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2篇)
农业推广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2篇) 第1篇:案例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立足为行业培养高端实用人才,为我国农业 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完善了我国的研究 生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 不断提高,完全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培养新型专业人才的教学要求。如何确保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农 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群体特点 农业推广硕士属于专业性硕士,与学术性硕士相比,二者在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偏重理论和研 究,以培养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的目的不同,专业性学位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培养 适应特定行业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现阶段国内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事农业推 广和农村发展方面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农业推广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这类硕 士研究生一般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基本的从业技能,但是 学习时间有限;
另一类是直接报考参加全国统考并通过考试的全日制本科应届毕 业生,这类硕士研究生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具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较强的学习能 力,但是严重缺乏实际的农业推广实践经验。
二、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根据教 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以学生的独立分析研究为主, “师生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激发 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多维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 法[1-2]”。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的十分有效地课堂教学方式,将 案例教学引入教学实践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 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压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望,填鸭式的教学培 养出来的学生由于严重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不 能胜任独立完成实际生产操作的工作。“案例教学法是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的教 学方法,它遵循了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实现了学 生由认知客体向认知主体的转变[3]”。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将理论 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处于 被管理和被灌输的位置,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抵触和厌学心理;
案例教学则主 要是使用案例材料,通过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融入一定的实际情境之中,使学生可 以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模式凭借其形式新颖、形象 生动的优势,增强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 在相互之间的讨论分析中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地投入到 讨论之中,很容易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案例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为了更好地分析案例,得出正确 的结论,学生必须充分考虑案例中的各个事实之间的联系,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 在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对案例中存在问题的洞察力。通过对 课堂教学案例的学习与讨论,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积极开展发散 性思维分析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为参加实际生产实践工作积累了间接经验。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较快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心理条件,使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思路变得 开阔,分析问题全面而有深度。
(三)案例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分析需要有足够的分析材料才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答案。因此, 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寻找并筛选与分析案例相关的各 种材料,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自身所具备的理论 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激情。在分析案例的过 程中还会遇到与平时课本所学知识产生冲突的情况,或者是遇到以前在课堂上学 不到的知识,这些偶尔出现的特殊情况均有利于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从而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推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四)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分析,主体则是学生,案例分析过程中往往需 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来获得一个相对全面的答案,只有小组内成员相互 理解,相互包容对方的思想和观点,才能对所分析的案例最终达成一个共识,在 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逐步加强。案例教学的发言者已经不是以 老师为主,学生在分析讨论之后,还需对所得共识进行一个准确、合理的描述和 解释,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起到一定 的积极作用。
(五)案例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都提 出了较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 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能够很 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恰当地 引导学生的分析过程和步骤,调动学生积极讨论的情绪,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 恰当的梳理并及时给予提示。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 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案例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会解决课堂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其最终的 目的是要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讨论分析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思 维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的认知水平。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案例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一)推进传统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机融合 案例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与人合作的能力及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传 授相对较少;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理论 知识与实际生产实践存在一些脱钩的现象,所以往往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 战经验而不能在生产实践中独当一面。如果教学案例游离于理论之外,也很难达到通过案例深化理论的教学效果,所以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 上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才能真正做好课堂案例分析。因此目前案例教学 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方法,还只能作为传统 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方法来实施。高校应积极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以弥补传统教 学模式的不足,推动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通过教学实践找出两 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实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从传统向现代、 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
(二)提升教师对教学案例问题的设置和分析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在讨论过程中降低学生的困难度避免学生因知识不足 或缺乏人生经验而无法进行讨论[3]”,起到一个组织、引导、启发、协调和概括 的作用。因此,任课教师要实现从课堂管理向课堂引导的角色转变,不断提高完 善自身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提升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从课前的案例选择,课 中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到课后对学生表现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教师应全 程控制把握好整个案例教学的方向和节奏。“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好的教学案例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根本保障[4]”。因此,教师课前一定要精通 案例材料,对案例事件要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并结合教学要求巧妙设置适 当的案例讨论问题。高校应该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经验技巧方面的专业 指导,可以通过设立教学研究项目基金等方式,积极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能 力和特长,进行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然后通过会议报告等形式,总结和推 广卓有成效的案例教学模式。
(三)建立完善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成绩评价体系 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参与程度的高低是决定案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 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案例分析讨论中 来。在校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可以把学生课堂参与案例 讨论分析的情况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一个评定参考因素。例如学生课堂是否 积极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能否对案例进行准确地把握,能否提出创造性的答案 和解决问题方法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参考因素。鉴于每个 学生的知识结构都存在不同差异,个别学生性格内向,任课教师在选定教学案例 时,应该尽量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度较大的案例情景,同时要营造轻松和谐 的课堂气氛,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心态下进行公平的案例分析 与讨论。(四)实现课堂案例与社会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在校 学习,他们具有非常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严重缺乏专业领域 基本的实践经验。而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农业推广教师多数为学校教师,理论基础 扎实,科研能力很强,但也往往存在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尴尬局面,这与农业推 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不相符合的,完全不能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我国 农业推广硕士应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等领域相连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 于应用、强调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5-6]”。因此,在将枯 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实践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的 不仅仅是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应该考虑教学案例的时 效性和实用性,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尽量使课堂案例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选用的案例必须真实、具体、具有典型性,同时应当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 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群体特点,深入开展农业推广硕士研 究生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和创新研究,是新时期高校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形 势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新世纪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案例教学是对 传统教学观念的大胆改革和完善,随着我国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不断 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必将在不断地实践和摸索中得到逐步的改 进和修正,并对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实现我国农业推广硕 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推进作用。
第2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析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急需大量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型、应 用型、务实型、复合型农科人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体 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改善我国农业高级人才匮乏的现状。自2000 年开始招生至今,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 人才。但作为一门开设仅十余年的年轻学科,它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质 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迫在眉睫。
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 1.学生来源广,个体差异大。从我校招收的生源来看,农业推广硕士 学员大部分来自农渔业或者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其中来自农业管理一线的人员达到一半以上,其他学员有来自高校、科研和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金融等服务部门。
从就学年龄层来看,最小的二十几岁,最大的四十来岁,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 异。因此,学员在工作经历、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 目前教学课程在体系设置上存在着特色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学生自主选择性较 差等问题。
2.实践能力强,基础理论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绝大部分 是大学毕业后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且多在农渔业管理及相 关服务一线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和基础。但农业推广硕士 学员由于已离开学校多年,在理论知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基础相对薄弱,接 受新知识速度较慢,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记忆力差、注意力集中不够等问题。
3.在职读学位,时间交叉难。一方面,由于农业推广硕士学员绝大多 数来自生产和管理一线,由于工作性质、时间和地点等因素限制,很难找到统一 的实践和地点进行系统学习[1]。另一方面,虽然一手资料和实践内容充分,但 在文献查找、辅导资料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2],加之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较少、繁琐的工作又牵扯过多精力,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较低,学术素养较 差。
二、国外农科专业学位的基本做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日本,专业学位被称为“专门职学位”。法国专业学位教育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 个阶段,学生必须获得本科层次的专业学位教育学位,才能进行研究生教育, “LMD新学制”颁布前实施“高等专业学习文凭”教育,之后逐渐向“职业硕士” (MasterProfessional)教育过渡[3]。
1.以培养目标为核心的课程设置。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各学 校没有统一标准,各大学的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体系往往根据自身实际安排, 甚至有些专业差别相对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灵活性较 大。以林业硕士为例,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和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培养目标各不相 同。耶鲁大学主要培养林业经营及管理人员;
加州大学的方向是林业管理与林业 环境;
而俄勒冈州立大学更多的是对学员农业技能的培养。
2.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美国不同的学校对农科类专业学位 硕士生有不同的毕业考核要求。主要包括:完成毕业论文;
不做论文但要完成相关实践活动;
教案加口试;
完成学术报告;
修满相应学分即可等等。
3.以职业为方向的发展路径。国外学位制度中,职业学位有的归属于 研究生教育层面,有的归属于职业性工作的服务学位,可见其归属的学位体系并 不一致。例如,加拿大把农业教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和研 究为重点的代表国家农业科技教育水平的学历教育;
第二类是以职业技能培养和 训练为重点的职业教育;
第三类是以证书培训为重点的农场工人、农民的绿色证 书培训。而后两种类型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4.以工作经验为重点的师资构成。日本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没 有设立导师制,却强调必须单独设置专任教师岗位。专任教师的人数应该多于普 通的研究生教育的专任教师,通常一个专业要求在11名以上,原则上不允许其他 课程的老师兼任。并且要求专任教师中设置一定比例的有特定职业经验的工作者 (一般要求5年以上的职业经验),比如教职大学院要达到教员中的4成以上。
三、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建议 1.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在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农业推广硕 士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生基础较差,加 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农业科技最新进展的传授,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学 生来自一线的特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数偏 少、教材不特定是农业推广硕士的两大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 生及课程特点,突出重点,降低难点[4,5],加大实践应用方面的内容,增加案 例分析的教学课时。
2.教学方式。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多数课程教学,基本采用利用双 休日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平常无法上课的问题,又可使学习 内容具有连贯性。由于大部分学生在集中授课后的其他时间不在学校本地,有条 件的地区可以尝试采用远程视频,对某一办学点学生进行教学[6];
网络、电子 邮件、专门网站为授课提供了技术保障[7],使处于不同地域的师生可以进行交 流探讨,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
3.管理方法。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边工作边学习的特点,其培养管理 方式不能完全按照全日制研究生的方式进行[8],需要导师和管理人员在实践中 不断探索和总结最佳的培养模式。针对农业推广硕士生“在职”这一特点,可以采 取集中与分散、学校与单位、研究型导师与实务型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既可以区别农推广学生与学术型学生培养之间的不同,适应和满足学生理论 与实际的指导,也可以实现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和研究的指导,使得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并可以为提高学生研究水平、确保论文质量提供保障。
4.导师队伍。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关键[9]。农业推广 硕士研究的涉及面较广,学科交叉多。因此,导师队伍需要多学科结合,可以采 用以学校导师为主、一线专家为辅的双导师培养制度,导师之间能够相互配合、 共同指导、优势互补,形成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导师队伍,以便培养合格的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使农业推广硕士尽快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