专业的作用日益突出,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要,未来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工业 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越来越重要。文章以厦门理工学院、 台湾元智大学、台湾樱花集团为研究背景提出的“校校企”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开办工业工程专业的院 校的专业发展与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东生.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研究 (Doctoraldissertation)[R].2011. [2] 薛黎明,秦凤华,杨宝贵,等.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 系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7):37-38. [3] 郑建湖,黄蕾.闽台合作办学下优质教育资源的整 合与共享[J].高教论坛,2013(7):34-36. [4] 虞先玉,谢乃明.基于“6A-4S”校企协同方法的工 业工程专业改革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教 育教学论坛,2017(11):192-194. [5] 工业工程系-工业的基石,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 推手,台湾1111人力职场调查报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