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思想与招生条件分析]临床医学招生

医学教育思想与招生条件分析

医学教育思想与招生条件分析 【摘要】文章叙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各根 据地及军团建立医务培训班、卫生学校的历程;
介绍了医学 教育的招生条件;
阐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医学教育的课程 设置及指导思想,医学教育的教育资源。为以后我党医学教 育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我党;
医学教育思想 土地革命时期是我党医疗卫生工作刚刚成立时期,各方 面条件都不成熟不完善,加之国民党大事围剿,战事频繁战 斗激烈,必然产生大量的伤病员,对我军的战斗力形成了不 小的影响,这样严峻的局势部队急需医疗卫生人员。然而土 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根据地大多处于偏远农村和山区,当 地连基本医务人员都很少,医疗卫生机构更是无从谈起。这 就迫使我党加快步伐建设我们自己的医学教育机构培养我 们自己的医疗卫生人才。正如当时在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 军军医学校教务主任的陈志方所说的“中国革命武装的红色 医务工作是在严峻激烈的革命斗争中诞生的,并在革命战争 的连绵岁月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1]土地 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开展医学教育活动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党独具特色的医学教育思想,也为后 来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后我国的医 学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医学教育机构的建立从早期各军团、各省军区等临时开办的看护训练班到后 来正式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 党的医学教育机构是以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的 过程。红一方面军早在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前为了补充医护 人员的不足,就开办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个看护训练班。1930 年11月30日江西省总行动委员会为了看护班的招生工作还 专门发布了通知。1931年2月15日在看护班的基础上,中央 苏区还开办了第一所女子看护学校。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 临时的看护训练班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临时中央政府决定 开办中央红色看护学校,学制六个月,但实际上不到三个月 学员就奔赴前线参加救护工作。不久中央红色看护学校进一 步升格为中央红色医务学校,学制一年,教学内容更加深入 全面。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党的医学教育工作,1931年11月开 始筹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1月15日学校在于都 县城成立。1932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搬迁到兴国县 茶岭,办学条件和规模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1933年5 月学校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0月与中央红色医务 学校合并规模进一步扩大。红二方面军也非常重视开展医学 教育工作,1930年7月红四军和红六军在南平会师后整编为 红二军团在洪湖建立了洪湖医院,为了给部队培养急需的医 疗卫生人员,从部队抽调人员开办看护班和医训班。1931年 3月红二军团又改编为红三军开辟了鄂西北根据地,并在房 县建立后方医院,房县医院开办了看护训练班有100多名学员。1931年10月红三军回到洪湖后相继成立了五个后方医院, 总医院即邓家墩医院分别举办军医训练班和看护训练班,以 提高卫生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1934年10月红三军团和红六 军团在贵州印江县会师恢复红二军番号。在此期间红二军进 行大规模的转战,但是还是不间断的组织医护讲习班和各种 短期训练班,以保证医疗卫生人员的及时供给,从而确保部 队的战斗力。红四方面军在部队建立初期基本没有卫生组织, 1929年5月在黄安县刘家园建立了鄂豫皖地区的首个红军医 院,医院最开始只有两名医生,没有看护人员只能从附近农 村招收4名姑娘进行培训。1930年医院从部队招收了20名战 士经过短期培养补充医护队伍。1931年8月鄂豫皖军委总医 院成立,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开办红色医务训练班, 招收120名学员进行比较正规的培训工作。同时总医院还重 视医务人员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

1932年红四军撤离鄂豫皖进入四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第 二年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医院改编为西北革命军事 委员会总医院。1933年总医院分别设立了西医部和中医部, 为了培养中医人才还招收了十几名战士举办了中医进修班。

1933年6月红四军扩编,红四军总医院将各师的医院也进一 步扩编,各级医院为了补充医护人员开办了看护训练班。随 后在各级医院训练班的基础上成立了看护学校,后来被命名 为卫生学校。同时红四方面军的军师医院还举办了卫生训练 班,以满足医院扩编对医务人员的需要。这时期具有条件的军团省军区的卫生机构基本上都开办了自己的医护训练班, 比如红三军团总医院的医务政治学校及看护训练班、江西省 军区的红色卫生学校、福建军区的红色医务学校、湘赣军区 的看护训练班和粤赣军区的看护训练班等,都为所属部队培 养了必需的医护人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军团、各省军 区建立的这些医学教育机构不仅为我党培养了急需的医疗 卫生人才,而且还保障了全体官兵的身体健康,巩固了部队 的有效战斗力,为我党的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医学教育的招生条件 年龄条件:各军团、省军区的医学教育机构招生时年龄 要求大致集中在15到30岁这一年龄区间,这个年龄都是年轻 人,一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具 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速成医疗培训的基本身体素质和精 神面貌。性别条件:这一时期无论是招收医生学员还是护理 学员在性别上并没有特别的要求,男女都招收。但是由于护 理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更多的细致和耐心,因此在护理上对 女性的需求更多。1931年2月赣西南红色总医院就专门建立 了女子看护学校,只招录女学员。思想政治条件:由于红军 是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从成立起思想政治条件就是严格要 求,再加上身处战争环境,在入学条件上思想政治方面的要 求尤为突出。许多军团的招生通知上都有明确指示,要求政 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两条不能逾越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求“政治上不坚定的人不能入学”。

[2]文化条件:由于当时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部队又急缺 医护人员,早期对医护学员的文化水平不做要求,只是提出 “稍识文字更好”。[3]随着我党医学教育的发展,特别是 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成立后,对学员的文化要求逐渐提高, 要求学员“具有初等文化水平”。[4]后来中国工农红军卫 生学校入学时还需进行考试,招考第四期简章中考试科目就 包括文化测验。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 我党医学教育的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医学相关课 程和政治教育的有关课程。例如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迁到 茶岭后开设的医学业务课程主要有:生理学、解剖学、药物 学、细菌学、组织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卫生学、防毒浅说等。[5]通过医学业务课 程的学习,使学员们掌握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从而能更好 的救护伤员挽救战士的生命。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政治课 的内容有: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讲阶级,讲地主资本家 剥削压迫工人、农民,讲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等。[6]我党的医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阶 级性,作为无产阶级的医学教育机构政治课的开设是必不可 少的。通过政治课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学员的阶级觉悟, 使他们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具有合格的医疗 技术,而且还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伤员服务的党性宗旨。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就严 格规定“政治学习不好,即使技术学得再好也不能升级,更 不能毕业”。[7]由于我党的医学教育主要学习的是西医,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外语也是尤为关键的。在课程设置上 除了上述两部分之外,还开设了外语课程。中国工农红军军 医学校在搬至茶岭有了相对稳定的教学环境后就立即开设 了拉丁语,在学校搬迁至瑞金和中央红色学校合并,规模进 一步扩大后又增设了日文和德文医用术语课程。这是随着根 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学校有了相对稳定的授课环境,我党的 医学教育也随之改变了以往应急式的快速培养模式,更注重 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使我党的医学教育模式逐渐规范化、 系统化。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医学教育的教育资源教育教 学非常需要稳定的环境,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农村 革命根据地刚刚建立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红军作战主 要以游击运动战为主,部队在作战过程中还经常进行重组和 改编,因此我党医学教育机构的建制也随着部队的整合在快 速重组中艰难发展。各方面的教育资源都极度匮乏,这使得 我党的医学教育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从教育设施上看,早 期的医学教育机构条件异常艰苦,没有校舍就席地围坐露天 教学,没有教具就以腿为桌,以门板为黑板,用树枝在地上 做练习,没有教材就自己印制。晚上,“学员们利用每人5 钱灯油,刻苦学习,有时没有了灯油,就在黑暗中独自默诵 记忆或相互问答”。[8]在瑞金时的医学教育机构通过一系列的合并学校已初具规模,“学校有图书室,藏书约400余 册,设有解剖室、动物实验室、标本室、模型室、细菌检查 室、培养室、化学实验室和瓦斯预防室。开设了外科手术室、 手术前准备室、消毒室、隔离参观台、X光室、理疗室等”。

[9]从师资条件上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个根据地具有较 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中央直接委派的技术 干部、被俘的国民党军医和地方参军入伍的医生。贺诚、陈 志方、彭真(彭龙伯)、鲍平、王立中,唐义贞等就是中央 委派到中央根据地的,苏井观、邵达夫等被委派到鄂豫皖根 据地;
段志忠、吴清培、陈义厚、姜齐贤、孙仪之等是来自 被俘的国民党军队,他们被我党的革命热情感染自愿留下 来;
著名的傅连�馈⒋骷妹瘛⒑胃瓷�、李谷生、张典吾等 医生就是来自地方。他们的到来对我党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 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创建做出了巨大贡献。[10]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虽然身处战争环境,我党还是克服各种困难在各方面 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艰难的开创了我党的医学教育事业。

正是这一时期的初步探索使我党的医学教育思想开始形成, 为以后我党医学教育思想的丰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善玖.中央苏区卫生工作史料汇编:第一卷[M].北 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34. [2][7][8]徐文博等.中国解放区医学教育史[M].北 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3.13.11.[3][4][5][6][10]王冠良,高恩显.中国人民解放军医 学教育史[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1.5.9.12.13.4. [9]刘善玖.中央苏区时期医务学校创建探析[J].党史 文苑,2008.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