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专业 [基于LivingLibrary的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服务创新]

基于LivingLibrary的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服务创新

基于LivingLibrary的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服务创新 1LivingLibrary概况 1.1LivingLibrary的缘起 LivingLibrary最早的活动源于丹麦一个名为“停止暴力组织”的非政府 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举办了一次主题为“互相理解”的活动,为使观众更为 深刻的领悟其主旨,现场出借75“本”LvngBook与观众互动,使得现场气氛十分 活跃,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便也直接促成LivingLibrary的出现。之后, LivingLibrary开始在北欧萌芽、发展,到2005年,这一概念逐渐得到欧洲社会各 界的重视,图书馆行业也开始涉及此项活动。目前,LivingLibrary已传播至全球 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LivingLibrary的宗旨和LivingBook的选择国外开展LivingLibrary活 动旨在减少偏见,鼓励团结,促进宽容和理解。其核心是对话,目的是通过对话 促成理解与宽容,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由此,国外活动的主题涉及人生经历、 熟知技能、家庭暴力、宗教、同性恋、变性人、精神健康、社会问题等方方面面。

同时,多元化的活动主题也使得国外在开展LivingLibrary活动时对LivingBook的 选择非常宽泛,一些具有特殊经历的人士均可被选择作为“真人书”,包括各民族 及各行业的优秀代表、专家学者等成功人士,但也有很多属于弱势群体,如残疾 人、同性恋者、艾滋病人,以及不同宗教信仰者、不同民族文化者、丧葬经理、 变性人、巫师等。

1.3LivingLibrary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008年4月,LivingLibrary这一概念由旅美博士曾蕾首次引入中国, 同年底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15名图 情专家作为LivingBook被与会者“借阅”,首次尝试了这种方式。2009年3月,上 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交大薪火、传承 你我”的薪火相传LivingLibrary活动,成为中国举办LivingLi-brary活动的第一个吃 螃蟹者。此后,LivingLibrary便在我国逐渐推广开来。目前,国内LivingLibrary 活动组织者大致有以下几种:
(1)高校图书馆。自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领跑后,目前全国已有多数 高校图书馆举办过一次或多次规模不一的LivingLibrary活动,通过知网检索“LivingLibrary”、“HumanLibrary”、“真人图书馆”等关键词,所得结果也多与高 校图书馆相关,说明在当今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中,基于高校图书馆研究 LivingLibrary的还是占大多数。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开展的LivingLibrary活动 较为规范,体现在活动的组织部门、开展活动频次以及LivingBook的甄选、管理、 借阅等一系列环节上。此外,高校图书馆开展LivingLibrary活动面向的是校内读 者,尤其是学生读者,活动主题多为针对学生的留学、考研、实习、生活与就业 等,在Lv-ingBook的选择上限制较多,活动内容也很难推陈出新。目前,高校图 书馆中做得比较成功的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等。

(2)个人。近年来,网上不断爆出个人创办“真人图书馆”的消息。目前 已知的较为著名的主要有:在上海由雷万锋创办的“MeLibrary”、在北京的“星辰 海真人图书馆”、广州的“梵行真人图书馆”等。在这些强调“创意”的LivingLibrary, 茶饮、点心以及借阅纸质书籍均要收取_定费用,以平衡房租开销,但阅读真人 书并不收费。只是,由于场地有限,每次活动仅面向_定数量的读者开放。他们 招募LivingBook-般通过本人自荐以及会员、朋友推荐两种途径,以“有趣、有益” 为原则。其Lh-ingBook多为故事性、实用性较强的类别,如旅行书、公益书、新 知书、社交书、技能书等。

(3)公益组织、企业团体。其先行者是上海的“人间关系社区发展中心”。

从一个名为“盐和米”的公益项目到开展“生命图书馆”活动,该公益组织曾吸引了 不少媒体前去报道。而今,据说因为经费问题,该项目已停办。目前,国内由公 益组织创办的规模最大的LivingLibrary是“荒岛图书馆”,截止到2013年已在全国 42个城市中拥有105家图书馆。荒岛图书馆是乐创益社区旗下的分布在中国各城 市的社区公益图书馆,而它的发展得益于乐创益运营的其他项目对之的资金补贴。

2012年4月22日,13家荒岛图书馆在12个城市同步举办真人图书活动,报名人数 超过2000人,现场参加人数超过1000人。有包括新华网、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 在内的超过20家媒体进行报道,超过10000人通过微博,豆瓣关注。

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最早成功参与该领域的是重庆图 书馆。在2012年“423世界读书日”的时候,重庆图书馆特别策划了一次全民阅读 “新”体验的活动一“借你一次亲密阅读--真人图书馆”,开创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参 与此领域的先例,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活动树立了一个新里程碑。特别 要指出的是,此次“真人图书馆”活动中,组织方邀请了刑侦专家、法医、美食节 目主持人等特殊行业的人当“图书”,摆脱了功利性、商业化的论调,比较接近国 外的活动宗旨。目前,LivingLibrary已逐步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普及开来,全国多个省市的公共图书馆均举办过规模不等的真人图书馆活动。2社会科学专业图 书馆的职能和基本服务特征2.1馆藏资源专业性强 社科专业馆一般为中小型馆,以全面收藏与所在单位的学科研究方向 一致的专业文献为主,特别是最新学术著作是收藏的重点。这类图书馆藏书数量 不一定很多,但由于它是针对一定的学科或专业而开展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 典藏、流通等一系列活动,因此,收藏的文献系统、全面,学科高度集中,能够 适应专业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2.2读者群较小、服务面较窄 社科专业馆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这些 读者具有比较宽厚的学科、专业背景和知识面,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研究性、 探索性和专业性,对文献资料的要求较高。另外,研究型读者自身也注重文献资 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于一般的文献查找和信息搜索,都能够很好的解决。因此, 对于社科专业馆的馆员来说,仅提供常规的文献信息服务,已经满足不了科研人 员的需求,而是要提供更为精深的服务。

2.3注重信息服务功能 社科专业馆的信息服务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是以提供一次文献为 主的信息流通服务;
二是以提供二次文献为主的信息检索服务;
二是以对原有文 献进行深加工为主的信息咨询服务。此外,某些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社科专业馆, 会运用各种加工整理手段,对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二、二次加工等,提 供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高层次信息产品。然而,专业的知识服务或知识提炼,都 对馆员的专业素质有极高的要求。但目前,绝大多数社科专业馆在人员构成上存 在“二多二少”现象,即职工家属多、非专业人员多、低学历多、高学历少、图书 馆专业少、研究型人员少,馆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能够为读者提供高层次信 息产品和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的社科专业馆并不多。

3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引入LivingLibrary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满足馆藏资源多样化需求,促进阅读多样化发展 由于社科专业馆在文献收藏上突出专业性、系统性,且受馆舍面积、 经费等的限制,采购图书和电子资源在量上有所控制,故而,其藏书的全面性就 大打折扣,种类不免单_。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习惯和观念、获取信息的方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进行学术研究活动时,对 馆藏资源多样化的需求尤为迫切。LivingLibrary的定位在于:“作为一种丰富目前 图书馆服务与传统馆藏资源的有效补充而存在。故而,添加LivingBook不失为一 种补充“馆藏资源”的有效方法。并且,阅读LivingBook,是一种“让有故事的人 用这种有温度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的过程,有人情味、有亲切感, 对于提升馆藏利用率亦会有较大帮助。

3.2实现传统服务模式向“传统+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 面对时代的挑战,图书馆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服务模式,在服务的 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力求深广,才能满足现代读者用户的需求。目前, 社科专业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大多固守传统,缺少创新,服务面较窄。

LivingLibrary是最佳隐性知识传播平台。它所提供的服务,较以往图书馆以纸质 文献、电子资源为主的服务,有明显的优势。从形式上讲,LivingLibrary较多地 提倡思想之间的碰撞,主要提倡交流与互动,实现用户的深度参与。从内容上看, LivingLibrary通过LivingBook使读者在实质上获得了来自于知识和经验的多方面 满足,为隐性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并且LivingBook作为能动的个体,可 以就相同问题为用户提供多角度的信息。因此,引入LivingLibrary活动对于拓展 社科专业馆服务功能、实现服务模式转变有重要意义。

3.3盘活社会资源,推动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 鉴于其服务对象,社科专业馆的发展方向即为“研究型人文社科专业 图书馆”。满足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要求,除了像一般的专业图书馆一样立 足本行业本机构,面向相关领域和行业,提供基于学科领域和专业领域的专业文 献以外,还须具有支持科研院所进行高水平、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以及培养高层次 研究型人才的能力,这便对馆员的自身素质有了极高的要求。但如上所述,目前 多数社科研究专业图书馆在人员构成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这严重阻碍了研究 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进程。LivingLibrary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依托社会这 所大学人才济济的特点,盘活社会资源,招募来自各行各业、学科专业不同、知 识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的各层次的LivingBook志愿者充当“参考咨询馆员”,与各 专业科研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可以暂时缓解目前社科专业馆的人力资源问题,推 动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进程。

4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实施LivingLibrary的问题与对策4.1国内LivingLibrary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由于传入时间过短,我国对于 LivingLibrary的研究尚浅,各种规范、制度都未能提出,国外也没有可借鉴的, 需进一步探索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另外,在思维壁垒、功利主义和商业诱惑的 干扰下,有些Liv-ingLibrary活动的本质不过是无聊的宣讲会、功利的成功学讲座, 甚至是单身青年相亲会。

(2)LivingBook的招募现窘境。在国内,由于社会偏见和大众的思维习 惯,大多数易被社会大众误解或抱有偏见的人和弱势群体并不愿意成为真人书志 愿者。许多有价值的真人图书出于各种考虑,不愿把自己的特殊经历分享给大家, 怕被人歧视,抑或是怕泄露隐私。因为在国外有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领域是受法律 保护的,是公认不能触碰的,但国内大众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读者在提问和 交流过程中,难免会把_些尖锐、敏感的问题抛向LivingBook,这无疑是对 LivingBook的伤害。想要针对读者需求招募到有价值的真人书并非易事。目前, 招募到的LvmgBook大多为有着特殊经历的年轻人,借阅者与之所能交流的内容 比较有限、单_,也容易重复。

(3)缺少经费支持与区域间的合作。经费短缺,主要体现在非图书馆 的组织者中,因其邀请LivingBook与租用借阅场地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这 部分费用全靠公益资金支持或组织者自费,从而造成他们在经费方面的困难越来 越明显。非图书馆的组织者筹措经费困难,也从侧面体现了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 以及社会大众对Liv-ingLibrary的认知有限。目前,我国LivingLibrary活动的组织 者大都是独自行动,缺乏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区域间的合作。同一地区的不同的 组织者往往独自挖掘独特的“真人图书”资源,各自开展活动,不进行交流和共享, 这不仅是财力、物力重复支出造成浪费,而且也加大了LivingLibrary的孤立性, 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4.2社科专业馆LivingLibrary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因地制宜,制定LivingLibrary活动规范。社科专业馆应根据自身服 务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宜包括如下内容:①规定开展LivingLi-brary 的前提是遵纪守法;
②界定LivingBook的选择范畴,制定知识层面、精神风貌、 综合素养等方面的遴选标准;
③制定LvmgBook的分类、编目、索书号分配规则 等,完善真人书的管理;
④制定详细的LivingBook借阅过程的使用、记录规则;

⑤制定LivingLibrary活动后续工作要点等。(2)提高LivingLibrary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依托微博、微信、QQ等社 交平台进行网络传播,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增加LivingBook的来源途径, 丰富LivingBook的种类。建立开放的Lh-ingBook虚拟问答平台,根据LivingBook 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其进行交流,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LivingLibrary活动、 耐心地与读者进行交流。此外,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将LivingBook与借阅 者交流的记录文件上传到网络平台数据库,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优秀的真人书资 源。在充足的经费支持与拥有充裕的借阅场地的同时,建立L^ingBook资源库, 这将大大促进社科专业馆LivingLibrary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寻求社会资源,加强区域合作。高校拥有在各学科深有造诣 的专家;
公共图书馆在服务社会读者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非图书馆的组织者 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都可以给社科专业馆以借鉴与帮助。社科专业馆也应 从自身优势出发,挖掘独特的LivingBook与区域内其他的组织者进行共享与交流, 联合举办L1V1ngLibrary活动,以提升其影响力。

(4)应重视将LivingLibrary与读者服务相结合。LivingBook与读者之间, 更多地侧重于咨询与交流,而参考咨询只是作为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一种方式,不 能等同于图书馆的所有功能。再者,LivingBook有着自身无法修复的先天性缺陷, 即客观性与可信度的无法验证。目前,LivingLibrary尚不能就客观性与权威性为 出借的“图书”把关,难保读者不受到异化了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误导。对于社科 专业馆的研究型读者而言,LivingLibrary本身即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 被研究、解释。因此,社科专业馆在实施LivingLibrary活动的同时,应重视将 LivingLibrary与读者服务的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使科研人员乐于接受并积极 参与到这种服务中来。

社科专业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宗旨是:为社会科学专业读者提供尽可能 多的知识文献服务,尽可能满足其个性化和多样性需求。事实上,社科专业馆开 展LivingLibrary活动,即为实施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它的设计 起点、运行支点和目标焦点都是为科研_线的科研人员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是 “读者至上,服务为本”的延伸和升华。今后,社科专业馆须在借鉴高校 LivingLibrary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社会科学研究特点和实际的 LivingLibrary活动,为广大社科研究人员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服务。

作者简介:万亚萍(1986-),女,馆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天津, 3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