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故事两则
传统文化故事两则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关于它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小编为大家带来 了两篇传统文化故事,希望你们喜欢。1: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 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 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 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 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 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查看大图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 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 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 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 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 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 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 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 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 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 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 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 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 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 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 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 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2: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 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 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 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 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 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 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中国传统小故事3: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 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 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 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 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 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 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 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 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 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 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 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