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的三有向度的策略分析
思想品德课的三有向度的策略分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实 现课程的德育价值,就是要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 的道德认识和判断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促进学 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而德育是一种尊重, 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责任,要培养完整的人,为“赢 得世界、赢得未来”做出点滴努力;
更是一种态度,勤勤恳 恳,精益求精,完善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 提升教学品质的内涵。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须尊重德育规 律,以德育价值引领课堂教学。
南通市三中的王丽老师,是2011年南通市初中思想品德 优秀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也是 2012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 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思品)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以下,笔 者以王丽老师“勇敢地承担责任”(苏教版《思想品德》八 年级)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对思想品德课德育价值的 领悟。
一、价值认同要求“有意思” 基于学生的视角,“有意思”的思想品德课堂,时间总 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没意思”的思想品德课堂,则感觉时 间漫长。相较于“没意思”,“有意思”的思想品德课堂有 三个特点:
二是“活”,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巧妙运用鲜活的教育 资源,善于激活教材文本。在王丽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视频播放”和“录音播放”,有“情境再现”和“故事延伸”, 有“小组合作”和“即兴采访”,有“考考你的智慧和勇气” 等活动环节,呈现了“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缩 小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
三是“爽”,爽快地推进学习过程,学生学得轻松踏实。
设疑启思,激活体验;
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巧用情境,创 造教材;
深度思考,情感升华;
走进生活,明理导行。王丽 老师创设的五个教学环节渐次推进,循循善诱,随性地将学 生的主体性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率真地使教育教学目标由头 脑贯彻到心灵。
“有意思”的思想品德课堂,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要, 学生自然会亲近教师,亲近课堂,也才会认同教师所讲的“道 理”,进而萌发智慧的思考,更会产生对于下一节课的强烈 期待。“有意思”是学生价值认同的基石,思想品德课堂应 该从“有意思”出发。
二、价值引领要求“有思想” 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总有一个时间差。因此,教材的逻辑 是过去式,而生活的逻辑则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教材逻 辑与生活逻辑之间的差距,正是思想品德课价值引领的触发 点和生长点。教师须用现在和未来的视角去包容和发展教材 的逻辑,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作创造性重组,扩 充教材内容的教育意义。
在王丽老师看来,“勇敢地承担责任”一课的教材逻辑有三:一是强烈的责任感,帮助我们在危急时刻理智面对自 己的责任;
二是临危不惧的态度,这是临阵不乱、勇敢承担 责任的前提;
三是将责任根植于内心,这是临危不惧、临阵 不乱的根本原因。但是,伴随着学生对于生活情境的体验与 感悟进程,生活素材的教育意义需要扩充到新的境界:“承 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勇敢承担责任的表 现。” 基于教材需要“思想”智慧,高于教材也需要“思想” 智慧,课程创新更需要“思想”智慧。将“承担责任”置于 多种情境中,真实的冲突和思想斗争迎面而来,于是,学生 就有了新的探究欲望,有了新的理性思考,有了新的道德认 同和情感共鸣,有了新的思维飞跃和智慧生成,也就有了“感 受、体验、思考、顿悟”意义上的价值引领。王丽老师利用 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传递正能量,增强学生勇担责任的意 识;
依托情境,递进分析,帮助学生感悟勇担责任的意义;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行为选择中,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担责为 荣,逃避责任为耻”的价值观念;
直面学生可能的思想矛盾, 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直 面生活化情境,努力生成“勇敢地承担责任”新的认识和体 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说 学生身边人,评学生身边事,用学生的言行丰富和完善“承 担责任”的德育内涵。
守望学生完整的生命发展的需要,思想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决定着课堂的高度,思想是价值引领的灵魂。
三、品质提升要求“有超越” 学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变化发展着 的天地,有属于自己的变化发展着的生活,有属于自己的 “近”“活”“爽”的学习诉求。于是,思想品德课的“近” “活”“爽”需要不断超越,实时跟进,适度超前。有“超 越”,才能更“有意思”,才能不断夯实价值认同的基础。
教学设计中有一个“整合素材”的环节:
冯思广:哪怕有一秒钟的犹豫,飞机必将坠入居民区。
刁娜: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下车救人,没有功夫想其他事情。
杜女士:得知儿子撞人后,一定要当面道歉。即使委屈,也 不放弃。
设问:冯思广、刁娜、杜女士是如何做到“勇敢”二字 的?(因为他们已将“责任”根植于内心) 为什么王丽老师会想到这样的安排?她的解释是:2011 版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开发、利用情境材料,通 过精心设问,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其实,“超越”只 是源于变化了的生活。
在评委眼中,王丽老师的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注重创 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中学;
注重道德认识形成,让学 生在“探究”中学;
注重道德行为养成,让学生在“做”中 学。这里的“现实”“探究”“做”都实现了出彩的“超越”。这种“超越”有其教育学观照,有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有 班级的文化建设,有学生的成熟参与,有学生素质的全面发 展。从生命的视角看,这种“超越”是对学生生命成长更好 的呵护。从发展的视角看,这种“超越”抓住了现实与未来 的差距,发现学生发展的未来,从而找到德育发展的真正方 向。这种“超越”彰显了德育生命力,立足生活,对话生活, 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带来的软弱无力,又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 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