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的发展现状与探索论文(共3篇)】论文研究现状

社区新闻的发展现状与探索论文(共3篇)

社区新闻的发展现状与探索论文(共3篇) 第1篇;
都市报社区新闻发展思考 社区新闻是按照新闻发生地来划分的新闻概念。虽然目前关于社区新 闻说法不一,但有两点认识已经得到业界认可:首先,社区新闻的新闻源头或称 新闻现场在社区;
其次,社区新闻所关切的是处于生活状态而非工作状态的社区 百姓的喜怒哀乐。

作为近年来渐受重视的新闻样式之一,社区新闻存在、发展的理由在 哪里?社区新闻和社会新闻是什么样的关系?社区新闻的实际操作已经积累了 哪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在经济不很发达、城市规模尚不大的合肥这样的二线城市, 我们都市报该如何认识、操作社区新闻? 一、民生“小”事成就社区新闻 都市报在内容上竞争,新闻信息是否全面、快捷、有没有独家猛料、 深度稿件、能否让人感觉亲近,成为测评新闻生产的重要指标。在这些指标促使 下,新闻生产部门总是对开拓新题材、新形式倾注极大热情。在这种背景下,“社 区新闻”一出现便得到了很多都市类报纸的关注,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

目前的都市报社区新闻操作,不同的报纸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从 栏目到版面甚至到社区报,名称上各有区别,但从稿件的组织与采编上,总体呈 现出大拼盘样式,以发生在社区里的社会新闻为主,但又不完全是社会新闻,往 往同时集合了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社区服务新闻、维权监督新闻、业主间的互 动信息等等。

有都市报曾提出社区新闻应关注四件事。一是贴近生活、事关百姓吃 穿住用行等方面的要紧事;
二是提供经验的家里事,通过报道装修、搬家、灭鼠 等生活琐事,使各区居民从中增长经验;
三是百姓身上的感人事,诉诸情感是社 区新闻的一大卖点,普通人的感人故事往往容易引起读者注意;
四是不同寻常的 有趣事,百姓生活中偶尔发生一些趣味十足或反常的事情,报道出来人们都喜欢 看。

这“四件事”除了总体呈现出事关民生的显著特点外,在目标受众上,都明确指向与这些民生事实关系密切的读者,并且主打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 诉求。

二、基于“接近性”之上的社区新闻 社区新闻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它得以存在、 发展的理由在哪里?作为社区新闻的价值基石,“接近性”应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关 键所在。

从兴趣学的角度来看,人第一关心的是身边事,“新闻兴趣与距离成 反比”,这也就是新闻价值实现中经常强调接近性的道理所在。这里所提到的“距 离”既包括物理距离也包括心理距离,而心理归属又根源于物理归属,双重归属 使得读者实现自我分拣——住在芜湖的人更关心芜湖发生的事情,住在合肥的人 更关心合肥发生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事情为报道对象 的社区新闻满足了人们对物理距离接近的兴趣要求,以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事情 为报道对象满足了人们对心理距离接近的兴趣要求。读者认可社区新闻也就不难 理解。

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单位为圆心 的心理模式,逐步调整为以居住地所在的社区为圆心的心理模式,现代人流动异 常频繁也异常自由,不断的变化中,变化最小的或许就是住所。单位人由此逐步 转化为社区人。

“向下看”的社区新闻适应了都市报读者的需要,自然能赢得读者关注。

而读者取向的变化就是报纸调整的方向,基于差异化竞争战略和受众细分原则, 社区新闻也就在都市报新闻操作中获得一席之地,可以说,社区新闻是应时而生。

三、不断改进中的社区新闻报道 不同的新闻样式总有与其相适应的操作思路。社区新闻在采编以及策 划组织上与其他新闻有什么样的不同? 新闻采集上,所有好新闻都是践行“七分采、三分写”的结果,而好的 社区新闻记者则需要在此基础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必须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将发 生在社区的现场细节传递给读者;
必须不断地深入社区,熟悉百姓所思所想,从 而采写出与百姓同声同气的新闻来。因此在采访安排上,很多报社都安排了专门 的社区记者,或者指定专门的社区新闻联系人、通讯员。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到自己分工的社区跑突发新闻跑家长里短。他们的名单及联系电话有些甚至直接进 入社区居户的家庭电话本。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鲜活的新闻能够被及时发现,保 证社区新闻能够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新闻语言上,社区新闻总是要求用百姓的话说百姓的事。社区新闻眼 光向下,报道的是身边人身边事,社区新闻的说话腔调就应如和身边朋友谈心聊 天,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直接引语少来笼统叙述,多提供细节少提供概念。

在文章的写作上力争用最朴素的语言写作,用百姓最易接受的语言明白晓畅、绘 声绘色地陈述新闻、发表观点,艰涩难懂掉书袋的语言在社区新闻这种报道样式 中会非常不合时宜。

如果说社区新闻在采写上追求可读性,那么在编辑处理上,社区新闻 则高度重视易读性。在阅读方式已进入“速读”时代的今天,易读性强的新闻更容 易吸引读者眼球。为充分体现易读性,社区新闻的版面组织上通常都会非常重视 摄影图片以及图表、漫画的使用,把抽象的文字换成具象的画面,将新闻现场还 原给广大读者。为充分体现易读性,社区新闻的标题制作一般都追求充分体现人 情味。《新京报》在处理社区足球联赛家庭拉拉队助阵的稿件时,将现场一位队 员妻子的标语“输球跪搓板赢球有KISS”做成标题,非常有特点。

四、都市报如何定位自己的社区新闻 综观合肥几家都市报,对社区新闻的拓展一直在进行当中。早在2002 年底,《安徽商报》就推出了专门的社区新闻版,并在当年底开展了为期数月的 “社区家家乐”品牌营销活动。目前,几家都市报中有的安排了专门的社区新闻版 面,有的则将社区新闻的操作理念落实到日常新闻组织当中,通过提升新闻可读 性、开展与读者的编读互动、创造新闻与读者的接近性等方式,实现新闻求近求 活求人情味的目标。但是勿庸置疑,合肥目前的社区新闻无论是精力投入还是操 作水平等都并不是很高。在不断倡导改变的新闻实践中,都市报该如何定位自己 的社区新闻发展步骤和方向呢? 个人认为,一是要符合市场实际。在合肥这样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二 线城市,人们对于单个社区的归属感与对整个城市的归属感容易重叠。具体说来, 在梦园小区发生的事情与在三孝口发生的事情,由于距离并不遥远、街区文化差 异并不明显,两地居民的心理归属容易发生重叠,都认同自己是合肥人而并不会 明确认同自己是合肥某个社区人。从这个意义上,在合肥这样的城市,面向窄众、 面向特殊社区人群的社区新闻或许并不急迫。二是要符合城市气质。总体来说,合肥目前受农业文明遗留影响相对 还比较明显,城市呈现出火爆、粗糙、尚动的整体气质,在这种背景下,做社区 新闻和其他新闻一样,内容上应该偏重刚性,做成“必须品”而不是“奢侈品”,在 稿件结构上给予维权报道、动态事件报道更大篇幅仍然是报纸发展需要。

三是要符合报纸的整体形象和定位。同样是社区新闻,在北京地区, 北京晚报的新闻就显得较为低端,关注好人好事、奇闻怪事,大多是传统模式的 传统内容,比如热心人多年如一日地维护公厕卫生等,而新京报的社区新闻则相 对更有时代气息,与报纸面向白领面向社会中坚的新锐形象很一致,同样是“多 年如一日”题材,记录的可能是年轻的奶奶为孙子长年记成长日记等。同样是维 权报道,新京报则对业主通过网络等现代方式维权给予更多关注。

四是要保证持续的影响力。社区新闻容易陷入鸡零狗碎,如何通过富 有人情味的活动组织,或是对类似活动的连续报道,保证新闻的持续影响力,既 是对社区新闻本身的强力介绍也是对报社整体形象的不断推广,从而通过社区新 闻培养大批忠实读者、强化报纸精神家园属性。

在当前的报业竞争态势下,社区新闻的发展对于都市报来说除了是内 容建设的必要外,还与报业经营关系密切,报纸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更有效走向终 端、如何在大众市场外形成分众市场,为报纸经营创造新的增长点等问题的提出, 都对如何有计划、分步骤地做好社区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走向更广 泛终端为指向的社区新闻发展必将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操作理念与实战能力提出 更大考验。

作者:周太山 第2篇:中国社区新闻实践现状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形态也在发生转变,社会的基本单元 逐渐由“单位共同体”向“社区共同体”变迁[1],社区新闻应运而生,并日益引发新 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在国外,社区报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国内,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媒体或推出社区新闻版面,或联合街道、企业创办社区 报[2],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新闻实践活动。尽管有关社区新闻的研究近十 年来呈急剧上升趋势,全国各地创办社区报的消息也此起彼伏,但社区新闻,特 别是社区报在国内的发展整体情况仍欠明了,呈现在研究者、实践者和监管者面前的多为零散个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社区新闻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 分析,以期勾勒出国内社区新闻实践和发展的整体状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清晰、 准确的蓝图。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报纸全文 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80年至2014年,检索关键词为“社区新闻”、“社区报”“社 区传播”和“社区媒体”,研究者分别在“篇名”和“关键词”两个检索项下进行检索, 通过阅读每篇检索到的文章去除重复和相关度不高的文献,最终获得共计507篇 研究文献。本文认为,经过这一方式获得的国内社区新闻实践相关数据尽管可能 仍存疏漏,但不会影响整个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因此,基于此数据进行的分析 和判断基本上是有效而且可靠的。

本研究发现,第一,目前共有21个省和4个直辖市有社区新闻实践活 动,但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社区新闻 事业发展呈繁荣态势,西部地区发展较缓,青海、西藏、内蒙古等三个省和自治 区没有社区新闻实践活动的相关文献记载;
第二,社区新闻实践形式多元,但社 区报一家独大;
第三,各地都市报是社区报办报主力,与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 合作办社区报成主流模式。

一、社区新闻实践现状 通过对研究样本的分析发现,目前共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社 区新闻实践活动限于搜集到的数据,本文的统计不包涵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数 据。,社区新闻的实践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实践形式包括:社区报、报纸 社区新闻版及社区专栏、电视台的社区栏目以及社区广播和社区期刊。

(一)各地社区新闻实践总体状况 经统计,全国现有社区新闻媒体419家(见图1)。其中,上海以104 家高居榜首,北京和广东分别以102家和42家位列第二和第三,甘肃、陕西和新 疆等西部三个省和自治区各只有1家。

从数量上看,我国社区新闻事业发展东西部差距明显。经济较为发达 的东部沿海地区社区新闻实践较为丰富,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社区新闻实践活 动相对较少或缺少记载。社区新闻实践的活跃程度似乎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 切相关。有研究者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促进社区新闻成型的重要因素,也是社区新闻发展的关键,以北京为例,市民对生活热点的关注已远远超越对热点的关注 [3]。

(二)社区新闻实践形式分布 根据统计,现阶段各地社区新闻实践形式主要分为社区报、报纸社区 新闻版及专栏、电视台社区栏目及社区广播和社区期刊等四大类。在419家社区 新闻实践媒体中,社区报是最主要的实践形式,总计360家,占比高达86%(见 图2)。如果按平面媒体性质把报纸的社区新闻专版或专栏(占11%)和社区期 刊(占1%)等也归入社区报一类,那么社区报一家独大的现状则毫无疑义。余 下的电视台社区栏目和社区广播仅占2%。

二、社区报发展现状 2001年深圳《南山日报》的创刊,是国内学界目前普遍认同的我国社 区报时代到来的标志[4]。但亦有研究认为,早在这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社区报 的实践。国内研究者对社区新闻话题的探讨最早的一篇文献出现在1990年,国内 研究者第一次明确提出“社区广播电视”的概念是在1991年,都比《南山日报》创 刊早了10个年头[5]。中共宣武区广外街道委员会宣传部主办的《广外报》创办 于1988年3月15日,海淀区东升乡京钟公司主办的《京钟月报》创办于1991年1 月[6],这些都是早期进行的社区新闻实践尝试。

尽管如此,严格以“社区报”这一概念进行的社区新闻实践仅仅十余年 时间。从21世纪之初屈指可数的几家社区报发展至今,我国已有23个省、自治区 和直辖市共出现了360家社区报(见图3)。

(一)上海、北京、广东三地社区报发展现状 上海报业集团是上海社区报创办的主要力量。集团旗下的《新闻晨报》 创办社区报最多,目前共计42家,占上海整个社区报数量的四成;
《新民晚报》 目前创办社区报21家,占上海社区报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另外,还有一部分由 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主办的社区报,约占总数的9%。

在北京的96家社区报中,《北京青年报》创办的占29家,约占总数的 三成;
街道和乡镇自办社区报是北京地区社区报的重要办报方式之一,共有28 家;
北京社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是北京社区报又一主要承办单位,目前该公司与 街道乡镇合作,创办社区报20家,超过总量的五分之一。广东地区的社区报主要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创办,到目前为止共 14家,约占广东社区报总量的38%。《南方都市报》“鹏城通”系列社区报共7家。

佛山《珠江时报》也在积极进行社区报实践活动,其与九江镇街道、桂城社区、 祖庙街道、南海区罗村街道等地合办的社区报在当地也较有影响。

(二)其它省市社区报发展现状 从数量而言,处于第二集团的分别是山东(23家)、湖北(15家)、 浙江(15家)、福建(14家)和安徽(13家)等五省。山东的社区报主要由大众 生活集团、《山东商报》和《齐鲁晚报》创办。湖北的社区报中有13家由《楚天 都市报》创办,其余的是武汉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党委主办的《百步亭》和江 大园社区居委会创办的《江大园社区报》。福建的14家社区报中有11家由《海西 晨报》创办。安徽的社区报则主要由《合肥晚报》牵头,13份社区报中有10份由 该报创办。

还有一些省市的社区报也主要由当地的报纸主办,如成都、重庆、太 原等城市。

从样本文献提供的材料来看,社区报的发达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 平关系较为紧密(见表1)。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北京和广东三地,社区报最 为发达,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宁夏、青海及西藏等地暂无社区报。

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显示[7],2014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广东位 于榜首,宁夏、青海、西藏3省排名最后。除上海、北京为直辖市情况特殊外, 社区报创办的数量与地区GDP排名从总体来说是一致的。这也进一步说明,社区 报的发达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

三、报纸开办社区新闻版或专栏现状 除创办独立发行的社区报,报纸开辟社区新闻版或社区新闻专栏是另 一种社区新闻实践形式。统计结果显示,共有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报纸开 办了社区新闻版或社区新闻专栏(见图4)。其中,湖北地区的报纸尝试最多, 共计6家;
浙江、河南、辽宁三省次之,分别有5家;
江苏省位列第三,共4家。

北京的《法制晚报》有4个版的社区新闻,是现有文献所涉及的报纸 中开设社区版最多的报纸,社区信息的传播力度较大。《兰州晚报》设有“社会社区”和“社区新闻”两个社区版,报道兰州市内的社区新闻。云南《生活新报》 的“社区城事”和广西《当地生活报》的“都市·社区”都主要关注社区内的大事小情。

社区专栏中,《京九晚报》的“晚报帮办”是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社区 专栏,该栏目组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集体)”[8]。《齐鲁晚 报》创办于2001年1月的社区专栏“张刚在您身边”[9],是较早进行、在当地影响 较大的专栏形式社区新闻活动尝试。此外,《厦门晚报》的“厝边新闻”是当地比 较有影响力的社区专栏。

从文献样本来看,不同地区的社区报和报纸的社区版或专栏是交错出 现的,其发展相辅相成。一些地区是先有社区报后才有报纸的社区版或社区专栏, 如北京、上海、广东。也有一些地区是先有报纸的社区版或社区专栏,后才有社 区报,如江苏、湖北、河南。社区报和传统报纸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 社区报的出现,加剧了传统报纸之间的读者争夺,社区新闻的贴近性会更加吸引 所在社区的受众,这导致一些传统报纸纷纷开辟社区新闻版。另一方面,当社区 新闻版发展到一定程度,报道模式开始成熟,一两个版面将无法满足发展需要, 就会发展成一份独立的社区报。因此,市场竞争和报业的发展,是社区新闻发展 的重要推手。

四、电视台、电台及期刊的社区新闻实践 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社区新闻实践相比报纸而言要少得多。就研究文 献而言,尝试社区新闻报道的共有7个省,涉及电台和电视台共9家。这些省份是:
广东(2家)、浙江(2家)、上海(1家)、福建(1家)、湖北(1家)、辽宁 (1家)、河南(1家)。社区期刊共有5家,分别在北京(3家)、广东(1家) 和浙江(1家)。

浙江电视台6频道和民生休闲频道推出的“钱塘老娘舅”(前身为民生 休闲频道的“社区发言人”)专门以社区作为接触点,报道社区的人和事,为社区 老百姓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在当地广受好评。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海军广场社区 创办的社区《新闻联播》内容丰富,不仅有政府部门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 还有农产品价格、社会治安、安全防范、天气预报、养生保健等党员和居民们关 心的热点话题,吸引了较多听众。同时,栏目组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加 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10]。

社区期刊的创办情况,从数量来看北京最多,共3家,分别是《中关村周刊》、《望京周刊》及《小汤山月刊》。浙江《东南商报》和浙江万里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社区周刊》是一份电子杂志,它是用社区新闻理念 办电子杂志的尝试。广东《南方都市报》的《CBDTIMES》作为天河、珠江新城 CBD的社区新闻生活周刊,从创刊伊始就致力于成为该地的权威消息发布平台。

除《望京周刊》、《社区周刊》无法查到近年的动态外,另外3份都仍在出版。

虽然电台和电视台现阶段进行的社区新闻实践活动较少,但是对社区 新闻的报道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城市管理体制从改革开放前的“单位制”转变为 “社区制”,社区的功能不断强化 。社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要求媒体对社区建设和发展予以关注。

社区新闻产生于居民信息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提高社区新闻的传播效果,是提 升媒体竞争力的关键。因此,社区新闻的理念将会更多地融入到电台和电视台的 新闻实践活动中。

此外,杂志与社区新闻相结合产生的社区期刊将是杂志未来发展的一 个方向。前文提到浙江的《社区周刊》作为电子社区杂志是这方面尝试的先行者。

任何杂志的发展都离不开用户,能吸引用户的只有内容。以之前红火过但现状不 温不火的电子杂志为例,它之所以会在今天失去昔日光彩,就是因为人们只注重 它传播工具的一面,而忽略它的内容建设[11]。立足于社区,为特定的人群提供 个性化、高质量的社区信息传播渠道,以社区新闻的理念进行信息内容的生产和 传播将会成为期刊的又一发展出路。

五、国内社区新闻的进一步研究 社区新闻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 影响社区新闻发展的唯一要素。以社区报为例,决定社区报发展的不仅是经济水 平的高低,报社的发展战略及街道或社区等政府部门负责人的信息传播理念均可 能影响社区新闻的发展。

(一)报社发展策略影响社区新闻的发展 报业转型和报社发展策略的转变是社区新闻出现的契机。以深圳《宝 安日报》为例,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全国400余家县市报中仅48家实力较 强者得以留存。留存下来的县市报面临着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和转型的问题,《宝 安日报》在这种形式下转型做社区报。转型后,该报迅速发展,目前,《宝安日报》已成为所在区域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发行量是改制前的2倍,收入突破6000 万元[12]。

(二)政府部门的信息传播需求对社区新闻发展的影响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社区在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对社区媒体的发 展越来越关注,这必然会影响社区新闻的发展。以上海社区报《新民晚报·天平 家园》为例,这份社区报从创办资金、场所、人员到规程,都来自于政府机关。

可以说这份社区报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社区新闻的发展如果过多地依赖 于政府,那么社区媒体极有可能成为机关传媒[13]。因此政府的支持与否将是影 响社区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此外,报纸主要创办人的办报理念以及商业模式的丰富,也会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社区新闻的发展。总之,社区新闻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的合力,经济发 展水平、报社发展策略、政府部门传播社区信息的需求、社区身份的形成均会影 响社区新闻的发展,值得学界进一步研究。

六、结语 2015年1月,《广州日报》下属的八家社区报宣布停刊,但这并未影 响社区新闻总体上向上发展的趋势。从社区报、社区期刊到报纸的社区专版专栏 再到电台电视台的社区栏目,社区新闻的实践形式不断丰富,加入社区新闻报道 行列的地区和媒体不断增多,仅2014年一年国内就有约50份社区报创刊。

由于研究样本来源仅为中国知网CNKI,笔者在百度搜索中就上述文 献未提及有社区新闻实践的贵州、青海、西藏、海南、内蒙古、宁夏六个省进行 了检索,关键词为“省份+社区报”(收索截至时间为2015年3月22日24:00),结 果表明,贵州、宁夏2省有社区新闻实践,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社区新闻实践现 状基础数据还有待进一步充实。

作者:李韧陈雨 第3篇:市民报做强社区新闻的探索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区的成熟,社区新闻越来越受到市民报的重视, 但目前市民报的社区新闻,大多零碎地出现在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版面,几乎没 有固定的板块和专门的记者队伍,也缺乏系统的社区新闻理念支撑。一、创立社区新闻理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12月转发的文件《民政部关于 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 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但“社区新闻”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通过各大报纸的社区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它与社会新闻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新闻 源或新闻现场是在居民小区里,大多是普通人眼鼻子底下的日常琐事,或每日生 活中新鲜的、不平凡的经历,是发生在社区里的社会新闻,是近年来社会新闻不 断发展,报道领域进一步延伸的体现。

二、社区新闻内容的选择 社区新闻可以说是距离老百姓最近的新闻,因此,对社区报道最根本 的要求就是人性化,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贴近百姓生活的重要新闻。教育、医疗、市政建设、环保、就 业等话题,始终是百姓关注的重点。这类新闻关系国计民生,兼具重要性和贴近 性,因此是社区新闻的首选新闻资源。站在市民的角度关注这类新闻,不仅宣传 了中心工作,而且为市民提供了多样信息。此外,凡涉及社会公共事业方面的价 格调整、服务项目的变化,成为市民时刻需要了解的内容,也是社区新闻要重点 提供的内容。

2.提供各类资讯服务的实用新闻。社区读者相对封闭和忙碌的状态, 使他们对资讯服务的需求特别强烈。

3.提供趣味性强人情味浓的好看新闻。报纸不仅要实用,还要好看。

社区里发生的一些奇闻趣事,最容易成为读者拉家常的话题。在这个快节奏的社 会生活状态下,埋没了社区很多普通人的感人故事,记者走进社区可以倾听群众 的声音,报道社区里感人的人和事情,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让社区读者成 为新闻报道的主角。

三、在语言上贴近百姓口味 老舍说:“世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 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是用了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词汇字汇。” 因此,要想让社区新闻赢得读者,就必须在语言上贴近读者的口味。多用群众语言,少用概念化的语言。群众语言,有的风趣幽默,有的 形象生动,有的简练朴实。比如我们在社区版内设置的“我来播报”栏目,就是以 老百姓的口吻向读者直接讲故事。如《一群野猫安下家我们大家护着它》中写道:
“自从这些野猫入住后,院里再也见不到老鼠的踪影了。看到这些野猫如此管事, 居民也乐意把它们留下来,从此,院里的三轮车就成了它们的家,吃的那是‘百 家饭’,哪个居民没给野猫们送过食儿啊!时间长了,不但我们这个院里没有老鼠 了,连隔壁小区都跟着借光。野猫经常爬上围墙,顺着车棚跳下去,到隔壁那个 院捉老鼠。我时常亲眼看到这些野猫从两三米高的树上“噌”地一下子跳下来,身 手那个敏捷劲儿一点儿不亚于武林高手。”这样的语言生动风趣,就像和读者面 对面讲故事一样,读起来非常畅快。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新闻报道的思考 1.社区记者既要单兵作战,又要联合打战役,进一步彰显社区新闻影 响力。由于社区记者分兵把守社区,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彼此间缺乏沟通,很 多记者采访的新闻是重复的或者是同一类事件,而且往往陷于表面化的现象报道, 对于新闻背后的深层次,没有进行整合分析并做进一步采访,从而没能做好社区 新闻的深度报道,打好战役式的报道。体现在版面上,琐碎的新闻、现象类新闻 多,有分量的大稿子、能提供解决问题方法的稿子少,版面缺乏整合。如果能够 结合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整合、联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版面将会产 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既要客观全面地报道社区新闻,又要能主动介入,实现社区融合。

除了提供丰富的新闻和完备的信息服务外,报纸还需要注重对社区生活的主动介 入。目前,社区群众需要提供的活动服务很多,像组织旅游、健身、娱乐、敬老 扶弱活动等互助活动。报纸要增强媒体社会责任感,积极策划参与、支持社区的 活动,提升社区活动的规模和层次,融入社区,与社区实现真正自觉的互动,与 社区居民保持密切的联系,进一步赢得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3.积极发挥媒体作用,推进城市社区及和谐社会建设。城市社区作为 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细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日益显示出了其重要的 基础地位。作为负责任的媒体,有能力也有义务丰富城市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社区新闻在选材和报道角度上,要引导市民形成积极向 上的文化精神状态,加强舆论监督,曝光假恶丑等不文明现象,报道社区内互助 友爱、和谐相处的人和事,搭建沟通平台,推进社区民主管理,通过丰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群众性的社区文化活动,消除社区居民的孤独、寂寞,抵制不良文 化的入侵对社区居民的渗透和危害。通过媒体的参与,影响和改善社区居民的生 活状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培育文明、互助、友爱的社区风气,推 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综上所述,社区新闻理念的创立使都市报的社会新闻报道的领域向前 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它对社区记者的界定突破了传统记者按行业划分的标准, 促成了一类新型记者的诞生。但是,这种新闻的可复制性极强,基本操作方法并 不难掌握。如果说众多都市报的模仿复制造成了都市报的趋同化,那么接下来的 竞争将是报纸的内在质量,即个性化和特色化。社区新闻无疑可以作为一个突破 口、竞争点,它不仅仅是版面、栏目、报道方式的创新,也不仅仅是一两个新招 儿新策划,而是新闻理念、选择内容、包装方式上全方位的创新。

作者:王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