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有何新看点
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有何新看点 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民法典编纂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的一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 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民法总则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 206条,全面系统地确定了我国民事活动的基本规定和一般性规则。民法总则自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 精神的变化和制度的创新发展。让我们来看看民法总则有哪些新看点? 违背公序良俗合同无效 【法律条文】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 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专家解读】民法总则通篇体现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命 题和现实需求。不仅有宣示性的规定,还有具体的规定。例如,根据第一百五十 三条,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也就是说,如果當事人签订的合同有 违反道德的内容,那么这一合同条款是无效的。
“绿色”成基本原则 【法律条文】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专家解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日益面临 的重大课题,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绿色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是一大创新,具有鲜明的21世纪的时代特征。其实,在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民 事责任承担方式中,就有“恢复原状”这一项,也就是说,可以要求破坏环境的人 以恢复原状的方式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绿色原则的具体体现。
保护从摇篮到坟墓【法律条文】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 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 存在。
第一百八十五条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 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专家解读】民法对人的关怀不仅是从摇篮到坟墓,贯穿人的一生, 还延展到人的生前死后。从出生前还是胎儿时,其继承遗产、接受赠与等利益就 受民法总则的保护。比如,在分割遗腹子父亲的遗产时,应该为遗腹子留有份额。
而人去世后,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仍会受保护。现实中,侵害英雄烈士 等逝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行为时有发生,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反 映强烈。因此,民法总则特别规定,这种侵害行为应该承担民事责任。
8岁就能独立买东西 【法律条文】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 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专家解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儿童的认知水平比30年前民 法通则制定时,有了显著提高,独立意识更强。为了尊重儿童的独立意愿,让他 (她)们适度参与社会生活,同时维护交易秩序和安全,有必要适当降低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获得不附义务的赠 与,也可以从事买作业本、交学费、借书等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 为。
监护人可遗嘱指定 【法律条文】第二十九条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 嘱指定监护人。
第三十条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 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专家解读】“遗嘱指定”和“协议确定”监护人是民法总则的一大创新。
父母在身患疾病时,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的形式,安排好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后事,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前,离婚现象普遍,父母在离婚时,可以通过 协议确定谁做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但必须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
村委会也是特别法人 【法律条文】第九十六条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
【专家解读】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是民法 总则的一大亮点,与民法通则有显著不同。其中“特别法人”是民法总则的一大创 新。在我国,政府机关、村委会、居委会对外签合同的情况很多,如果不赋予它 们法人地位,对它们参与民事活动是十分不利的,对交易秩序和安全也带来很大 不确定性。因此,通过“特别法人”的制度设计,赋予这些组织法人地位,有助于 它们依法参与民事活动,独立承担责任。
个人信息禁止非法买卖 【法律条文】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 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 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 息。
【专家解读】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肉搜索” 和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网络电信诈骗频发,应该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
民法总则的这一规定,强调了个人信息的取得必须依法,安全必须确保,对个人 信息保护作出了制度安排,回应了社会问题,是民事立法的一个进步。
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法律条文】第一百二十七条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 定的,依照其规定。
【专家解读】年轻人玩网络游戏时,会产生网络虚拟财产,它们在网 络空间中是有“价值”的,有的还能“交易”,变为现实生活中的财产。对这些财产 要不要保护,过去有较大争议,但随着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种类越来越多、数量 越来越大,对其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民法总则保持了开放性,明确法律对这 些财产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样做,为将来的立法留足了空间,也为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提供了上位法依据。
“好人法”保护见义勇为 【法律条文】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 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 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 不承担民事责任。
【专家解读】这两条被称为“好人法”,直面当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 因诚信缺失和保障不力,不敢见义勇为、不敢做好人困扰着人们。这两条规定, 打消了人们的顾虑,一方面,做好事受损失,可以从受益人处得到补偿;
另一方 面,做好事时造成受助人损害,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鼓励更多人做好事。
诉讼时效延长到3年 【法律条文】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 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 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专家解读】民法总则将一般诉讼时效从两年延长到三年,有利于权 利保护。现实中,因错过诉讼时效导致讨债难的情况较多,给不诚信的人留下了 空间,延长诉讼时效,可以更好地避免因错过诉讼时效而失去胜诉机会的情况发 生。对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诉讼时效作出特别规定,是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 有利于他们维权和健康成长。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李贵文)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