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倒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论文

副词倒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副词倒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关于副词“倒”的语义和语用,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各 家的研究或观点精辟或视角独到,颇有启迪。但是将这些研 究引入对外汉语课堂后,却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并不能取得预 期的教学效果,各种偏误依然频繁出现。例如:①“喝水” 是一种人类的本能,人们成大人以后倒知道自己的欲求和本 能。②比如空气污染。随着工业的发达,东西越来越多,反 倒其排放的有害物质也增多了而造成严重的污染。③当她很 小的时候,因为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动乱,所以她失去了受到 良好教育的机会,但她倒很聪明,能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考验。

④但是意外的事发生了,大家吃饭的时候倒来吃,但做饭时 和收拾的时候都以忙、不舒服、要学习等理由不来干,所以 我也烦了,于是就不再做饭。⑤有的人说人生像演戏,也有 人说人生像战斗,我认为人生倒像一条漫长的路,有时路要 翻山越岭、艰苦跋涉。我们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检索得到 101个使用“倒”的句子,其中有62个偏误句,偏误率约为 62%,说明“倒”的习得存在不少问题。这促使我们反思:“倒” 有哪些语义?“倒”的语用特点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更 易于留学生理解和习得?本文拟在梳理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提出一些更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倒”的语义、语用特 点和初级阶段的教学策略。本文语料来源为:北京语言大学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 小说《一地鸡毛》、《玉观音》以及人民网综合新闻。文中例句不一一注明出处。另外,对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 中介语语料,本文主要关注“倒”的使用情况,其他偏误则 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因此引用时保持文字不变。

一、研究现状 关于副词“倒”的语义和语用,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彭 小川(1999)认为,“倒”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对比,其派 生用法是在句中起增强相应的语气的作用。彭文还提出了 “倒”在语篇中的四种分布模式和各自的作用,并据此指出 了“倒”的教学策略。吴中伟、傅传凤(2005)研究了“倒” 字句的含义和语篇表达重点,兼及“倒”的意义和“倒”字 句的口气,认为“倒”的基本意义为表示“确认”,并隐含 着某种对立面的存在―――非预期的或不认可的情形。在交 际中,“倒”字句表达的重点有时在于“确认”本身,有时 在于引出其对立面(含义)。李宗江(2005)把副词“倒”的语 义功能分析为表示相反关系、转折关系和舒缓语气三种,具 体说明了这三种语义功能的内在联系和演变关系。洪波 (2006)在对《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所列“倒”的七个义项进 行详细分析后,认为“倒”的基本语义是表示对比,在语篇 中具有出乎意料的意味。周红(2006)着重分析了预期推断的 类型,认为推断类型分为自述者推断和受话者推断,并探讨 了“倒”的使用条件和语法意义,指出“倒”的语法意义主 要有“出乎意料”、“反驳、辩解”、“姑且同意”、“追 究”、“催促”和“委婉”等,还结合“倒”谈论了如何进行对外汉语副词教学。王俊毅(2007)认为,“倒”的语用功 能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陈述,二是评判。王文把对事实的 叙述称为陈述,把对事物的主观说明与判断称为评判。陈述 性的句子中用“倒”表达对预期事理的背离,而评判性的句 子中用“倒”表达对主观评判的弱化说明。上述研究成果中, 对“倒”的基本语法意义,或认为是表示对比(彭小川1999、 洪波2006),或认为是表示“确认”(吴中伟、傅传凤2005);
对其语义功能或语用功能,彭小川(1999)认为是在句中起增 强相应的语气的作用,洪波(2006)认为在语篇中具有出乎意 料的意味,王俊毅(2007)归结为“陈述”和“评判”这两类, 李宗江(2005)分析为表示相反关系、转折关系和舒缓语气三 种,而周红(2006)则认为主要有“出乎意料”、“反驳”、 “辩解”、“姑且同意”、“追究”、“催促”和“委婉” 等。其中,彭小川(1999)和周红(2006)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 策略。这些成果或简或繁,也有疏漏之处,要把他们的研究 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仍有一定困难。

二、“倒”的语义和语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国学习者,太过详细的语义项 分类只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负担,尤其是对初级阶段的学习 者;过于抽象的语义分析也会让本身就空灵的虚词语义变得 更加难以理解、难以学习,并不适合对外汉语教学。我们认 为,对虚词语义的研究可以详细、全面,甚至抽象,但是研 究成果需要转化成教学产品,就要简练、浅显易懂。研究是概念化、抽象的,教学则尽量是具象化的,对留学生的虚词 教学,还应该是符合习得规律的。王芝清(2009)对留学生学 习策略调查发现,在学习语气副词时,多数留学生希望老师 “用简单的汉语说明意思”。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首 先了解词义,因而老师要给出简单明了的说明。基于这一观 点,我们倾向于认为,给“倒”一个简单明了的核心语义, 围绕这个核心语义设置若干非核心语义,这几个非核心语义 具层次性,层次的划分依照“倒”被习得的难易程度、使用 频率、偏误情况等制定。

2.1“倒”的语义结合已有研究及语言事实分析,我们 认为,“倒”的基本语义是表对比,围绕这个核心语义,生 发出“反预期”“凸显”“转折”等语义。例如:⑥路上小 林安慰自己,中国的事情很复杂,别看素不相识,别看不送 礼,说不定事情倒能办成;有时认识、有关系,倒容易关系 复杂,相互嫉妒,事情倒不大好办;不认识怎么了,不认识 说不定倒能引起同情。⑦我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怎么 倒像是我欠了他的?刘明浩敷衍道,人家老板做大了,咱们 总得给人家留点面子嘛。⑧她风趣地说:“与其说我有个家, 倒不如说它更像个旅馆。”⑨西方文化讲究绅士风度,而中 国文化则讲究君子之气。我倒认为,绅士风度过重于修身, 重视外表举止,而君子之气则重于修心,重视心内的修炼。

⑩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百姓是衣食父母,当官的要当好 孝子。其实,我倒觉得,现在“啃老”的这么多,老百姓不需要“衣食父母”这种精神按摩,不需要这种关系的不平等, 官员不能把老百姓当孙子,也不必把自己当儿子。但一定要 在制度上体现对纳税人的尊重。�����马老六走进院来 撒眼一看,院子不算大,倒很干净。�����哈德森直到 第三节过半才有得分入账,西热力江全场一分未得倒5次犯 规,两名主力的表现严重失常,可是新疆队的板凳厚度令该 队底气十足。例⑥、⑦中,“不送礼”与“事情能办成”、 “有关系”与“事情不大好办”、“不认识”与“引起同情”、 “(他)欠债还钱”与“我欠了他的”形成相对或相反的对比 关系,“倒”使这种不合事理或情理的语义关系得以实现, “倒”表示不合预期或者反预期的语法意义。例⑧-⑩中, “倒”字前后的句子形成对比,凸显“倒”字后句子的语义: 例⑧中“它更像个旅馆”被凸显,例⑨中“我倒认为”的宾 语部分被凸显,例⑩用“我倒觉得”凸显说话者的想法。例 �����、�����中的“倒”分别对比“院子”不大、 干净,“全场”一分未得、5次犯规,“倒”字前后句构成 转折关系。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倒”的基本语义可以概括 为对比,可以是常理与非常理的对比(例⑥、⑦),也可以是 大众与个体(看法)的对比(例⑧、⑨、⑩),还可以是同一事 物两个方面的对比(例�����、�����)。在人们的 日常行为中,对比是无处不在的。如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同 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一种想法与 另一种想法之间、一种事理与另一种事理之间、一种状态与另一种状态之间等,具象的、抽象的、时间的、空间的对比 随时都会发生。例如:�����对他来说,汉字很容易;对 我来说,汉字最难。�����三十年前,想吃什么就买什 么是不可能的;如今,这已不是奢望了。�����堵车是大 城市生活的家常便饭。例�����-�����分别是人 与人的对比(他和我)、今昔生活的对比(三十年前和现在)、 不同城市交通的对比(大城市和小城市)。对比项可以是显现 的(如例�����、�����),也可以是隐略的(如例 �����)。各种对比在人们的生活中、意识中随时都会发 生,是人类普遍的认知习惯。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新 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即过去的经历(背景知 识)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对新事物的理解需借助头脑中已 经存在的图式。在学习一个新的词语时,学习者可以借助头 脑中已有的图式,较为容易地学习新词语,提高词语习得效 率。我们把“倒”的语义归结为对比,是因为对比是人类的 普遍认知习惯。留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对比图式更易于被激活, 词语的语义更易于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学习效果 会更好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考察的语料中,“倒” 有另一个语义。例如:�����如果是为了安抚慰问受害者 家属,给予一定接济,那倒也算正当,但这笔慰问费用,数 额不该太大,而且应列入民政部门的账目,并公之于众。

�����再下基层我倒不怕,但毕竟56岁了。����� 欧美领导人的不同表述充分暴露了他们缺乏协调一致,而这正是普京希望看到的。如果被驱逐出去,倒正好应了普京的 标志性言论:西方始终看不起俄罗斯。我们认为,在以上三 例中的“倒”表示肯定。例�����意在肯定“给予受害 者家属接济是正当的”,排除了公众的误解;例�����肯 定“不怕下基层”,排除了人们对“我”勇气的怀疑;例 �����肯定“普京的标志性言论”假设的应验,排除了 人们对普京言论可能存在的怀疑。一些研究将例����� 中的“倒”视为表示委婉,例�����中的“倒”视为表 示反驳,例�����中的“倒”视为表示强调。其实无论 是表示委婉、反驳,还是强调,都要首先“肯定某种事实、 状态、看法或假设”。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发出肯定行 为的动因是要排除不必要的怀疑、误解等,即先肯定一种存 在,用这个存在将被怀疑、被误解的可能排除在外。以上我 们讨论了“倒”的语义,即对比和肯定。这样简化其语义功 能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因为“倒”是一个次常用词,一般出 现在初级教学阶段的中期。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汉语词语尤其 是虚词的知识很贫乏。而对比和肯定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 本范畴,这样概括“倒”的语义,不会增加留学生学习中的 记忆负担,有利于信息的加工完成,提高学习效率。

2.2“倒”的语用前面提到,“倒”的基本语义之一是 表示对比,通过对比,提示“倒”所在句子的意思与某种事 理、实际情况、愿望、要求或预想等存在预设差异(王瑞烽 2006),这种预设差异表现为“倒”字前后对比项的意思相反、相对或不一致。基于以上看法,各种“倒”句都应该存 在一个与本句意思相反、相对或不一致的语用前提。下面我 们结合语料,来检验“倒”的语用功能。请看例句:����� 没想到老婆一听这事倒高兴,同意他去卖鸭子…… �����嫁入豪门的孟瑶,生子级别更是堪称天价。孟瑶 此次结婚生子“一步到位”倒显得低调不少。�����那 些来自民间、苦干起家的老板,倒还有些“体恤文化”的纯 朴童心。例�����中的丈夫是国家干部,要帮做生意的 同学去卖鸭子,按常理老婆一定会生气或不高兴,这是例 �����的预设,与例�����“老婆一听高兴”形成 与事理相反的对比;例�����中的预设是此次生孩子会 “天价”,但事实是“低调不少”,构成与事实相反的对比;
例�����中,说话人的愿望是那些得到财富更容易、更 多的老板应该有“体恤文化”的纯朴童心,但是事实与他的 预期不一致,形成与愿望相反的对比。再如:�����中国 足球目前自我定位是亚洲二流,与其选一位世界名帅,倒不 如挑一名匹配的实用型教练。�����今次,与其说群众 在乎的是这份榜单的科学与否并大加吐槽与关注,倒不如说 是对区域发展水平、个人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的再一次拷问。

�����剧里大姐形容我是“卤鹅头”,做起来费劲,吃 起来没二两肉。不过,我倒觉得皮大聪更像荷叶糯米鸡,外 表不起眼,但剥开荷叶,里面很有料,有其温柔、温暖、香 甜的一面。�����处长也在失态之中脱口说出,小齐,别看你平时总绷着脸,你倒别有一番风韵呢!例�����、 �����的“倒”和“与其……,不如……”构成半固定 结构,“世界名帅”与“实用型教练”、“……关注”与“再 一次拷问”是不一致的对比,凸显后项“不如”句;例 �����、�����中“做起来费劲,吃起来没二两肉” 与“温柔、温暖、香甜”、“总绷着脸”与“别有一番风韵” 形成对立或不一致的对比,凸显后项“我倒觉得……”句和 “你倒……”句。以上我们检验、分析了各种“倒”句的语 用前提。一个“倒”句必须存在一个与其本身表达的意思相 反、对立或不一致的前提,这是使用“倒”的基本条件。不 满足这个条件,使用“倒”句就很难让人理解而发生偏误。

回头看本文开头的中介语偏误句:①"“喝水”是一种人类的 本能,人们成大人以后倒知道自己的欲求和本能。②"比如 空气污染。随着工业的发达,东西越来越多,反倒其排放的 有害物质也增多了而造成严重的污染。③"当她很小的时候, 因为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动乱,所以她失去了受到良好教育的 机会,但她倒很聪明,能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考验。④"但是 意外的事发生了,大家吃饭的时候倒来吃,但做饭时和收拾 的时候都以忙、不舒服、要学习等理由不来干,所以我也烦 了,于是就不再做饭。⑤"有的人说人生像演戏,也有人说 人生像战斗,我认为人生倒像一条漫长的路,有时路要翻山 越岭、艰苦跋涉。例①"中,“喝水”这个“人类的本能” 会在人们成大人后越发成熟,这是合乎常理的,所以这个句子不存在预设与常理相反的前提,不能用“倒”。例②"的 问题是“排放的有害物质增多”没有一个与其相反或不一致 的预设,“倒”的使用发生了偏误。为了使“倒”的使用合 法化,可以改为:“随着工业的发展,(东西越来越多),排 污技术越来越先进,排放的有害物质反倒增多了”。增加了 “排污技术越来越先进”这个对比项,“倒”才有了存在的 前提。例③"注意了给“倒”一个使用前提“她倒很聪明, 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考验”,但是这个前提与前句“她失去了 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在语义匹配上有偏差,改为与“教育”、 “学习”类的对比项如“她倒很聪明,自学完了大学课程” 就合法了。例④"句首提出“意外的事发生了”,但是后句 的“做饭时人都不来,吃饭时都来了”并不是“意外的事”, 改成“大家做饭和收拾时都来,但吃饭的时候倒都以忙、不 舒服、要学习等理由不来”,句子才是合法的。例⑤"注意 了“倒”的对比语义和使用前提,但是副词“倒”应该用于 谓语动词“认为”之前,以突显宾语部分。通过对语料的观 察,我们还发现“倒”的另一个语用特点,即“倒”表示对 比时,句子的信息焦点多在“倒”所在的句子。例 如:�����接着就自己去翻报纸,倒把大学生吓了一跳。

�����欧冠淘汰赛中,与其说巴萨战胜了曼城,倒不如 说是梅西靠一己之力把英格兰人踢出了局。�����这时 小林倒觉得老婆上床就入睡是个优点。一般来说,一个句子 的信息焦点即是句子表达的重点,是说话人要凸显的内容,例�����-�����的中心语义都在“倒”字句。但 是当“倒”表示肯定时,句子的信息焦点有所不同。例 如:�����倒不是毛杰有意瞒着什么,而是她后来并无深 入了解毛杰的需求。�����喊不喊我倒无所谓,但厨房 那一大堆活却着实有点儿可怕。�����不过这倒不是因 为这哨子背后有什么惊天黑幕,只是三位可能错判后又不敢 纠错的裁判心虚地“落荒而逃”。�����如果贵州人和 想跟西悉尼流浪者有什么渊源,那倒有些不容易,毕竟这支 球队2012年才成立。�����如果真的有水准、受欢迎, 去镀镀金倒也无妨,甚至不失为好事,可以增进中外文化交 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以上例�����- �����中“倒”字句都不是句子的信息焦点,说话人要 凸显的是“倒”句后一句的内容,“倒”的作用是肯定前一 句话,作为话题的结束,引出后一句要表达的重点,这样, “倒”与其后句子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转折关系(如例 �����-�����),也可以是因果关系(如例 �����),还可以是递进或说明关系(如例�����)。

三、“倒”的语义层次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3.1“倒”的语义层次对于“倒”的两个基本语义,其 使用频率、留学生的偏误率是有分别的,因此我们主张分层 次、分阶段进行教学。本文考察了小说《一地鸡毛》、《玉 观音》及北京语言大学大学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和人民网中 的355个使用副词“倒”的句子和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获得的39个留学生使用正确的句子(共获得101个),分别统计 了母语者使用对比义和肯定义的频率和留学生使用这两个 语义的正确率,结果见表1。表1母语者与留学生“倒”的使 用情况“倒”的语义对比义肯定义母语者(使用率)21560. 6%14039.4%留学生(正确率)3384.6%615.4%从表1可以直 观地看到,母语者使用“倒”时,对比义用得更多;留学生 使用“倒”时,对比义的正确率更高。基于这个结果,我们 认为“倒”的对比义具有先教、易学的特点,初级阶段的教 学应该优先呈现“倒”的这一语义和用法。根据前面的研究, “倒”的对比义还包括反预期义、凸显义和转折义。在确定 了对比义为优先教授的语义项后,我们又统计了这三个下位 义的使用情况。见表2。表2反预期义、凸显义和转折义的使 用情况反预期凸显转折母语者(使用率)9745.1%6429. 8%5425.1%留学生(正确率)824.2%2472.7%13.1%分析表2 可知:第一,母语者用反预期义最多,“倒”成为反预期标 记;留学生反预期义正确率低于凸显义,说明这个用法对留 学生较难,或者教学中重视不够。第二,留学生凸显义使用 正确率如此高,说明这个语义易学易用,可以优先教授。第 三,转折用法的正确率最低,跟“但是”、“却”等表转折 的词语混用有关,说明分清二者的用法有难度。虚词的细微 差别辨析对语感的要求很高,这一用法与“倒”的另一个表 示肯定的用法可以留待更高层次学习。现把“倒”的教学分 成两个层次和阶段,图示如下:图1“倒”的教学层次和阶段3.2“倒”的对外汉语教学思路虚词一般表达的都是语 法意义,而且是很抽象的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抽象 概括的意义具象化、直观化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根据上文对“倒”语义语用的研究和数据统计,我们提出以 下“倒”的教学思路:第一,初级阶段“倒”的教学内容锁 定在反预期和凸显语义上,教学顺序从原来的先教反预期调 整为先教凸显语义;第二,给足语境、还原预设,呈现“倒” 字句的完整语义链(很多预设是隐性预设,要使其显性化);
第三,呈现处于常态的“倒”字句式;第四,充分利用关联 词语进行教学,与“倒”关联的固定、半固定语块有助于初 级阶段学习者的理解、记忆。“倒”的凸显义的教学步骤展 示如下:引入:她说这个菜太辣,他说这个菜太油腻,我倒觉 得这个菜挺好吃的。语义:A说……(S1),B说……(S2),我 倒觉得……(S3)。S1、S2都不突出,S3最突出,最重要。例 句:略练习:略以上利用半固定结构“我倒觉得”、“我倒认 为”引入“倒”表对比凸显义。另外,在我们搜索到的语料 中,母语者大量使用固定结构“与其……,倒不如……”,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此结构的正确率也很高,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留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教授这个用法 (适合中级阶段)。对于“倒”的反预期用法,可以做如下处 理:引入:师:你觉得丈夫应该比妻子高吗?生1:当然。师:你 也觉得丈夫应该比妻子高吗?生2:当然。师:在麦克家,妻子 倒比丈夫高。语义:一般的情况=丈夫比妻子高不一样的情况=妻子比丈夫高完整语义链:很多家都是丈夫比妻子高(S1), 麦克家跟别人家不一样(S2),在他家妻子倒比丈夫高(S3)。

常态句式:你看,(S1、S2),麦克的妻子倒比他高(S3) 四、结论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语料,梳理分析 了副词“倒”的语义语用功能,认为表对比和肯定是它的两 个基本语义,对比义分为凸显、反预期和转折,同时指出了 对比义出现的条件,即“倒”字句存在一个与本句意思相反、 相对或不一致的语用前提。“倒”表达对比义时,信息表达 焦点在“倒”句;表达肯定义时,信息表达焦点落在“倒” 句后的句子上。文章还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统计分析,并结合 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倒”的对外汉语教学思路。我们认 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倒”的教学在内容上应分层次、 分阶段,初级阶段教授“倒”的反预期和凸显语义,转折义 和肯定义留待中高级阶段具备较高程度的语感时再教。在教 学策略上应从浅显的语义切入,注重其隐含的语境的还原和 固定结构的利用。最后文章展示了“倒”的凸显义和反预期 义的教学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