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研究及实践的现状和发展
模块化研究及实践的现状和发展 引言 在世纪之交,出现了三个有关模块化的理论体系:(1谨于模块化的大 规模定制被认为是新的制造业革命;(2)现代模块化不仅归纳出“设计规则”的价 值,而且提出“模块时代”的新概念,认为“模块化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这一论述 被誉为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
(3)现代标准化认为模块化是标准化的前沿技 术和制高点,被认为是新的标准化革命。这3个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效,也说明 模块化是时代的产物,是现今产业和制造业欲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 路。
模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这是一个既浅显易懂,却又回味无穷、 甚至深奥莫测,而且不断发展中的概念。当人们受到多样化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 争时,当模块化成为世界各大公司的追逐目标时,尤其当人们意识到即将面临“模 块时代’对,更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兴趣,于是模块化成为21世纪的前沿议题,形 成了全球性的模块化热。更重要的是,“模块时代,新概念的出现,突破了“模块 化设计’,的狭小圈子,横向延伸到了整个国民经济,使“模块化,概念成为经济 学和管理学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家之间的最热门话题之一。
1标准化的前沿技术一-模块化 11从传统标准化到现代标准化的发展 传统标准化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大工业生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造就了一大批“工业发达国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生产的发 展、社会的进步,唤起了人们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心态,迫使产品向多样化 发展,促使企业生产结构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式转化。以约束多样化为原 则的传统标准化面临挑战,有人甚至提出:信息社会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现代标准化前沿的模块化,为稳健 (低风险)的创新提供了一条捷径,并使技术创新的速度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模块化设计对产品开发创新有重大意义。模块化是一种融敏捷、经济 和可靠于一体的创新途径。具有标准接口和组合化特征的模块化产品,其创新主 要在模块级进行,创新速度快,例如,计算机芯片的升级就可形成产品的升级;
新产品的继承性强,创新成本低、可靠性高。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着眼,这种基于模块平台、运用组合法或基本型派生法的产品创新模式,可有效地规避创新中 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稳健、高效的创新,有助于取得竞争的优势;从整 个国民经济发展着眼,模块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准化利器。
模块化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革命,是由于它的全新的设计思想和巨 大技术经济价值。模块化设计的特点在于,不是面向单个的产品,而是面向整个 产品系统(产品族)模块化设计分两步走:先是通过对产品系统的分解,建立通 用的模块系列;再选用模块来组合出多样化的新产品。近年来,随着对模块化理 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对模块化对市场竞争的快速应变能力和创新机制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对产品设计模式取得的共识如下式所示:
新产品(系统)=通用模块不变部分)+准通用模块改型部分)+专用 模块新设计部分) 用通用模块可快速组合出多样化的产品,通过部分模块的改型和或新 模块的设计,快速而稳健地实现产品的创新。
我国“现代标准化”理论的价值及其遗憾 面对多样化时代的挑战,我国标准化工作者开展了一项事关标准化未 来发展的理论探索。中国标准化协会从1991年开始,把模块化列为学术工作的重 点,先后于1991年和1994年召开了两次“全国模块化理论与应用研讨会”,掀起了 一个研究模块化的小高潮。但是,由于《标准化法》的贯彻实施,标准化工作者 关注重点的转移,以后有组织的研究便断了线。
虽然有组织的研究中断了,但民间的探索和实践没有停止,随着集国 内外模块化研究之大成的《现代标准化前沿一模块化研究〉的出版,“模块化热” 可谓是“春风吹又生”。
目前,世界上对于模块化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可分为3个类型(派系) 1)“现代模块化”学派(哈佛学派)是运用模块化战略解决令人头痛的 复杂系统设计的新方法,并把模块化从设计方法延伸应用到更宽泛的社会、经济 领域而定格为“模块时代,。由此形成为世界公认的“现代模块化”理论。
2)产业结构学派(日本学派)研究产业结构和组织的模块化问题。其 中有“日本学派”和“青木派”。3)“现代标准化”学派(中国学派):从标准化理论切入,研究企业级的、 以产品为核心的模块化问题。包括模块化的产品结构、基于模块化的技术平台和 模块化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等。
上述3个学派,形成了一个从“模块化时代”、“模块化产业结构”到“模 块化企业”和“模块化设计”的完整的模块化理论研究体系。
2模块化思维方法及其新进展--现代模块化 21模块化思维的发展轨迹一全球性的模块化热兴起 模块化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将复杂系统化整为零进行处理,把高度困难 的任务变得相对容易。模块化思维的基本模式是:系统=模块+接口。
模块化思维是人的本能,语言文字、活字印刷、中医中药等均具有明 显的模块化的特征,这种对模块化的无意识运用称为原始模块化。
模块化理论和方法则是对人类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的一种抽象、归纳 和提升。20世纪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标准化方法开展的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带来 了设计方法的革命,被称之为传统模块化或经典模块化。
在诸多的产品模块化设计案例中,计算机的模块化结构及由此引发的 爆炸性效应,引起了经济学家鲍德温教授(哈佛大学商学院前副院长)和克拉克 教授(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的关注。经过他们的研究分析,认为1964年_60模块 型电脑系统的诞生,导致电脑产业结构的飞速升级和持续的创新、导致硅谷计算 机产业簇群的兴起的根源或最基本要素是“模块化”。鲍德温和克拉克于1997年发 表了“模块时代的经营”的论文,提出了“模块时代”的概念,声称“模块化进入了 大发展时期,,指出各行各业都必然要走上模块化经营之路;并于2000年出版了 《设计规则:模块化的力量〉〉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有 关模块化的著作。由此确立了“现代模块化”的理论基础。模块化因其在处理复杂 事务时所具有的优势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革命性意义,而在国际经济、产业界引 起了巨大反响,世界各地掀起了模块化理论研究的热潮,“模块化”成为21世纪的 前沿热门议题。这个从实践(模块型电脑)上升为理论(历经了30余年)又进一 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指导实践(“模块时代”)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理论研 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模块化的概念,由于管理专家和经济学家的介入,而发生了质的跳跃。
他们站在更高的高度、用更宽泛的视角来审视模块化的价值,提出了“模块时代” 的全新概念。将视野由产品设计拓展到复杂系统的设计,拓展应用到各个领域和 行业,作为化解信息时代系统复杂化和多样化矛盾的工具。它不仅将模块化设计 提升到战略举措的高度,把构建“模块化企业”作为企业竞争的前沿;
而且应用于 服务行业的服务“产品”,应用于金融、信息等行业;它还应用于企业重组、企业 再造;
日本学者青木甚至把“经济产业研究所”作为“组织模块化”的试验田。全球 性的“模块化热”可谓是“方兴未艾”。
“设计规则”及其对标准化的深远影响 “现代模块化”理论的核心和亮点就是,在设计上创造性地采用了所谓 “设计规则,。它由精通系统(产品)结构和整个开发过程的总体(架构)设计 师在系统设计之始预先规定,起前导作用,是后续整个系统设计时所必须遵循的。
所谓“设计规则,,就是规定系统的结构和模块间的接口以便在不影 响系统(整机)的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为模块的创新和竞争提供最大的自由度。
系统“设计规则”是对系统架构的固化,它由3部分组成:
1)结构规则:系统分解(划分)为子系统(模块)的规则。通过“结 构规则,,固化系统结构模式。
2)接口(界面)规则:规定模块如何相互作用,模块间的位置安排、 联系,如何交换信息。其实质是,通过“接口规则,,固化接口特征。
3)评定规则:检验模块是否符合“接口规则,,评定“黑箱”型模块能否 保证系统集成质量及其优劣。这是评定模块的“标准”。
设计规则是对传统模块化理论的新发展,点出了模块化设计的要害, 把“由上而下”的设计原则,具体化为确立设计规则。突出了“接口”(界面)在模 块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限制其品种规格恶性膨胀的新途径。
设计规则为模块和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提供最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性。模 块具有功能独立性,一个模块的创新不影响其他模块的功能。在遵守统一的设计 规则的前提下,模块可以“背靠背”地自由创新。产品设计者甚至用户,可以自由 选择模块来组成所需的、个性化的新产品。形成拦腰控制、两头开放的创新模式(见图1)。
通过“设计规则”,既约束了事物发展的无序状态,又为系统的持续发 展和模块的自由竞争提供了一个共享平台,即基于这个平台既可使模块多样化, 也可使系统多样化,从而将多样化融于有序化之中。例如,由B建立的电脑系统 的“设计规则,既带来了电脑整机的多样化和竞争,也带来了芯片、显示器、外 部设备等模块的多样化和竞争,还带来了应用软件的多样化和竞争。
事实上,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等,也是一种 “设计规则”。这些规则构成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在知识经济时代,“设计 规则”往往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把知识产权(专利)融入国际标准,则可形 成知识霸权。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符合标准,并支付相应的专利费。例如, 欲生产美国CDMA标准手机,每部手机要收取360元专利技术许可费;国外厂商已 从中国外销_播放机中收取了30余亿元的专利费。世界各国争相把各自的专利技 术塞入国际标准,以取得技术上的主导权和巨大的经济利益,由此形成了现代的 所谓“标准战争”。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制定“规则”的权力,谁就取得了竞争的 主动权。
3模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的对策与展望 现代模块化理论认为,模块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虽知道“模块化”的价值,还作了某些尝试,但由于缺乏 模块化理论的指导、缺乏紧迫感和具体措施,收效有限。面对模块化的挑战,企 业的对策是什么? 11基于模块化的大规模定制理论对企业发展的价值 大规模生产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衰退,70年代衰退加速,80年代开始 形成新的管理思想,在90年代 由美国学者B。约瑟夫派恩和大卫M。安德森提出 了“大规模定制”的理论。大规模定制是指以大规模生产的速度和成本,满足用户 的定制需求。
大规模定制的技术基础是产品结构的模块化,以通用模块取得批生产 的效益,通过模块的柔性组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大规模定制”被称之为 制造业的又一次革命(制造业的上一次革命是20世纪的“大规模生产”,造就了一 大批工业发达国家)是21世纪企业竞争的前沿。大规模定制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新方法,是关于企业如何获得成功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是振兴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大规模定制”理论与我国的“现代标准化”理论,都是以模块化为核心。
为了进入大规模定制的模式,要求将产品模块化,将企业转向模块化 的企业。为此,需实施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构建基于产品模块化的共享技术平台;
最后是通过企业组织结构及流程的再设计,构建基于模块化的、能适应大规模定 制需要的模块化企业。
由于我国对于模块化的研究,已颇有所得,欣然接受了大规模定制理 论。许多企业(例如“华为”公司)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基于模块化的大规模定制, 是企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利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研发模式创新,是企业 生存发展的三大支柱(见图2)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上,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定差距;而研发模式创新(实施模块化)主动权都在 自己手中,在这个前沿突破(见图3)可取得速度、成本、质量上的竞争优势,积 累资金,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的模块化战略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任何技术系统的实现过 程包括:技术设计和技术过程控制两个方面。
(1)模块化产品技术设计的新特点--三个设计层次 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与传统的整体式设计的区别是,不是面向一个特定 的产品,而是建立在对整个产品族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在实施模块化设计时,应 清晰区分三个设计层次(在体系架构确定的基础上,模块系列设计与产品设计可 并行进行)由此,可有序地推进企业的产品族的可持续发展。
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架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产品族的“结构规 则”、“接口规则”和“评定规则”。这是后续的模块系统设计和产品设计所必需遵 循的准则。
2)模块系列设计与研制:把“结构规则”中所规定的功能模块,展开为分 层次的模块系列,包括横向的基型系列和纵向的派生型系列模块。并且在功能、 结构形式、接口典型化的基础上,预制模块实体,供组装产品之用。
3)模块化产品设计:模块化产品主要由模块组成,其构成方式主要有组合法和基本型派生法两种。在实际的模块化系统中,常常是二者结合。
(2)模块化设计的技术过程控制--把模块化提升到战略高度 模块化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管理问题,而首先是管理问题。
模块化是一个系统性、有组织、高技术的群体活动过程,强有力的领导和严密的 组织措施是系统成功的组织保证。要付诸实施,企业家必须有战略眼光、统一的 步调,实行集中领导、全面规划、统筹安排。自由发展或控制不严,必将给系统 发展带来混乱,延误时机。
对产品族实行统一设计是模块化设计的主要特点。例如,西门子的气 轮机研发,面对200种产品统一设计;丰田公司把各个品牌汽车放到一个项目组设 计,形成统一的模块化结构;欧洲汽车公司正在联合起来,进行模块化和统一工 作(从统一底盘着手)并提出了一个包括28个模块的生产概念等等。只有统筹规 划、统一设计,才可能在产品族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架构模式,形成尽可能 多的可供共享的模块;才可能以最少的零部件,满足众多用户对产品的多样化、 个性化需求。
33企业的平台战略及其对经济效益的价值 美国强调国防科学和技术战略集中的问题之一是“武器平台设计与建 造的模块化,。在这里把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共享技术平台列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 一。其目标是把各种适于工程应用、具有可操作性、适合企业特点、实用的共享 技术,集成为一个可供共享的技术系统,为研发团队创造一个规范化、高效、有 助于发挥创造性的活动“舞台”。
现代标准化理论认为,平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在市场竞 争中取得质量、成本、速度优势的根本保证,是企业技术水平和成熟度的重要标 志之一。
构建技术平台,是标准化、模块化方法在企业的综合性、创造性的运 用,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心。我国的各个企业虽都有一些平台,但大多不系统、 不完整。由于对技术平台的构成和价值缺乏全面了解技术平台的建设问题尚未摆 上一般企业的议事日程,没有提高到战略高度,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共享技术平台的组成共享技术平台是企业各类通用原则、经验和共用要素的集成。包括:
1)标准体系平台:把成千上万的上级标准(国际、国外、国家、行业 等标准)按需要选取、分类,汇编成为我所用的标准体系。据此,可清晰而迅速 地了解国内外标准的全貌和现状,用以指导产品研发和生产,并为制定企业标准 提供依据。
2)企业规范(标准)体系平台:规范是为了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对 上级标准的二次开发和拓展,对企业的成熟经验和成果的归纳和提升。根据工作 需要而制订的一系列需共同遵守的技术规范体系,使各项技术工作都有章可循。
企业规范具有企业技术法规的性质。
3)模块体系平台:实质就是产品模块库。
4)通用要素(库)平台:罗列设计及生产需用的、成熟的各种要素, 以方便使用,并约束各类要素的无序膨胀。包括:原材料及其选用;
元器件及其 选用;
电缆、连接器及其选用;
通用件及其选用;
外购件及其选用等。
(2)构建基于模块化的技术平台的价值 以高水平的平台为依托,可高起点开展工作,不必一切从头开始,减 少低层次、低水平重复劳动,可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有助于取得 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平台提供了成熟技术,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可靠性;基于平 台的产品研发,技术继承性强,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全流程成本;技术平台有助 于实现高水平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技术平台的构建,技术配套成龙,可提高企业 整体技术水平,是企业技术工作上轨道的标志。
图4展示了平台对企业的价值。平台水平高,对同一个研发团队不仅 有水涨船高之效,还有高起点带来的附加效应。
“海尔”已形成了由冰箱、空调等58个门类9200个基本功能模块构成的 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可按用户需要快速开发出10倍数(卩92000)以上的个性化 产品。
(3)平台建设的组织措施 平台建设是企业战略目标之一,需在企业高层决策下,投入一定人力、物力,才可能建立。制定企业统一的平台规划,是构建企业平台的第一步,以确 保整个企业平台的有序性和协调性。技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完善 和反复迭代的动态过程。建立一个规范化、相对稳定的平台使用管理机制,能从 组织、流程上保证平台体系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34企业模块化的最终目标--模块化企业 现代模块化理论中明确指出:“模块化使技术创新的速度有了飞跃性 的提高”,但是“要在模块化的世界里竞争,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对公司的内部组织 进行再设计”。大规模定制理论认为:“为了进入大规模定制的模式,要求将产品 模块化”,将企业“转向模块化的企业”。没有畅通的组织措施和流程,产品模块 化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通过对内部组织“再设计”,实现“模块化企业,,至少 应包括下述环节:
1)按模块化原则组织设计团队:明确地形成总体设计、模块设计、产 品设计三个设计层次。
2)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共享技术平台。
3)按模块化原则改造生产体系和制造方式:物流系统调整,生产线的再 配置或调整,合理安排和扩大模块的“外包”协作制造。
4)面向模块化的组织改造:内部组织及流程的再设计或调整。
“三一重工”在领略了模块化理论后,采取果断措施,把产品设计模式 由整体式改为模块式,按模块划分设计团队,集中和强化了专业化设计,取得显 著效果。“华为”公司实施的只抓核心技术和整机技术,把模块制造剥离出去、改 为“外包”的策略,有效地分散和化解风险,安全地度过了T行业的“冬天”。“海尔” 在实施模块化的基础上,全面改造产品开发和营运模式,形成了以组织模块化为 核心,采取包括端到端rop流程、产品设计模块化、企划模块化、采购模块化、 制造模块化、销售模块化等组织再造措施,通过管理创新走上了奔向模块化企业 目标的道路。
4我国的模块化现状、问题及建议 面临“模块时代”的到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深入研究模块化原理 和方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推广应用,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己是时不我待。在模块化研究方面,我们己经失去了宝贵的十几年,但失 去的不仅仅是时间,更重要的是,模块化设计的战略价值尚未全面引起企业家们 的关注,模块化尚未提到企业的战略高度;而作为现代标准化核心的模块化甚至 并未作为标准化部门的重要课题;更不必说尚未作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要议 题。面对当前全球性的“模块化热”我们的对策是什么? 21强化对模块化理论的研究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面对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只有占 领理论上的制高点,才可能在更广泛领域的实践中取得成效。
(1)把模块化作为标准化学科的重点研究课题传统标准化理论是大规 模生产’的产物,经过近百年的积累,己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基于模块化的“大 规模定制”是21世纪企业竞争前沿,并被认为是制造业的一场革命,但是对其基 础理论一“现代标准化”的研究却相对落后,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以至企 业在开展模块化和大规模定制活动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因此,应把对模块 化理论及实践的研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标准化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 并拨足够的经费予以支持。
(2)莫块化理论研究宜于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当前,我国对模块化的 研究,大多是综合性的研究,甚至是启蒙性的研究,缺乏多层次、多角度的专题 性研究。
多层次包括:(1)模块化原理,例如:模块化思维和哲理,模块化的 方法论特征,模块化的概念,模块化的理论基础,模块化的演变发展过程,模块 化经济效益的评估等;
(2)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架构设计,模块系列设计、模块化 产品设计等;
(3)模块化组织和过程管理,产业模块化、组织模块化、企业模块 化等。
多角度包括:不同标准化对象的模块化特点和方法,例如:各类产品(机 械产品、电子产品、大型产品、家电类产品、软件)国民经济各领域(经济、金 融、管理、制造业、服务)等。
(3)跳出标准化圈子,开展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从标准化着眼,模块化是标准化的一种形式;从模块时代着眼,模块 化是普遍适用的解决系统问题的一种方法。开展跨学科的合作研宄,一则可把标准化方法推广应用到各个领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二则可丰富和发展标 准化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12强化对模块化实践的研究和普及工作 模块化理论看似简单,但欲建立一个高效、有生命力的模块化系统, 却并非易事。例如,1964年的BM360型模块化电脑,其投入高达40~50亿佣于模 块化开发的成本5~10亿庚元,历时几年才完成。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有实施模块化的愿望,但由于对模块化的一知半 解,在实践和探索中走了不少弯路,形成的一些模块化系统水平不高,致使模块 化工作徘徊不前。究其原因是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和人力物力上的投入。
欲全面提高企业的模块化水平,建议组织力量,从下述两个方面入 手:(1)对我国企业在实施标准化、模块化方面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总 结企业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2)选取不同类型企业,作为模块化的试点。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结出适用于不同对象的模块化模式。例如: 针对电子产品,大型机械产品和军用装备,家电产品,轻工产品、软件产品,信 息系统、服务产品等的模块化模式和方法。用这些源于实践、活生生的正反面的 案例,来全面指导我国的企业模块化工作,将更为有效。
模块化对于产业结构和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还在于围绕某一类产品 所带动起来的产业簇群。不仅有大家熟知的电脑、汽车等大型工业产业群;更有 我国的乡镇企业产业群这是一种分散、专业化、小型、甚至家庭作坊式的产业群, 具有典型的模块化特征。模块化思维尽管这是无意识的运用)是乡镇企业赖以存 在和发展的灵魂,如能有意识地运用模块化理论予以总结和引导,可能更有助于 乡镇企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尤其是对中西部的乡镇企业) 为适应“模块化进入大发展时期”的需要和迎接“模块化时代”的到来, 纠正对模块化的浅显理解,以及对模块化实施的复杂性缺乏思想准备,有必要将 “现代标准化前沿一模块化”的普及和培训工作,摆 上各级标准化部门的议事曰 程。
43把模块化作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心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仍停留在传统标准化范畴内,即制、修订标准,宣贯标准,标准化审查,标准化信息和管理等工作。面对目前国内外 的模块化热,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把标准化工作的重心和立足点移 到现代标准化前沿一模块化上来。
企业领导层应制定企业的标准化规划,把实施产品模块化和构建基于 模块化的技术平台作为战略举措,领导员工奔向模块化企业。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者应成为模块化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施者。
突破传统的标准化工作模式,改变被动地“配合任务”的从属角色,把构建、完善 和管理基于模块化的技术平台作为中心任务,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企 业的可持续发展铺路。
44增强政府指导作用一迎接“模块时代”的挑战 标准化是国际上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这己是一种共识。但是,与其 他领域相比,标准化这项影响国家竞争力的环节,政府行为(指导和指令)则显 得欠缺。李春田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从前的标准化宣传普及是民间标准化机构 在尽的义务,政府较少参与;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重视了,有的还着急了, 近来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国家的政府几乎在同一时间里大张旗鼓地研究 制定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这是人类标准化史上从未有过的政府行为”。我国是 否也应进一步増强对标准化的“政府行为”? 各类“规则”,都是可共用和复用的标准化文件,它渗透于国民经济的 各个领域并对各自的发展和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应采取必要的政府行 为,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进行研究和开发。面对国际贸易战及其中的技术壁垒, 应充分运用“规则”这一武器,主动出击而不是消极应对,避免被动挨打。
面对当前国内外标准化科学技术的新动向一模块化,为了迎接“模块 时代”的挑战,我们应仿效美、日,把模块化列入政府、学术界、企业家的议事 日程。我国应制定以模块化为核心的“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域模块化发展战略) 对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指导。并且象贯彻“标准化法”一样,轰轰烈烈地 展开,以便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目前这种分散、 个体的研究方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要把各方的力量组织起 来,形成攻坚队伍,开展有目标、有计划的研究,才能迎头赶上,无愧于时代对 我们的期望。童时中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