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理论体系内容 [自主特色的新教材体系与体例的建设方式]

自主特色的新教材体系与体例的建设方式

自主特色的新教材体系与体例的建设方式 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建设职业院校新版基础 课程教材的项目,并明确指出:该版教材应立足于本省职业 教育、普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特色,要以培养面向未来社会 发展所需要的职业人才为课程目标,并能够适应构建新型高 等职业教育架构所需要。本套数学教材作为三大基础课程教 材之一,在这一轮职业院校教材改革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创 建了具有自主特色的新教材体系与体例。下文将对该套教材 进行简要介绍。

一、核心理念 (一)致力于培养高素养的技术型人才 按照职业教育的基本含义,其培养目标是具体从事专门 技术工作的人才。目前,江苏省的各中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分 为三年制、五年制,这些学生在校学习课程的时间一般为2 年、4年,而其中的文化课程学习时间则更短。因此,各门 文化课程基本被定位成基础知识课程——或者介绍本门课 程的简单内容,或者介绍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将要用 到的具体知识。对于各门文化课程对培养学生素养(包括人 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功能过于忽略,导致未来技术型人才 在基本素养方面的缺失,而这样的缺失无形中大大地阻碍了 他们成长为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本套教材力图对此不良现状 有所冲击:通过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和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二)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数学课程主旨 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一般能力,无疑是数学课程在 培养非数学专业学生方面的重要目标。这里的一般能力指学 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其他课程学习过程中,乃至未来的 职业生涯中都需要的能力,而不是单单指从事数学活动的能 力,事实上,前者正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本套教材不以传 授相关数学知识(技能)为最主要的课程目标,而以提高学 生能力为数学课程主旨。因此,教材中更为关注培养学生“认 识事物的能力”、“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应用数 学解决问题(特别是非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 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特别是数学学习方式极 为重要。由于数学教学过程通常以数学教材作为蓝本,所以 教材的呈现方式——包括素材、体例等,与教学过程密切相 关。本套教材在有效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面做出了必要的 保障——包括具体内容的选取、学习素材的呈现,以及学习 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设计,等等。

二、教材体系 (一)教材知识体系 本次职业院校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一套适用于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课教材。本套数学 教材建设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既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也 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一套合计9册的教材体系。其中,第1~5册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共同使用,第6~ 9册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使用。具体教材知识体系如下。

第一册 集合 不等式 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三角 函数 第二册 数列 平面向量 直线与圆的方程 立体几何 统 计与概率 第三册 逻辑代数初步 算法与程序框图 数据表格信息 处理 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 第四册 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 复数 及其应用 线性规划初步 第五册 圆锥切线、极坐标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初 等函数 数学课程内容总揽(1) 第六册 极限与连续 导数与微分 不定积分 第七册 定积分 常微分方程 第八册 多元函数微积分 无穷级数 第九册 线性代数初步 概率统计(2) 数学课程内容总 揽(2) (二)具体课程内容 本套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国家职业院校数学课程大纲中 的内容结构为基本框架,结合江苏省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现 状,以及此次职业院校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确定了遴选数 学课程内容的基本思路如下:
1.以知识领域的最基本内容作为教材主体由于全套教材面向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又需 要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课程目标,因此课程内容较为“宽 泛”,所以教材中介绍相关数学学习主题时,均以学习对象 的最基本性质作为教材主体内容。

2.弱化相关知识领域的理论要求 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数学学习过程中均不以研究 专业的数学问题为主要学习目标,不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数 学逻辑结构,所以在具体课程内容的处理上,弱化相关的理 论要求。

3.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以后 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中更加有效地应用数学。这里既 包括应用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应用数学的思想和 方法。因此,本套教材极为关注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具体 做法包括:在函数、数列、向量、微积分、概率等各个知识 领域,突出应用数学解决非数学问题,特别是生活中和有关 职业领域的问题;
专门设立“解决问题”的栏目,通过典型 性问题解决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事“分析数学关系、构 建数学模型、求解问题结果”的能力。

4.优选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内容 显然,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除了具备较强的本专业技术 能力,还应当在个人的基本素养(包括人文和科学素养)方 面具备相应的基础,数学素养则无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套教材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以及课程内容特 征,在挑选具体内容时,着力在推理、定量思维、优化意识 等体现数学素养的几个方面做了相应的处理。

三、呈现体例 事实上,学什么与怎样学是分不开的。因此,此次职业 院校的教材改革及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必然相伴而行。而 从数学教材的基本定义来看,它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 蓝本——包括了学习主题、学习素材学习载体和活动环节。

因此,本套教材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以往职业院校数学教材的 固有体例——概念(法则、定理)、解释(证明)、例题、 练习、小结、复习,而采用了新颖的体例。下面以“章”结 构为例作简要介绍。

1.章前语 简要介绍本章内容特色及其背景,包括生活 背景和有关专业问题背景,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内容与 自己发展,包括专业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2.章学习目标 明确指出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要达到 的学习目标。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自 己应当能够完成的任务,获得的知识、技能等。

3.节起始语 在每一节的开始,通过承上启下式的叙述, 引出本节将要研究的数学对象。目的在于展现将要学习的内 容与已经学习的有关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提取自己知 识结构中的相关内容,从事新学习主题的探究。

4.探究 呈现一个有背景的问题(实际问题、或者数学问题),并以“由浅入深”排列的问题串形式出现,问题的 素材大多取自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实。直接目的在于:引 起学生的思考、讨论,通过解决问题,将话题引到要学习的 数学对象。事实上,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事物、 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新知 本节的数学学习对象(概念、原理、法则等)。

意图让学生明晰所研究对象的数学本质属性,对新知识获得 初步的了解。

6.例题 几个与上述数学学习主题相关的简单问题。作 用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刚刚接触的数学对象。例题可能 由不同类型的小问题组成,以使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问 题来加深对该数学对象的认识。这里提供的是一种“模仿性” 学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进一步加深理 解相关内容。

7.思考交流 提供一些有一定思考深度的问题,要求学 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从事同伴间的交流活动,以此帮助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再次深化对所学数学对象的理解。这些问题 中通常会含有“开放性问题”,比如让学生提供符合概念定 义的实例,以及可以运用所学原理、法则解决的问题等,其 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逐步养 成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的能力。

8.问题解决 提供一些需要借助刚刚建立起来的数学学 习对象解决的问题(通常是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而且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会仅仅通过“模仿性活动”就能够完成,而大 多需要通过分析问题、尝试解决思路、猜测结果和演算论证 等思考过程,以及同伴交流的方式。

9.练习 几个与例题基本相同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模 仿例题的解决过程求解他们。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熟 悉刚刚建立的数学对象,或者例题的求解方法、程序等,用 于当堂教学活动。

10.节习题 一些有不同难度的基础性问题和应用性问 题,让学生在求解过程中继续熟悉或加深对相关学习内容的 理解,通常在课后完成。

11.读一读 一篇与本章(节)内容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

题材包括数学史料、趣味典故、经典应用和新知介绍,但不 介绍特定的知识或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供有兴趣 的学生课余时欣赏品味。意图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裨 益。

12.章复习 展示本章所学内容的知识框架:本章的主要 知识和不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梳理本章的重点学习内容, 为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本章课程内容提供必要的帮助。

13.章复习题 提供一些难度不同的练习题和应用性问 题。题目分为A、B类,其中A类属于“必做题”,为所有人 均需完成的部分,B类则属于“选做题”,为有进一步学习 需求的同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