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抒情散文 母亲抒情散文

母亲抒情散文

母亲抒情散文 母爱是一种无私的力量,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中,虽然它 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成长.下面是小编整理一篇关于母亲的美的 文章。

母亲的美丽 母亲年轻时就是个美人胚子,虽不属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却具大 家闺秀之隽秀,典雅之美。托尔斯泰说;“女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 母亲两者兼备. 每次下班回家,看见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厨房忙碌着,当一盘盘热腾腾, 香喷喷的饭菜摆放在桌上时,泪水在我眼眶里打转。心头在一阵阵发紧,母亲老 了,她也需要呵护。

(记得我只有一岁左右)刚学会走路,一次高烧以后就不能下地走路了。

母亲带我去看医生,医院诊断的结果是小儿麻痹症。父亲长年出差,母亲弱小的 身躯背着我四处求医。小时候的我很认生,除了母亲谁都抱不了我,看不见她, 我就哇哇大哭,连上厕所都跟打仗似的。只要听说哪个医院能医治这病,母亲就 背着我到哪里,中、西药、针灸,针灸时她也一直在旁边守着我,不允许医生给 我针灸脚心,说这样医好了以后走路都有点跛。外加用中药水洗澡,每天洗几次, 那些日子把母亲折磨的枯瘦如柴。她既要上班还要照顾哥哥和我,在她精心照顾 和呵护下,我奇迹般的好了起来,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当我们刚学会拿筷子吃饭。母亲教我们怎样拿筷子吃饭,食指不能翘, 夹菜不可以满碗抄,碗里的饭粒要吃干净。吃要有吃像,既要敬老,还要懂得谦 让。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妇女叫朋友人随路给她儿子送糖果, 朋友问她,你儿子长什么样,那妇女回答:“你看操场最乖的那个就是我儿子.” 事后,妇女问那朋友东西是否送到孩子手里了,那人说:“送了,你不是说送给 最乖的那个吗我觉得我自己的孩子最乖,所以就把糖果给我儿子了,”别人的家长 总觉得自己家孩子最乖,我们的家长,总是让我们找自己的不足。

母亲的教育非常严格,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允许我们带回家。在外面更不能惹是生非。如果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母亲不问理由,总是先教育我们一 番。她的口头禅:“要管先管好自己,”我宁愿遇事找老师,起码老师会袒护我一 些。母亲对我们的严厉远近闻名,我们曾经迷惑过自己到底是不是母亲生的孩子 父亲经常出差,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身上。后来有了弟弟妹妹, 经济非常拮据。母亲既要照顾年迈的外公,还有长年生病的奶奶也被母亲接来治 疗照顾。那些农村的亲戚,能够帮助一点或者救济些她都会做。

家里亲戚每个月都会有人来,走时总是会有东西拿走,衣物、馒头、 燃料等。那时,母亲单位的馒头是凭票供应的,只有特殊工种的人才有,我们也不能 经常吃到,有时还是母亲单位的叔叔阿姨买给我们吃的。

父亲的同事经常有人到我家蹭饭打牙祭的。那些刚从农村出来的或者 是家境不好的都得到过父母的照顾。他们用自己嘴里省下的粮,为那些同事操办 婚礼等。我们也喜欢有客人来,这样家里就会改善伙食。同事的孩子到我们家假 度过的那些节假日,母亲胜过对自己的亲生的。记得有小朋友生病了拉肚拉在床 上,母亲不厌其烦的照顾他(她),换洗床单,洗澡,缝、补、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那艰苦的岁月,很多东西都是要都凭票供应的。农村的人总觉得城 市里的人生活的很好,根根表叔叔在我们家呆了一段时间就跑掉了,德众表叔说 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大米省给他吃了,我们就吃着杂粮。

那时母亲上班非常繁忙,三班倒。母亲上白班没有时间回家做饭,就 在单位做萝卜闷饭,吃萝卜还有一首流传至今的童遥:“红萝卜蜜蜜甜,吃了萝 卜好过年.”或者是菜稀饭、冬瓜饭,母亲对我们说,吃了冬瓜好哇,眼睛以后会 很明亮,你想看多远就看多远,母亲把有营养的东西和肉首先满足奶奶,给奶奶 开小灶,奶奶心疼我们,等母亲上班以后,奶奶又留一些给我们吃。

奶奶住院期间,母亲每天都到医院照顾奶奶,给她洗澡擦脸 ,端屎端尿。

累得实在撑不下去了,把表叔从老家叫来一起照顾奶奶,奶奶在医院最后的日子, 医生告诉母亲叫她别再浪费钱了,表叔也哭着求母亲,母亲谁的话都没有听,坚持 要求医生用最好的药,尽最大的努力医治,奶奶快咽气那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当时我只有七八岁,放学后,我背起书包欢快回家时,刚到家门口,发现家里围满 了人,我扒开人缝往里,看见奶奶躺床上在那里手不停的来回挥动,吓得我躲进 厨房哭着偷偷看,奶奶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来回掐着(后来听说是在掐算等待亲 人的归期)母亲一边喂奶奶白糖开水,一边叫着奶奶;“妈:你喝点水吧”!那时奶奶已经说不出话来,看见奶奶如此痛苦的表情,母亲流着泪, 一直陪在奶奶身边,后来有老人不知道对母亲说了什么,母亲又凑到奶奶耳边说 话,奶奶才闭上了眼睛。那时通讯非常不方便,等父亲接到奶奶病危的电报,奶 奶已经过世了。父亲是带着奶奶的棺材板回家的。在那艰苦年代的岁月里,母亲 坚决果断的选择了亲情而不是金钱,让我们明白了生命和亲情的可贵,是金钱无 可替代的,母亲弱小的肩能够撑起一片天(挑起一座山)。

父亲生病住院期间,我们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时间有限。母亲无 微不至的照顾父亲,经常是自己一个人啃面包和馒头,父亲生病期间像孩子一样任 性,也不忌嘴,想吃辣的,或者甜的,母亲像哄孩子那样,弄点辣的和不辣的,然后综 合一下,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就少放一点点, 再不行又放一点点,母亲永远是父亲 病中的药粒,手中的蜜罐。

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在香港医院抢救到去世,母亲对我们说:“如果那时 刻真的到来了,你们要坚强,一定要忍住别让眼泪流下来,别让你们爸爸看见你们 哭,这样他会不舍,会有牵挂的,你们都给他念阿弥陀,让他早往西方极乐世界.”父 亲走以后,母亲就天天吃斋念佛为父亲超度,对父亲的爱母亲用那一声声"阿弥陀, 娑婆世界,三藐三菩提”来寄托,她相信父亲所在的地方就是天堂,(母亲用她) 特有的方式去感应父亲。

我曾经问过母亲怎样看上父亲的母亲微笑着带开玩笑回答:“就是看 上你父亲的耳朵不好使,这样减少吵架的机率”。后来母亲定居在北京的老同事说 起父母初次见面的场景,那天下着雨,那阿姨向别人借的一把伞和我母亲一起去见 我父亲的,然后伞被风刮坏了,还赔了别人一把伞,那阿姨说到这里时,我看见母亲 一脸的幸福。

母亲告诉我们仙人球和昙花是在什么时间开花的。为了等待那个时刻 的到来,我们全家人齐动手,把花搬到家里,然后端坐好,屏住呼吸,攒足耐性, 等待花开。(当它一颤一颤的抖动身姿,傲视群芳,欣然绽放时,)是母亲让我们 见证了生命的过程,我们才知道等待也是一种凝重 (厚重)、一种姿态、一种美 丽。花开瞬间的美也是一种气节、一种精神,增加了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 的态度的认知,让我们懂得了感恩。花样年华这词就是对每个人成长过程的见证, 无论命运怎样,曾经我们和那些鲜花一样绚丽绽放过。前不久遇到父亲生前的好友,他对我们说起几十年前的事。因生活所 迫,他到母亲工作的那地方去买了两头奶牛,母亲对人的好和贤惠,他永生难忘, 铭记于心。(那时做买卖被抓到会被当做投机份子,况且还是政府官员)。母亲目 送了他一程又一程,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只能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帮助一个人。

离别时那份担心的目光,被往后的岁月拉的老长老长,远远的摄人心酸的泪,他 说母亲是他见过的女人中最受人敬重、最贤惠、最美丽的女人。当他得知母亲70 寿辰时,赋诗一首:
雪发霜鬓七十龄, 贤妻良母实堪称。

俭勤恭让温良雅, 挂在青天是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