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之一。古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 养,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着推动 型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以理 解,古诗词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教师采取注入式, 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感受不到古诗词的内涵和魅 力,久而久之失去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反而产生了畏难 情绪。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改变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引导 学生了解、体验、感受我国独有的古诗词功能和魅力,强化 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动力。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是我国文化的一颗永恒 的明珠,在我国的优秀文化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和作用。我国 一直有“诗国”的美誉,从诗经到现在诗词一直伴随。作为 独有的文化,古诗词也一直是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古诗词不同于现代诗,它的诗语节奏感和凝练感较强,对强 化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技能有着推动性的作用。然而,受应 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注入 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学生感受不到古诗词 的韵味和魅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制约了古诗词的传承。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以朗读启发情感 古诗词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它的产生本身是对情感的 一种抒发和寄托。初中生年龄有限,他们难以一下子体会和 感悟,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朗读即是让学生大声的将 内容读出来,把死的语言转化成为口头表达的语言,以有声 来吸引自我的思维,引导自我思维去感受。俗话说:“熟读 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朗读,能够启发学生 的情感,更容易促使学生与诗词产生情感共鸣。最简单的朗 读过程中,音声的轻重、音量的高低、音的长短等,都代表 着一定的情感。同时,朗读适合全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便于引导,学生也便于实施。对此,笔者认为,朗读 可作为古诗词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启发学生自己去读、初步 产生一定的情感。
二、以改写强化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 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词距离学生的心理认 知有很大的距离,他们不能够充分的体会和感悟,对此,笔 者尝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到 其中,更好地体验古诗词的内涵和韵味。心理学家研究表 明:初中生的感性思维超越理性思维,在分析和认知事物时 更多的是感性理解。从古诗词的学习角度来说,改写更适合 初中生的心理认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融入到古诗词中,实 现自我的体验。改写即是学生通过自我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 知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发挥想象力,对古诗词进行 创新展示,让学生深入体验古诗词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学 生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提升。
如:在学习《木兰诗》教学内容时,笔者鼓励学生模仿 电视剧《花木兰》对其进行自由的改写,学生有的将其改编 成为剧本、有的学生则模仿林俊杰的《曹操》歌曲,将其改 编成为“说唱”歌词,还有的将内容进行续写,甚至还有的 将其改编成为穿越剧,自己直接参与其中等,以多元化的改 写形式来促使学生个性体验的产生,深化古诗词教学的有效 性。
三、以比较升华感悟古诗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之所以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且 久经不衰,更多的是因为其经典的表达形式和较高的意境, 而这也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相对于初中 生来说,他们对于古诗词更多的是节奏和情感的体验,真正 的感悟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外力。笔者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 学习认知规律,采取比较教学的手段来强化学生对诗词的学 习和掌握,深化学生的感悟。
【参考文献】 [1] 优才教育研究院 主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典型问 题解决案例[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