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习地环境人才培养]

校外实习地环境人才培养

校外实习地环境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知识与技能、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及其办学规模的迅速 增大,由于经费、场地、设备、体制、机制等原因的影响, 高校的实践教学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特别是校外实习,普 遍存在基地少、执行难等困惑,导致“教、学、做”分离、 供需脱节,企业用人出现“有人用不上,要用找不到”的现 象。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削弱、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造 成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不强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 因。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当代青年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 民群众学习”,意义重大而深远。地方高校是培养服务于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4-5],必须重 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力培养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1实习基地的功能实习基地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这一目标来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室与实习基地、理论教师 与实习教师等方面的资 源,提高实习效果。实习基地建设不仅要加强设备等硬 件的建设,还要注重学生能力训练、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 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等相关功能的有机融合。

1.1能力训练功能专业性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点[6]。专业性教育中实践教学占有较大的比重。

学生对一项技能或能力的掌握,总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的过 程,这个过程需要多次反复的训练。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在 校学习期间提供实践教学、单项技能、岗位技能、关键能力 培养等能力训练环境[7-10]。对于地方理工科高校而 言,大多具有行业背景,其本科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尤为 明显,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性也非常明确。因此,校外实 习基地建设,对于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彰显地方特色、实现 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可以 有效弥补学校教育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了解专 业、了解社会、了解自我的真实环境;
同时,学校可以及时 了解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规格要求,不断修 正人才培养目标,侧重社会需求的能力训练,从而实现学校 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1.2产学研结合功能校外实习基地是高校连接社会的 桥梁和合作办学的重要平台。随着高等教育功能和价值的不 断显现,高等教育早已走出“象牙塔”而进入社会的中心舞 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举办者、 实施者,自然要打开校门走向社会、进入行业企业,校外实 习基地的建立就是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教 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实习基地一般具有专业 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校企 双方互相了解彼此需求搭建桥梁。高校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活动,派出教师 和学生参与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工作,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 与生产、服务过程,尽可能让他们以生产者和服务者的真实 身份从事实训、实习活动,以实现“产、学、研”的密切结 合[11]。

1.3职业素养培育功能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实 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动手 能力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12], 也是地方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校外实 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施工 现场,不仅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场”,也是学生长 见识、增才干、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验场”,更是学生规范 化职业技能和素养的“训练场”。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不 但要完成基本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综 合性、创新性的实习项目和实践内容,在提高学生设计能力、 实际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其原则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涉及人财物的投入和选点难、建设周 期长、教学管理和教学内容相对复杂等问题。因此,对于校 外实习基地建设,必须明确思路、坚持原则。地方理工科高 校具有区域性(地方性)、行业性的特征和背景,服务地方是其基本的办学定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必须“立足地方, 依托行业”;
实践教学内容的计划性、规定性、实践性和研 究性,要求实习基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必须考虑实习基地 建设的复杂性及其对所在区域和单位可能造成的影响。由此, 桂林理工大学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归纳为:立足 地方,依托行业,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前提,整合优势 资源,构建“互利共赢”合作机制,确保校外实习基地在人 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应建设基本思路,总结相应的建 设原则如下。2.1实用性原则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实习的 场所,必须以实用、够用为基本原则,能够按照人才培养计 划,承担相应的实习任务、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且交通方便、 生活和安全有保障,利于低成本运行。

2.2层次性原则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同年级、不同 阶段,实习的内容和类别各不相同,必须根据不同的类别和 实习要求,有所侧重地建立不同的实习基地,如认识实习基 地、生产实习基地、毕业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创新基地等。

2.3稳定性原则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 基本前提和保证,实习基地的设施、条件直接影响着实习教 学质量。而设施、条件建设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基地 建设的过程性和长期性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13]。稳定性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

2.4先进性原则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周期性客观上要 求实习基地具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理念,且在同类企业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既可弥补学校大型和新型仪器设 备及其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的不足或缺陷,也有利于学生通 过实习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先进的技术、设备、标准及其管 理思想和企业文化,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 撑。

2.5互利性原则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度重视的安 全生产,企业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利益。俗话说:强扭的瓜不 甜。学校必须充分尊重企业的意愿,尊重实践性教学的基本 规律,发挥实践性教学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性作用, 在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提供科技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学校 人才培养计划、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发 展需求的融通对接。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 作为地方性的理工科高校,桂林理工大学立足广西,面 向西部,服务全国,致力于培养“爱学习、勤思考、擅动手、 能力强”的工程型创新人才。其环境学科立足西部特色行业, 将“水特色”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提 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三段递进式”实 习基地建设模式,带动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5个转 变”。

3.1校企合作机制的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校企合作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政策法规的健全程度、校企合 作的基础和条件的完备程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短期经济功能与学校长期教育功能的不同会导致缺乏合作基础,从而衍 生高校乞求合作的“消耗型实训”过度商业化实践教学倾向。

桂林理工大学找准与企业共同的或相近的目标有共同利益, 形成“以服务为前提、共赢为目标、整合资源为重点、培养 人才为根本”的校企双赢的有效驱动机制:企业利用学校教 育、科研优势,获得科技服务、技术咨询、科研开发、成果 转化和员工培训等服务,同时通过基地建设与教学运行可以 第一时间获得学校培养学生质量情况,获得招聘优秀人才的 优先权;
学校借助企业的资源、力量确保实践办学水平,同 时通过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展示其办学质量,增强企业对 学校的认可度,实现向“经营型实训”转变。校企双方优质 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校企双赢且利益最大化,确保基地 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此合作机制下, 我校先后成功地在广西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桂林市排水公 司等具地方特色的生产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31 处。

3.2管理体制的转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 较为广泛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创新管理体制。桂林 理工大学建立了校内分管副校长负责,二级学院分管副院长 问责的校企合作的组织协调机制,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 联盟协议,明确规范化目标管理制度,成立了由二级学院领 导、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企校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践教 学计划和实施方案,邀请经验丰富的校外实习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课时安排”、“实习阶段实践教学实施方法”、 “课程(含实习)优化设置”等相关讨论,不断优化学生实 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使之更加符合人才培养需要, 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同时在所涉及的学科有关教研室 抽调教师,联合成立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小组,直接 接受二级学院分管副院长的领导,负责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 学效果督导、问题反馈与解决等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3.3师资队伍结构的转变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但受地理位置、学 校品牌、教育经费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师资队伍水平相对较 低,也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很难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 任。因此,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发挥企事业导师工程实践 经验丰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特长,可建设一批稳定的 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桂林理 工大学环境学科以做强了的“水文章”优势为特色吸引企业 合作,如与广西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地方生产单位签订了“卓 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合作培养协议,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 实践中,建立教师顶岗交流制度,充分利用行业企业人才优 势,安排其优秀技术骨干联合指导生产实习,学校教师(特 别是青年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把理论 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还可以在实习、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
企业利用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开展 企业员工职称、岗位上岗证书等各种培训,达到了校企双赢 的建设目标,学校藉此构建一支理论扎实、工程经验丰富的 校内外结合的优质实践教学队伍。

3.4实践教学方案的转变现代企业特别强调的责任意 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协作能力、适应 能力、自控能力、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等,这些都不能单靠 传授或演示所能获得,都需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实践养成。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 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点以及全国特色专业建设点。借此平 台,从新生入校开始设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 班,给予充分政策倾斜支持,将专业核心课程“水质工程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以及国家精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的部分到实习基 地讲授,实行“设计―施工―运行”全过程教学,让学生在 生产单位跟班,开展进水水质、出水水质、污水处理、故障 处理等具体生产操作。实现从单纯“教中学”向“做中学” 的转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将 桂林七里店污水净化厂、荔浦电镀废水处理厂、桂林世外桃 源污水处理站等的工艺改造,由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建 设成校外科研实习点,并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所、环境工 程研究所等校属科研机构为企业的服务优势,拓展科研为学 生应用能力培养功能,以企业的课题作为学生实习命题,在校外企业形成“学习岛”,实地开展科研项目企业化管理的 模式探索。学校教师、学生进入企业的研发中心,开展产品 开发工作等科研服务,使教学型实训逐步向生产型实训转变, 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实现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目标。

3.5实践教学考核的转变传统教学考核均为结果考核, 侧重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卷面体现。为了确保学生校外实习效 果达到人才培养的预期根本目的,必须相应强化配套的实习 考核制度,切实体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校外实习考核 内容分为两大类别:(1)认识实习(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厂、 工业废水处理站的现场参观等),通过学生现场表现、笔记、 实习小结等,着重考核学生“好学”和“好思”能力的获取 情况;
(2)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主要为进入企业顶岗实 习、在“学习岛”开展科研命题实习),则通过现场生产操 作、理论知识考试和现场提问答辩等多种形式,在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学习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应用及其价值观 等方面开展全面考查。考核的方法是由指导教师和校外实习 基地派出技术骨干联合组成考核小组在现场进行考核,注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探究过程,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 验,着重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结束语 总之,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学科通过校企联合建设高质量 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了适宜地方高校高 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 了学科的整体实力。其中,“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是 2008年教育部首批2个环境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之一,“水污染控制工程”于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 程,水污染控制教学团队于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 2009年所在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 号,环境工程专业于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 点,2011年环境工程专业被列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 师培养试点专业。学校连续11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 业工作先进单位,并在2009年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5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 一次就业率年均达90%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 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