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分析策略】浅谈商务谈判策略的运用

浅谈《品德与社会》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分析策略

浅谈《品德与社会》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分析策略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 进行整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内交 流生成教学新资源;
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广 辟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作出选择,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3)09-0050-02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以学生 的社会生活为基础,重视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的作 用,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内容教育儿童。课程改革的 不仅是教材,更是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有道是:“听 过了,就忘了;
见过了,就记住了;
做过了,就理解了”, 它告诉我们实践活动对掌握知识是何等的重要,这在《品德 与社会》课程中尤为突出。新课程理念认为思品教材是一种 开放的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亮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的核心。它没有 统一的教材教参,但它与各门学科都是彼此交融的,下面谈 谈《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丰 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一、课前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只是儿童活动的范例,是启发师生活动的引子,教师在课前把将要探究的内容引伸到学 生的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如《塑 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课前下发以下表格:
学生通过调查,对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了一 个较清晰的了解。像学习用品文具盒、圆珠笔、计算器、尺、 卷笔刀、书包等少不了塑料;
学生最喜欢的玩具更是由五彩 缤纷的塑料制成,变形金刚、七巧板、塑料积木、洋娃娃、 遥控汽车……家庭用品中塑料更是无处不在:塑料袋、牙刷、 茶杯、电视机、空调开关、遥控器、电话机……通过认真仔 细的调查,学生统计了许许多多的塑料制品,从而了解到塑 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正如迈克尔·布莱尼说的,“学生们所认识的,多于 我们所能告诉的”。

二、课内交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由于课前作了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 感性认识,他们知道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制品、似乎不能没 有塑料制品,因为它便宜、有弹性、重量轻、色彩美、坚固 耐用……想象不出全世界所有塑料厂停产后人们的生活将 是如何的不方便。

在肯定塑料的价值与地位的同时,同学们又提及“白色 污染”的问题,它是当今严重的污染源之一,也是困扰全球 环境的一大问题。经过半节课的讨论,学生们一致公认“白 色污染”有以下危害:1.损害城市、乡镇形象;

2.破坏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

3.危及动物安全;

4.影响航运及水质;

…… 通过课堂讨论,同学们客观地提出了塑料制品所存在的 危害,这些问题的确有深入调查研究的价值。于是,分小组 进行课后调查,学生分工合作、有计划、有步骤、有记录, 学生再次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授受方式的束 缚,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被动转为主动,充分调动了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他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到书店、图书室, 上网、采访有关部门等多种渠道查找获取有关资料。从而完 成本小组所选课题的研究报告,以详实的资料证明塑料给人 类带来的弊端。

塑料制品的危害调查 经过调查,学生对塑料制品的危害作了如下描述:
(1)由于人们对废旧材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认 识,将废旧塑料制品随意丢弃,城市、乡镇、旅游景点、湖 海、路旁到处可见,严重破坏了环境的美观,给人们的视觉 带来不良刺激。

(2)由于塑料垃圾在自然界中很难分解,一般降解周 期为200至400年,遗弃在土壤中的废塑料严重影响农作物根 系吸收养分和水分,我们访问了12位老农,他们种植的马铃薯、番薯产量不仅减少,而且还出现了畸形的现象,这是由 于塑料给土壤带来的危害所致。

(3)大量生活垃圾排放湖海,漂浮在水中的塑料制品 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导致死亡。被塑料制品缠绕的海狗、 误吞食品袋窒息而死的海龟……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1984 年,有人解剖了一条死鲸,结果令人吃惊,鲸鱼居然吞下了 50多个塑料袋。据美国国会技术局估计,每年有10万只海龟 和10万吨海洋哺乳动物被塑料污染扼杀,多么触目惊心的数 字! 在这个阶段,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 起了一座桥梁。学生参与合作,接触社会,在生活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构建了一种积 极生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新方式。

各小组在交流了塑料带来的危害后,又衍生了“塑料是 否是最糟糕的发明”这一问题。讨论后,一致公认“塑料没 有错,错在人类使用不当”。因此,“如何减少塑料带来的 污染”又是下一环节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三、走进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卢梭说过,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 发现那些学问。你一旦在他心目中用权威代替了理智,他就 不再运用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只有主动地发 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才是个体获得高层次精神体验的重 要载体。“如何减少塑料污染”这个全世界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亟 待学生创造性地解答。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创造始于问题。小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发现问题的本能,通 过激活思维,他们解决问题的热情则会积极而高涨,创造的 潜能则会进一步开发。

下面是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金点子:
方法一:分类回收。

宣传发动群众进行废塑料分类、回收工作。动员全体学 生利用课余时间拾废塑料,开展“我为环保出份力”的系列 主题活动。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是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的好措施。集中焚烧并能利用产生的热能发电,每公斤塑料 制品所产生的热能与半公斤石油相当。还可以将回收塑料加 入新料,再生产垃圾袋、异型材制品等。

方法二:废物利用,自娱自乐。

可用一些废塑料自制、改造玩具,像雪碧瓶做成花篮, 可乐瓶搭成的“神舟7号”……既废物利用,又自娱自乐。

方法三:送购物袋。

给家中的购物主力军——妈妈送上布做的购物袋,减少 因购物而带回家的塑料袋。如果每个家庭主妇都能坚持用布 袋购物,那么一年就可节约上千吨塑料。这既环保,又节省 资源。

活动是教与学共同的中介。“只有在水中学习游泳才能 掌握技能”。我们要广辟途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参与社会中适应社会,真正“下水游泳”,与丰富 的社会生活良好地融合在一起。因为我们的学校品德教育往 往是在经过过滤的纯净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面临的真实的 生活往往有着复杂、综合的情境,有多种因素干扰学生的选 择。因此,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讨论问 题、作出选择、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