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族班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
提高民族班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运用探究式教学,增加师生 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提高民族班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人类了解生命本质,揭开 生物界奥秘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尽管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却是 目前发展最迅速的生命学科之一。
如何使学生尤其是民族学生在短时期内系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了解分子生物学前沿的研究动态,同时培养学生能够提出 科学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分子生物学知识的系 统学习得到极大提高,是每一个分子生物学老师面临的挑战,只有充分利用课堂 教学,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选教科书,激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热爱 教科书在教学过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本好的教科书不仅让学生爱不 释手,而且让学生为科学而兴奋,从而特别努力地学习。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翻译版Robert.F. Weaver的《Molecular Biology》,书中 知识体系的安排非常适合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讲授,书中在给出分子生物学概念的 同时,首先会介绍得出这些概念的实验,因此在讲授各个知识点时,以逻辑的顺 序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的将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 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和创新能力。不像其他课程使用的教材,都是直接给出结论,没有得出结论的过 程,老师在使用这样的教材讲授时,通常是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 就无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自然不利 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在讲解信使RNA加工过程中“RNA剪接”这个概念时, 首先提出问题:内含子是如何从成熟的mRNA产物中缺失让学生去思考如果是自 己面对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接着介绍了当时科学家的两种假设:假设一是内含子根本就没被转录, RNA聚合酶在执行转录功能时,忽视内含子的存在,越过内含子,从一个外显子到另一个外显子;假设二是内含子也被转录,产生初级转录产物,在加工过程中 将内含子切除、外显子拼接形成成熟的mRNA(称为mRNA剪接)。最后通过实验 证明第二种假设是正确的。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讲授方式,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从 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通过一个小小概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当时科学家是怎样 思考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教科书中的概念几乎都是这样给出的,这种强调实验策 略,强调得出结论的实验结果而非结论本身的讲授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和学习的热情,这既有利于老师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也是我和学生都很喜欢这本教科书的原因。
二、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在教学过程中“学”以“教”为前提是永恒的主题。因此要想“学为人师”,教 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的前沿学科,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将分 子生物学前沿的知识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本学 科知识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学生听完老师的课堂讲授后,课 后就会很感兴趣的与老师讨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对生命体中一些机制的 问题非常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在科研方面的进展,将自己科研中与分子生 物学相关的研究介绍给学生,比如在讲到RNAi技术时,介绍了本实验室老师利 用RNAi技术从事的研究工作,学生感到书本上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原来就在自己 的身边,更加激发了对分子生物学的热爱和兴趣,课后不断有学生要求参与到老 师的科学研究中来。
“教师是一种良心活”。作为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天职。每次上课 前的兴奋和期待,上课时的热情和激情感染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在讲授 知识的同时,也传授做人的道理,与学生分享人生的感悟和经验,与学生共同营 造愉悦和谐、自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后主动与学生交流,不仅有学习上的, 也与他们交流思想和生活上的,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做学生的朋友,拉近和学生的 距离,让学生认可和接受老师,彼此建立起来的这种信任和喜爱非常有利于提高 课堂的教学效果,这种氛围影响着班里的同学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后 进的学生主动开始往第一排坐了,上课时的问题也多了,下课后积极与老师探讨 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这更加激发了老师的教学热情。面对的授课对象是民族 学生,对授课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汉语不是他们的母语,因此要求上 课的老师对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解要非常透彻,整理加工后以最通俗的语言介绍 给他们,对汉族班的同学来讲,有很多词语不用解释,但是给民族班的同学授课时,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反应,要用最生动和形象的词语让他们理解所介绍的基本 概念和基本技术。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探 索过程,模拟科学工作者解决问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很不适合分子 生物学的教学过程,因为分子生物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面对每节课“满堂灌” 的大量知识,很快会让学生感到疲倦,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甚至会扼 杀学生的求知欲望。
因此,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探究式”方法, 在时间上,形式上引导学生更多地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更多地去发表自己的 见解,培养和训练其对问题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将学 生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做课堂教学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和答疑 者。与汉族班相比民族班的学生非常活跃,这非常有利于“探究式”教学。利用学 生活跃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每一章的授课内容上精 心设问,提高教师授课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到遗传密码兼并性这个问题时,首先给同学提出问题:生物体如 何解决多个密码子编码同一氨基酸这个问题呢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回答,答案五花 八门,然后老师总结,提出摆动假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同学恍然大悟,而 且印象很深刻。在每一章节内容讲授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讲课导入得好,就能吸 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设问的形式要多样化,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就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 用,缓解分子生物学内容的抽象性、降低学习难度,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针对民族学生胆大、活跃,但是在知识的理解上困难比较多的特点,加 强课堂互动。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听不懂就及时向老师提问,并 进行讨论。民族学生的特点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互动效果。互动教 学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的理论与策略之一,普遍认为:课堂中若没有互动,就不 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教师主动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主动回应和 质疑,对教师构成促动和挑战,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探索教育规 律,提高教育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安排一些讨论课,课前把讨论的问题告 诉大家,学生在课前通过思考、查阅资料等对问题有所了解。例如,在细胞核mRNA转录后加工这一章中,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上并没有按照细胞核mRNA在 体内的加工时序来安排章节的内容,提前给学生提出问题,要他们思考,讲完三 章内容后,进行讨论,梳理思路。讨论课上,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 点,然后由老师总结点评,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和老师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促 进了师生的沟通和联系,老师很容易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 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和教学,同时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 高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也培养了对本课程的兴趣。
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子生物学的很多内容抽象而深奥,比如细菌的转录机制和转录的精细调 控,RNA的剪接机制,DNA的复制机制等等,教学过程中,在每一章节的内容 中有效使用分子生物学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的理解发生在生命体中奇妙 的微观生命现象,同时配合使用一些简单直观的教具帮助民族学生理解抽象的概 念,对于整个内容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本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及时地归纳总 结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及时总结归纳,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学 完细菌的转录机制后,不但要对每一类型的操纵子及时总结,在讲完整个操纵子 后,也应该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理解。又如在讲完DNA复 制、转录或翻译后,要总结归纳比较DNA、RNA和蛋白质合成过程是如何起始 的,如何延伸的,又是如何终止的,每一过程参与的物质,这些物质是如何参与 的,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这些过程中哪些步骤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等。这 样总结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刻,也更容易对整个内容进行 把握。总之,“教学相长”,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和探索,不断吸 取经验,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要丰富自己的教学 经验,也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将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进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 程中,才能真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 创新能力。
作者:张爱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