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实 质上是生产力的分配,这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学生本人的紧密配合,调 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潜能的岗位,从根 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 08-018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市场化趋势,高校毕业生已有资源配置转向市场配置, 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数据统计,截止目前,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630万,包括未就业的大学生在内,近千万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关乎 社会和谐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问题,而上升到整个社会层面。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从三方面来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是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事业 单位聘用人员减少,政府部门人员精简,民营企业成为毕业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 向。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大学的扩招,使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只是学历 层次,更要求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总体素养。第三是大学生再就业过程 中错估自身能力,就业期望值高,本身能力跟不上,难以客观地选择合适的岗位, 对未来就业呈现被动型和随意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际 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
应该从社会整体层面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虽然大学生就业问题从表 面上看可能是扩招政策导致,但事实上大学扩招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扩大受 教育面,使更多人能享受到高等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经济 更好更快发展。若不实行扩招政策,就业问题将更难处理,即使就业也处于低端 产业链,不利于国家整体发展。所以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要冷静思考,理 性地寻找解决方法,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面临转型 产业结构同时发生变化,高新产业成为当前的新热点。但是制度的变革无法跟经济变革接轨,一些传统产业人才需求量减少。且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均 衡,这些是当前社会经济客观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方面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忽 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高端人才,在就业方面面临摩擦性和结构性矛盾。摩擦性 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就业信息不充分、传播不顺畅,结构性矛盾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求职者技能与空缺职位不匹配。由于人在市场的组织尚不完善,用人者与求 职者无法做到良好的沟通,在相互选择的过程中成本加大,局部区域供求失衡。
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学生没有自主择业权,在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虽有所宽限, 但还受到很多方面的约束,例如户籍管理和签约派遣制度,在录用大学生时有进 人和户口指标限制。
(二)大学生就业仍受社会意识的影响 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如今的干部意识、白领情结都在 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方向。部分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只看到人 才的短期使用价值,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做长期投资。
(三)大学生就业受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这要求教育目标的多样化, 然而大部分大学都在致力于建设研究型大学,忽视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师资团 队跟不上办学规模的发展速度,影响了教育质量,在市场经济的大学中,注重老 师的实际工作经验的考察,而我国的老师多来自应届毕业的硕士博士,没有实际 工作经验,不能引导大学生的发展,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要不断改革教育培养模 式,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就业。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是就业的一大难题 刚毕业的大学生存在多样问题,自生能力差、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弱、 缺乏责任感、创新意识低、交流能力差等问题层出不穷,却寄希望于大城市、好 单位、收入高等职业,不能正视自身能力状况。部分大学生不满足现有的工作, 自愿性不就业。从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角度来讲,可以将我国的人才市场划分为 两种,一种是城市人才市场,一种是农村劳动力市场。或者可以称之为高等教育 水平人才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水平人才市场需要专门性 的专业化的人才,专业化人才也可称之为专用性人力资本。从高校毕业生个体讲,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会随时间逐渐遗忘,也就是说专用性的人力资本不会保 值。如果选择低等劳动力市场,本身的专业技能会处于闲置状态。当市场需要发 生变化的时候,大学生本身却丧失了专业能力和技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 果寻找工作长期处于不就业状态,寻找到的岗位报酬会随之减少,付出的隐性价 值成本就越高。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学生本人之间的紧密配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人事制度、创新观念、改进工作,逐 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政府需要多渠道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拓宽就业市场,增加就业渠道以及 宏观调控等多方面做积极的工作。如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创造 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党政干部优先选择有基层经验者,或给予主动到边远 地区的大学生进行补贴和优惠政策。由于摩擦性和结构性矛盾是大学生就业的主 要矛盾,政府要承担公共信息的发布工作,衔接好求职者和用人者之间的供需问 题,扩宽信息渠道,规范人才市场,减少摩擦性矛盾。教育部门及时将每年的不 同的专业、地区、学校的在校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公布出来,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缓 解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
(二)制定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战略 大学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与市场紧密联系,了 解市场需求及变化,能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保证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科学性、 实用性,可以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增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 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调节大学生就业流向,支持 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三)学生个人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就业力 大学生要树立自主意识和使命意识,强化社会支持意识。自主意识是 指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和就业形势,不盲从,有自信,脚踏实地地发展自 身事业。使命意识是指大学生在面临我国的就业,可以大有作为,要根据实际情 况调整学习内容,提高就业可能。结业的先决条件是充分的准备,核心是出色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增强专业性, 防止无关知识所占比例过大,以至于降低自己专业岗位能力。
(四)大学生应主动进行学涯设计及职业生涯规划,为就业前的职业 定位打好基础 职业定位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为自己所做的目标规划。大学生先要 了解自我,找准兴趣点、爱好、特长、优势、劣势、能力,才能回答出“我能做 什么”这个问题,同时分析目标职业的基本要求,分析自己与要求的差距,根据 结论衡量目标的利弊得失,并根据现实条件规划达到目标的方案。
应当及早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门应该从高中开始设定职 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引导,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性地选择未来大学 的专业学习课程。把握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中学是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和探 索的起点,通过较早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一定程度避免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更能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寻找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路, 需要从客观和长远的视角把握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问题 要从根本解决,需要社会、高校、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方面需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培养人才理念的创新。总之, 能够把大学生的个人才能充分应用到相应的社会岗位上,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 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方面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更大地优 化人力资源成本,为社会和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