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与研究
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与研究 《包装设计》是为培养学生具有包装视觉设计、容器造型设计以及包 装结构设计能力的一门综合设计类课程,纵观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多样化综合化日益明显,这就给广告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一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 应用型人才。我国的包装设计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积累_些 经验,但广告学专业教学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将包装设计教育做到与时俱进, 成为其教学体系中课程建设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成为保证教学质量,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一、包装设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包装设计》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中是属于典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制作 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视觉传达中包装设计的审美性, 还要注意在实践环节中包装的实用性。实用性和审美性两方面的不可只重其否则 容易形成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比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形成只从 装饰的角度出发,满足视觉享受而丢弃了实用价值;或一味追求实用性而产生功能 主义非人性化的弊端。尤其在广告学专业中,包装设计教学必然需结合专业特性, 结合其广告传播以及市场需求展开。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中,系统性规范性贯穿其中。包装设计课程设计 通常按部就班从包装基本形态到应用设计逐步进行。但在结合广告学专业特性, 尤其要求审美与使用结合的前提下,若仍一成不变得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 果将会大打折扣。包装设计如何面向传统和未来,不仅要培养学生设计审美的水 平,但也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方面进行包装设计创造力的教学。
我们需要认清专业课堂教学与课程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的关系。市场发 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当下社会实际状况。包装设计课程中有许多细微 的环节并没有做到从市场、实用以及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包装设计,比如学生对包 装材料认识的缺失一相当部分可利用材料已经成熟运作在产品包装中,但在专业 实践教学中并没有更新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当然也无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包装设计课程不仅要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先进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可操 作性以及设计教学与市场研究的关系。
二、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的建议(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包装设计是与市场及产品非常贴合的课程,这需要我们在包装设计课 程过程中加强对市场的勘探了解。作为以现代设计为导向的设计课程,不论我们 在设计理论中,还是实践操作中,现代包装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都要了然于心, 而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发展不断跟进的。这也是对于设计类课程教学来说最基本的 要求之_。这并不是简单的几分问卷调查,也不是纸上谈兵,这需要在教学过程 中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市场发展,还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包 装设计的现代化,做到包装的超前设计。
课程教学需要把握包装设计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包装设计并非孤立 地做好保护产品和视觉美观就够了,它在广告学专业中是作为_个环节一个链条 存在的。课程教学需要带动学生宏观得观察包装设计的意义并思考包装设计要与 企业品牌的关系,将包装设计课程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
将“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注入教学设计。“绿色包装”等环保 观念在包装设计发展中常被提及,实际上有些设计也已经将此付诸市场。但如何 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还是一个挑战。有些学生在错误的引 导下盲目地追求“绿色包装”结果导致设计成品甚至比非“绿色”更昂贵。这种形式 主义在教学中确实需要我们深思,正确引导,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要想为学生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丰富的知识内容教学与 实践制作教学视作同等重要。包装设计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地实践操作,包 装设计教学并不能止于学生的电脑样稿或者手绘概念图,它需要学生熟悉相应的 材料和工艺,熟悉包装制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尤其是在课程中后期,实践制作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学生是否将包装理论知识转化成设计能力并提高 了设计素养,最终这些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将有利于他们今后所面临的实际问 题。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之前,学生通常已经完成了立体构成、版式设计、 图形创意等基础课程,但多对包装设计的认识比较局限,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贴合广告学专业特性并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学习。比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参观工厂包装外形印刷流程的方式强调包装设计中印刷类知识,并展示其 制作工艺和材料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还可以结合已完成的广告学相关联课程引 发学生深入设计的欲望。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参加包装设计类比赛,提高学生对 包装设计的积极性。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将课堂成绩与实践环节考核相结合,不仅 把教学局限在课堂上校园内,更要引导学生将包装设计延展到生活中社会中。
广告学专业中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并需要不断提高 完善的工程,要培养出富有创新力、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及教学必须 不断地探讨创新型的有效模式,加快理论转化设计能力的进程,适应21世纪社会 对设计人才全面素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