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朝最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汉朝有名的历史故事

中国汉朝最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中国汉朝最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汉朝著名的历史故事篇一:敢对权贵下狠手 汉景帝七年(前 150年),郅都迁升为中尉,掌管京师治安,亲领北军。

他执法不阿,从不趋炎附势,或视权臣脸色行事。皇亲国戚、功臣列侯犯法,郅 都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列侯宗室对部都是又恨又慎,见他皆侧目而视, 背后称他为“苍鹰”,喻指他执法异常凶猛。

当今“廉政”一词频繁见诸报章,追本溯源,其本来的涵义与“廉正”相 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

《晏子春秋》记载说:“(齐)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 晏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污涂,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 也。’”晏子以水的品性比喻为政之德,认为只有像水那样保持至清之德,才能涤 除尘垢,使政治永远保持清明公正。(图:汉景帝时郅都以严酷闻名) 专讲古代政制的儒家经典《周礼》则主张从六个方面考核官吏的廉德, 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称为“六计”。就是说,一个官员必 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品格才算“廉”。这实际上已 经是较为成熟的廉政制度设计了。

而《论语·颜渊》则记载了儒家创始人孔子关于“政”的一个非常恰当 的诠释。他在回答季康子问“政”时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也即政 治的根本要义就是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如果执政者带头做到公正无私,下面的 官员就不敢以权谋私了。由此可见,古人所谓“廉政”的本来涵义,指的是清廉公 正的政治。

由于民众对暴政的反抗及对善政、仁政的追求与拥护,也由于历代进 步思想家对天下为公、以民为本、仁政德治、勤政爱民、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等 等朴素民主思想与道德人文思想的坚持与弘扬,因而在中国政治传统中形成了一 个优秀的廉政传统,并且涌现了许多真儒、清官和廉吏,西汉的郅都就是其中一 位。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郅都为有史以来“酷吏”第一人。值得注意的是,汉时的“酷吏”是不能和后来的来俊臣之流等同视之。汉时的“酷吏”之“酷”在 于他们对权势从不手软,执法如山。郅都为官忠于职守,公正清廉,对内不畏强 暴,敢于捶扑豪强权贵;对外积极抵御外侮,使匈奴闻名丧胆。郅都被时人称为 酷吏“苍鹰”,而后人誉他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

张庆捷《三晋历史人物》中对郅都事迹有精彩描述。汉文帝时,郅都 踏入仕途,初任郎官,为文帝侍从。汉景帝继位,郅都被晋为中郎将。他性格耿 直,“敢直谏”,也能抛开情面,“面折大臣于朝”。很快便得到汉景帝的重视。

汉初,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横行乡里,目无国法。济南 郡的闲 氏家强,仗着宗族户多人众,称霸地方,屡与官府作难。地方官循于常法,“莫 能制”,于是汉景帝拜郅都为济南太守。郅都采取以暴制暴的酷烈手段,到任即 捕杀闲氏首恶,推行严法,开西汉以严厉手段打击豪强之先河。济南郡首恶被诛, “余皆股栗”,不敢再与官府对抗。他在任一年多,号称难治的济南,形势非常安 定,“郡中不拾遗”。郅都雷厉风行地摧折济南豪强,影响极大。

汉景帝七年(前 150年),郅都迁升为中尉,掌管京师治安,亲领北军。

他执法不阿,从不趋炎附势,或视权臣脸色行事。皇亲国戚、功臣列侯犯法,郅 都不论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惩之。列侯宗室对部都是又恨又慎,见他皆侧目而视, 背后称他为“苍鹰”,喻指他执法异常凶猛。

汉景帝原太子刘荣,因其母栗姬失宠被废为临江王。汉景帝中元二年 (前 148年),他又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 严,刘荣恐惧,请求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景帝谢罪,郅都不许。窦太后堂侄 魏其侯窦婴派人悄悄送给一刘荣刀笔,刘荣向景帝写信谢罪后,在中尉府自杀。

窦太后闻讯大怒,深恨郅都不肯宽容,责景帝将他免官还家。

汉朝著名的历史故事篇二:刘邦斩蛇的故事 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 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 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
“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 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月色苍茫,小径蜿蜒。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 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 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 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 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 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 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 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 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 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

传说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 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 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 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 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沛县弟子听 说后都愿意归附他。刘邦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 立为沛公,扯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汉朝著名的历史故事篇三:刘秀重振汉王朝 王莽的主力已经给消灭了,主要的地盘只剩下长安和洛阳两个大城。

弘农(在今河南)郡长官王宪干脆投降了汉军,不少豪强大族也跟着王宪去打长安。

他们在城里城外到处放火。王莽穿着礼服,拿着一把短刀,坐在前殿,死守着六 十万斤黄金和别的珍宝。

第二天,火烧到前殿来了。大臣们扶着王莽躲到太液池里的渐台。太 阳下山时,起义军打进了渐台,把王莽杀了。王宪找到了玉玺,穿上王莽穿过的 龙袍,戴上王莽戴过的冠冕,做起皇帝来了。

刘玄派来的人收了玉玺,把王宪拿来办罪。刘玄最不放心的是刘秀。

他先想个法子叫他带人到洛阳去修宫殿,以备迁都;后来又支使他以大司马的身 份代表刘玄去安抚河北的各路人马。刘秀到了河北,那里的算命先生王郎自封皇帝,被刘秀灭了。刘秀在河北吃了很多苦,有时连一口饭都吃不上。他联合反王 郎的武装,又打败了另一支铜马起义军,把自己的军队扩充到几十万人。

这时,全国各地起义军和豪强武装自封皇帝的不少。其中,最主要的 皇帝有:汉军的刘玄;赤眉军的领袖樊崇立汉宗室的一个十五岁的放牛娃刘盆子 为帝;还有在成都的公孙述。刘秀有两个心腹;一个叫冯异,原是王莽手下的一名 将军,后归附了刘秀,他在行军休息时总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所以人称“大树 将军”;另一个是刘秀念太学时的同学邓禹。这两个人都叫刘秀自立为皇帝,统一 天下。于是,公元25年,三十一岁的刘秀登基了,就是东汉的汉光武皇帝。

汉光武派“大树将军”冯异去打洛阳的汉军;另分三万人马给邓禹去打 赤眉军。可是邓禹带了三万人马却不去打长安。他先打上郡等三个郡,去弄牲口、 粮草;让长安的刘玄和赤眉火拼后,再去消灭这两支起义军。刘秀平定了燕、赵 就回过头来攻打洛阳。他打了几个月也没有攻下。

这时,赤眉军打着汉天子刘盆子的旗号,来征伐刘玄,打进了长安城。

刘玄带着妻子和宫女们从北门逃出去了。赤眉军传令刘玄赶快投降。刘玄只得向 刘盆子奉上了玉玺,刘盆子封他为长沙王。刘玄完蛋后,刘秀就劝降了洛阳的汉 军。从此,他就把洛阳作为京都(洛阳在长安东边,所以后汉也叫东汉)。

赤眉军在长安城里把粮食吃光了。樊崇只得带着几十万大军向西流亡, 不料碰到了暴风雪,冻死了不少人马。万不得已,他再折回长安时,邓禹的兵马 已经进了长安。邓禹立刻发兵去攻打,想不到打了个败仗,连长安也丢了。汉光 武帝刘秀连忙派冯异带着一队兵马去代替邓禹,并嘱咐冯异说:“长安一带老百 姓已经穷到了极点,将军这次去征伐,要是赤眉肯投降,就让士兵都回家去种地, 最要紧的是安定人心,不要随便杀人。” 冯异带着军队去了。汉光武帝又给邓禹下诏书说:“千万别死拼。赤 眉没有粮食,一定会到东边来的。你赶快回来。” 冯异到了长安,把人马埋伏好,就向赤眉军下战书。赤眉军一上阵就 中了埋伏,拼死拼活打了一天,死伤了一大半。冯异让一些士兵也在眉毛上涂上 红颜色,打扮成赤眉的士兵,混进赤眉的队伍。赤眉军正进退两难,冯异叫将士 们大叫大喊:“赶快投降!投降不杀!” 赤眉军一下子军心大乱,被解除了武装。剩下的十几万赤眉军由樊崇带着,向东开走了。汉光武帝率领大军布 置好埋伏,等赤眉军一过来,就把他们团团围住。樊崇没法走脱,派人向汉光武 帝求和。汉光武帝下令让他们投降,樊崇就带着刘盆子去见汉光武帝,乖乖投降 了。

汉光武帝吩咐赶紧做饭、做菜,让十多万赤眉兵吃一顿好的。接着, 汉光武帝把樊崇他们带到了洛阳,送他们田地房屋,给他们官做。但没到几个月 工夫,就拿谋反的罪名把他们杀了。

推翻新朝的绿林、赤眉这两支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到这时候,都给汉 光武帝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