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师角色变化思考|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师角色变化思考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师角色变化思考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师角色变化思考范文 一、引言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基础教育的 课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改革基础 教育课程体系,调整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符 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国民 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全面深化素质教育,考试评价改革 和课程改革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现行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大量 的问题,如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 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过于 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学 生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学习方式等,这些都已经不适应素 质教育改革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必将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本文就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 问题及新理念下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了如下探索:
二、旧课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1、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点教给学生一定的书本 知识,忽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主讲地位,有主讲权,课程以教 师为中心,学生一般没有自己选择余地,常常是依赖教师进 行学习活动,不难看出,这一种教学基本结构,体现的是以 知识接受为目标,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懂不懂”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它忽视了学生“会不会”及“能不能”,没有为 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 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教师直接给予学生问题、思路、结论,忽视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模仿他人的假思 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 力去思考,这样一来,一个富有极大潜力的生动活泼的学生, 一个有许多个性、思想活跃的“天才”,由于不适应这种教 学方式而被“扼杀”。学生没有自我探索的真思维,不是自 己发现问题并经过思考得出结论,这样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 养。

3、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课,课后完成作业,然后参加考 试,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强调整齐划一,规模效应,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行课程体系强调整齐划一、规模效应,忽视学生的个 性发展,忽视学生发展的具体性、差异性,这样便抹杀了学 生千姿百态的个性。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 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 性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三、新理念下转变教学方式的途径与方法 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要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 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新观念的确立必将受到旧观念的阻挠,因为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 这些传统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要从本质上加以 转变,是课程改革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适应这个变革,在 变革中使自己运用新的教学理论去实施新的课程教学。

1、教师要从思想上理解并接受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在走进新课程中,只有顺应教育理念的变化,才能 够找到职业生存的基础。新课程中能够看到的教育理念的变 化有以下几点:口、变注重知识的传授为关注学生获得知识 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b、变强调学课本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发 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兴趣、体验、发展。

c、变强调接受学习为倡导学生参与、探究、实践、培 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走进新课程后,新的教育理念 和原有的教育观念相互交错,彼此干扰,此起彼伏,在一个 相当长的时间内产生混乱。因此,摆在新课程中的教师面前 的首要任务是弄清新的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逐步地同化 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心理上做好迎接新课程的准 备。

2、寓教学于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社会调 查的过程,拥有一定的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的经 验”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 供更多机会来体验这类的“过程”和“经历”。例如:在上“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节课时,可引入这样 的一个情境,2001年9月11日,美国的五角大楼被炸去一个 角,有人说它是四角大楼,也有人说它是成了六角大楼,也 有人说它还是五角大楼,你们认为呢?此时学生学习数学的 情绪处于兴奋的状态,紧接着教师提出:“要知道其中的道 理,你只要看一看课本××页就会知道他们的说法是对是错 了”。

又如: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因为爱听故事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在教学有理数 的乘方时,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 一个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 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 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 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 然后是8粒米、l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 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 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教师告诉大家若满 足大臣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有2H一1粒米,以100粒/克 计算,约为1844.67亿吨。这时学生对学习乘方的兴趣已经 很浓厚了。

3、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就是学习,参与就是锻炼能力,参与就是获得经验, 参与就是酝酿创造的契机,如果不参与,什么也不能获得,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例如:在《角 的认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收到良好 的效果。师:刚才我们认识三角,学会了画角,下面我们来 进行比赛。现在老师画一个角,大家推荐一个同学上来画一 个角,比一比谁画的角大?(师生分别画角)老师画学生李明 画生1:我认为李明画的角比老师画的角要大,因为李明画 的角长。生2:我认为李明画的角大,因为这个角的边要长。

师:你们都认为李明画的角大吗?(很多学生举手赞同) 师:有没有同学认为老师画的角大?(少数几个学生举手 赞同,但都说不清理由) 师:刚才很多同学认为李明画的角大,而且一个同学认 为,大的原因就是这个角的边长。那老师能不能把刚才画的 角的边再加长一些呢?(学生私下里一阵轻声讨论,几个学生 举起了手) 生1:老师,您刚才说是比赛,您不能反悔,不能再把 边画长一些。(一些学生点头赞同) 生2: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射线 的另一头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所以老师可以把角的边再延长 一些。

生3:我同意(生2)这个观点。

师:其他同学呢?(学生豁然开朗,点头同意,老师把角的边延长) 生4:我认为现在老师画的角要大。

李明:角的边是射线,所以我把角的边也延长。

(延长后,黑板上两个角的边的另一头都已经碰到黑板 的边了) 师:既然这两个角的边都能不断延长,那么,这两个角 到底哪个大呢?(学生讨论) 生5:我想这两个角是不能比较大小的吧? 生6:我不同意。我认为老师画的角要大,因为这个角 分得开。李明画的角两边靠得拢,所以要小。(生6边说边用 手势表示) 生7:我赞同(生6),这两个角一个大一个小,老师画的 角比李明画的角大。

生8:我认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因为角的 边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生9:我认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分开的大小有关。老师 画的角叉开得大,所以这个角要大。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那么谁来画一个比老师画的 角更大的角……师:谁能把刚才研究中的发现来归纳一下, 要想让角大一点,该怎么办?最后:教师作出“角的大小与 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这一结论。

4、设计开放性例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来的知识最难忘、最深刻,比教师直接给出的更有效,学生能体会到“发现” 的真正乐趣。教师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实验、 猜测、验证”的能力。

例1已知:四边形 ABCD中,LABC=/__ADC=90。,是AC中点,E平分/__BED 交BD于F,1)猜想:EF与BD具有怎样的关系;
C2)试证明你的 猜想.对于学生来说,初见此题会觉得比较棘手。教师要鼓 励学生大胆猜想,给学生创造一种探究的情境。有的学生会 认为EF垂直BD,有的会认为EF平分BD,有的可能会猜到EF不 但垂直BD而且平分BD,也有的学生什么也未看出来。让学生 仔细观察图形,分析已知,根据自己猜得的结论去试着证明 自己的猜想。此刻学生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分析理解,用旧知 探新知的探索过程,教师给了这样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让 学生自己一步步去思考,去琢磨,让思维充分活跃起来,鼓 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可作一些精彩的画龙点睛的点拨,让 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展开。引导学生将此图形分解为两个直角 三角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分解后,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上中线性质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就很快解出此题。

通过此题可更好地锻炼学生对于这种不确定答案类型题的 解答,锻炼正确分析问题,拆分图形的能力。从猜想问题, 证明问题这个探究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新 知识,从而更高效更进一步的完成教学目标。

5、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例: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若截去一个角,那么剩下 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学生通过自己用毛芋、萝卜、蕃薯等 做成的正方体截去一个角,可是截的方法不一样,答案就有 很多种,有的说7个,有的说8个,有的说9个,有的说10个, 通过同学们自己实践,得到了4种答案(7个或8个或9个或10 个)。

6、关注“弱势群体”,使各类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 获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学习速度是不同的,尤其在问 题情境教学中,学生必然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 又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或多或少地会走一些弯路。特别是 那些“弱势群体”,基础较差,理解较吃力。这时,教师的 态度非常重要。教师若以亲切和蔼的话语,鼓励赞许的目光, 就能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从而给学生以无穷的参与热 情,激活整个探究过程,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探求意愿。

如有一教师在讲解“角的特殊关系”一课时,注意面向 全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参与和反应,并及时鼓励, 收到良好的效果。

师:在建筑设计时,经常用三角板画蓝图,请大家观察 一下,三角板中的两个锐角有啥关系。学生踊跃举手。师:我偏叫不举手的同学回答。(生笑)一位不举手的男 生:45。+45。=90。,30。+60。=900. 师:好极了.(原来你很聪明)据观察,这位学生由于回 答问题受表扬后,在后来的听课中一有提问,就抢着回答, 表现出高昂的学习热情。

7、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电教媒体将以其独特 的优势进入课堂,冲击着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 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新大纲明确指出:积极创造条件,采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指导教学。可见,新教材内容增加而课时并未 增多,这也考虑了现代教学手段的效益。多媒体作为数学的 辅助教学手段,其作用是明显的,利用多媒体演示几何图形 动态特征,既直观明了,又能反映变化过程,对深刻理解数 学基础知识十分有益。

例如:“抛物线的方程及其应用”一课,根据e=1的条 件,得到书本上的定义:平面内到定点与到一条定直线距离 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其中的定点A叫做焦点,定直 线叫做准线。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里的定点位 置有没有限制?如果定直线过定点呢?此时用《几何画板》软 件来印证猜想:取定点A,取定直线.,上任意点并作t,的 垂),•P/曰fA线,连AB,取线段AB之中点D并作AB的中垂 线交原垂线于点P,取点B、P绘制轨迹,即为抛物线(如图), 拖动A点在平面上运动,当A点和点重合时,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可以发现此时的轨迹应为过定点A且垂直于定直线 的垂线。

这种在软件平台中的数学虚拟实验为学生们提供了数 学猜想的情境支撑,使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 的同时,又训练了批判质疑的科学求真精神。因此,教师在 使用新教材时,应通过多种方式掌握和提高多媒体方面的有 关知识和技能,努力寻找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 点,使多媒体真正成为优化教学方法的有力工具。面对新课 程,教师要顺应教育观念的转变,并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的新 经,使得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能够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