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通俗化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物理体系

构建通俗化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通俗化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总感觉十分枯燥 乏味、抽象难懂,导致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使用通俗化、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创造 富有人情味的情境,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学习难点,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992-7711(2016)09-029-01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 真正成为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要 “从生活走 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然而,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 使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定律、公式时感觉很困难,一方面 由于教师过于重视物理语言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导致学生理 解上的困难;
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初中生而言,部分内容如 电学、光学相对比较抽象理解和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 在学习过后往往容易遗忘,即使没有遗忘,往往也不能准确 复述。

再有一点:老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太多放在教材本身 的分析上,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的分析缺乏足够的重 视。为了化“乏味”为“有人情味”,变“抽象难懂”为“通 俗易懂”,笔者尝试了构建通俗化物理课堂。通俗化物理课 堂就是教学过程中,在坚持科学性的同时,使用通俗化、生 活化的教学语言,创造富有人情味的情景,帮助学生突破物 理学习难点。

1. 利用遗传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的关系 在学习“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这个内容时,由于电 流、电压仅一字之差,学生常常将实验结论表述错误,例如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电流成正比”等,针对 这一现象将自变量电压,因变量电流分别与遗传现象中的父 母、孩子对应,电压类比为遗传现象中父母的容貌,那么孩 子的容貌就可以类比电流,很好地揭示了电压是自变量,电 流是因变量的本质关系,避免了错误的产生。为了使学生能 正确地用语言表述物理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同 时也增强学生的感性材料,并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所得的直 观材料材料进行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 成正确的概念,正确理解规律,把科学性与通俗性有机地统 一起来。

2. 利用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建构物理情景,帮助理解微观世界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初中生的角度看,初中学生性泼好动, 课堂上有一些可以让他们参与式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记忆和 理解一些物理知识,孩子们一定乐意参与。

通过参与式记 忆的体验式学习,既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又实现了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伴随着 这些活动,动作记忆的机制还能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初 中物理知识。

在学习“摩擦生电的原因”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到底 是由于摩擦“创造”了电荷,还是由于摩擦,使得电荷发生 了转移;
又比如,学生常常问: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上负 电,那么毛皮为啥带正电?如果毛皮和不是和橡胶棒摩擦, 而是和玻璃棒摩擦呢?结果又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 课堂上进行了专门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一把摩擦生电 的过程:
游戏:体验摩擦起电 规则:1.全班同学分为两大“集团”,两个集团中男生 和女生数量相等(如果人数不相等,则将多余的男女生请出, 当观众)。2.在两个集团边缘选取三个女生(代表电子)。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子为阳说法,所以你们男生代 表带正电的原子核,反之女生属阴代表电子,带有负电荷。

这三位女生就代表了在两种物质表面的电子,下面,你们两 个集团就开始抢夺这三个“电子”。

师:经过争夺后,得到三个女生的集团由于多出三个电 子,男女生数量不相等,于是就带了三个负电荷;
而失去了 三个女生的一方,少了三个女生,男女生数量也不相等,缺 少负电,就要显示出正电的性质,所以带了三个正电荷。该 教学手段也尝试运用于其它教学内容,例如帮助学生建立微 观世界的分子结构模型。

3. 利用物理教学,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 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 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笔者在这节课上告诉学生这个定律 不仅仅否定了永动机,而且该定律充分体现了“万物皆有理”, 物理学是研究事物内在规律,理解世界本质的自然科学。

4. 探索活用社会资源,帮助牛顿定律教学(1)牛顿第一定律的常见表述是:任何物体都要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 止。对应生活中的事例,可以解读为:在没有外界因素(外 力)的影响下,事物将保持原有的状态(匀速或静止)。生 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新常态”这些说法,事物保持的这种原 有状态,就是“常态”。事有反常必有妖,意思就是说反常 的事情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在物理范畴内,我们说“力是改 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 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2)古语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以解为施 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 支持他的人就少。而牛顿第三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相互作用 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者在哲理上是高度统一的。

物理知识由于涉及面广,内容多,同时往往需要抽象思 维的帮助,如果教师能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拾起这些点 滴,往往能突破学生抽象思维较弱这一教学瓶颈,帮助学生 构建鲜活的物理画面,形成合情合理的物理情景。但是笔者 也不得不指出,由于物理这门学科具有非常严谨的科学性, 往往使得物理老师容易陷入科学性的泥潭,使得物理课堂变 得僵硬,呆板;
有时利用以上教学手段可以物理课堂充满活力,可这一教学手段终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一种点缀,物 理课堂教学还是要也以科学性为主,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结合 的方式来进行。

[ 参 考 文 献 ]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