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有哪些特点【大学体育教学特点及创新6篇】

大学体育教学特点及创新6篇

大学体育教学特点及创新6篇 第一篇: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摘要】随着社会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民众观念的改变, 国内的教育行业和教学理念也和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素质 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体育课程也逐渐登上了教 学舞台,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关注大学体育课程设计的方法及特征,提升体育教学 质量成为了大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学生;
体育课程;
教学特点;
发展规律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发展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高 校校园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批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强的 大学毕业生,但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却成为了他们投入 社会实践的阻碍,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 重视体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

1体育教学的主要概念 体育和其他课程不同,相较于其他课程的稳定性,体育 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灵活性的特征,这也进一步说明,体 育教学的定义往往不局限于一处,而是多样化的。《体育概 论》一书当中提出:“体育教学实际上是有关教师依据课程 标准和国家要求来对学生体能进行综合锻炼,促进他们身心 健康”的这样一门课程,而书中强调体育的综合性特征,要 求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结合每位学生身体条件特征来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以此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也展示出灵活生动的特点。教 学目标的内容又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初步了解 生理卫生以及营养保健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体育卫生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自主学习意识;
第二,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努力进取的态度,让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和综合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第三,培养学生面对压力绝不放 松的坚韧态度,顽强意志力的基础上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第 四,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1]。而 要想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体育教师和高校校园在开 展教学任务和设计课程的同时关注到三个问题:首先,教师 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将培育德行和培育心灵结合在一起,体 育课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健康的主要场所,也是为学生排忧解 难,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其次,真正重视起对学生身 体素质的培养,把学生的终身素质发展和学生的身体健康结 合在一起。最后,体育教师在培育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把学 科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进而实现最优的体育课程教 学质量。

2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就目前来说,国内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之前相比有了 较大程度的区别,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 化的趋势,这实际上是对过去教育教学活动的继承和发展, 通过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内容,建立起高校体育课程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实现更 高的教学目标做下了铺垫。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的 实际情况为中心,关注体育中心知识的灌输和讲解,尽最大 可能的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方法上,新的体育 课程教学仍旧沿用原有的教育教学思路,以班级群体为主要 形式来进行授课,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也让 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使得学生更加透彻的了 解到相关的体育知识和学会简单的体育技巧,进而尽可能促 进教学的合理化和规范化。然而多数高校的体育课堂还是存 在局限性,传统教学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在教学活动中 忽略学生的作用,只采用单纯讲解的方式来促进教学活动,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促成体育教学综合目标的提升和 教学内容的完成,而且还会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厌倦情绪, 长此以往不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体育教师在完成教学 任务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会 对学生体育综合素养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而现如今国内高校 学子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对他们成长成才极为不利,对此, 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更加重视起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达 到体育课程教学的最优效果。

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 正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样,体育教学课程也存在一 定的规律性。也就是说,相关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同 时,需要遵循其一般发展规律及其特色。而体育课程中的一般发展规律体现在三个方面:
3.1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体育教学课程面向的教学群体一般是学生,而学生的身 心健康发展特点也有其规律性,例如,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 课程和大学时期学生的体育课程,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 目标还是教学任务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 方法也各具特色。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 的学生身心特点来设计出适合他们生长规律的教学方法,并 结合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实际表现情况来对教学方法进行 改善,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能够迎合学生的 身体适应能力和生理体制状况。

3.2教授和学习的辩证统一 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协调好学生学习和教 师讲课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体育教师在 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从关注到学 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开始,在体育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 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只有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 完成教学任务,才能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条件。

3.3教学内容和任务的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任 务实际上等同于教学目标,是需要体育教师完成并完善的主 要依据和方案重点,而教学内容更侧重于体育教师的实际教 学效果。体育教师要想完成有关的教学任务需要借助教学内容来实现,这就要求有关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考虑到 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给出解决措施,在教学内容开展的时 候也要贯彻教学任务的内容,以此来达到二者相辅相成的效 果,改善原有的教学环境,共同促进体育课程的整体教学效 果。

4结束语 大学阶段的体育课程应当同社会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 学校自身的条件等这些要求结合在一起,加强对体育教学的 投入力,加大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入理解,为提高学生的综 合体育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从根本上继承和发展中国 体育特色,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罗曦光.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综述[J].中国 科技信息,2008,(08):238-239. 第二篇: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 【关键词】大学体育;
课程改革;
发展趋势;
对策 在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中,体育课程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组 成部分。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 思想意志得到提升,其是我国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探求大学体育的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 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于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是非常关 键的。

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一)体育课程内容生活化 体育课程是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体 育课程生活化是大学体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课 程的生活化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贴近生活,另一方 面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生活化的体育课程可以降低学 生对体育课程的排斥心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享 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这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多样化与个性化 培养高素质的全方位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 作为大学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课程教育也不例外。对于 不同高校而言,其体育课程设置往往是不同的,对于个人而 言,其对体育课程的喜好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体育课程教 育改革如果想实现更好的发展,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多元 化、多样化,以满足更多人的发展需求。体育课程设置的多 样化与多元化要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在体质 上,还要在精神与心理层次上[2]。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重视 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这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生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对健康这一概念也有了新的追求。现代健康的标准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身体健康的范围,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体育课程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身 体素质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大学时期的 学生多数正处于青春期时期,其心理会发生许多较大的改变, 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心理教育、人格健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 可以促进学生坚强意志的培养,塑造优秀的人格。所以说, 将心理教育纳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是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 义的。

二、完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仍然是沿用传统的统 一教课模式。学生进行大二、大三阶段学习之后,可以自主 选择要上的体育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学生虽然 选择了某些课程但是由于学校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限制, 不能如愿上自己的所选课程,最终被“调剂”,这不利于学 生个人兴趣的发展。而且,高校体育课程时间上的设置也有 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一周不足6h的运动时间,对于学生来说 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课学习也没有达到一个持续性的效果, 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丰富课堂 教学模式,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是非 常有必要的。此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还需要增设相应体 质健康测试标准,如果学生在这一环节达不到标准要求,则需要重新进行基础性的身体锻炼,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身体 素质。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制度 制度是一切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的基础,对于大学体育教 学改革而言,制度的制定尤为关键。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 度,可以使大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有章可循。同时,完善的体 育教学评价制度对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保证体育教 学的效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知道,在体育教学中, 其所涉及到的课程内容是非常多的,而且不同课程的学习方 法以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是非常不一样的。评价制度 的实施可以将学生对体育学习效果及教学活动的感受直接 的反映出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并促进 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除此之外,在教学活动的 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不同的学生做出差异化的评价,评价 标准的制定也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学习能力以及体育 教学目标情况制定,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三)促进教学理念的科学化转变 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一方面,教育 学生学会做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做好大学体育教育改 革,转变教育理念非常重要。首先,在课程设计上,要始终 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根本原则,重点提升学生的运动 技能、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等,为大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其次,体育课程设置还需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要鼓励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 践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体育课程的人文特征,以体育课程为 基石,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体育教学中修心养性、 育德教化等方面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1]。总而言之,大 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切实做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然 趋势,其是一项复杂而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随着国家对 大学生体育教育重视度的逐渐提升,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必然 还会发生质的提升,其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将发挥更加 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朋涛.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 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208-209. [2]王林毅,董阅.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 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22(03):104-105. 第三篇: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我国教育事业也紧跟 时代发展的脚步,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也取得迅猛的发展。大 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重 要基础。在大学的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制定恰当的训练目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锻炼出更加强健的体魄。所以 说,加强大学的体育教育,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开创创新 的体育教学路径,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一定的培养,这才是大学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本文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大 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并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 新路径的开创方式进行了深度探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
大学体育教育;
创新路径 一、引言 大学体育教育是国民身体素质的基础,所以开展大学体 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素质教育在大学体育学科当 中进行实施时,应当清楚其与其他学科间的差异与自身的特 征。所以说,对大学体育教育进行创新型研究的过程中,能 够有效的实现对学生综合全面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 养的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师应当对固有的 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善,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在体育教 学的过程当中渗透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的体魄得到强健, 最终达成全民健身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应当努力做好自 己的本职工作,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大学体育教学的 途径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现如今的大学体育教育在部分层面上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但是在总体来讲并没有引起相关高校的重视。很多 校方领导认为体育教育只要达标就好,从而忽视了这门学科 在教育事业当中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 学十分的薄弱,各方面机制还十分的不完善,师资力量也达 不到一定的标准,对于体育设施也有很大的欠缺,所以这种现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阻碍。而且体 育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在学期末的成绩,而对学生平时的身 体锻炼并没有太多的重视,这与进行体育教育的目的完全背 道而驰,对学生今后良好的发展毫无作用。部分教师在体育 教学中的教学理念还过于落后,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却关注太 少。所以如何对大学的体育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开创出一 个有利于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创新性路径是目前大学体育 教学的首要问题。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的开创方式 (一)对体育知识结构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教师应当对体育课程进行全面的设计,改变其原有的课 程结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区的特点,对体育知 识结构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使其能够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的要求,使高校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的平衡,从而构建出符合 自己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对体育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构建的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体现出体育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 价值,从而对以往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转变,让 高校中的体育课程更加的丰富多彩。所以对于大学体育教育 的有效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新课标对于高校教育的要 求。想要让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得到良好的进步,必须对以往 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而且这一过程必须与当前 的形势相结合,对教育的真正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出学生一定的体育思维,构建出具有创新特色的体育课 程。

(二)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 大学体育教育不但要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身体素养,还要 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将体育机构与教学机构进行有效的融 合,从而让高校的体育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教师应 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转变,对学生进行趣味性教 学。学生在参加教师所设定的体育项目时,不但能够锻炼自 己的体魄,学到体育相关知识,还能逐渐地培养出团队协作 意识,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能力。这样对于体育教学中趣 味性有所提升,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兴致勃勃,还能逐渐 磨炼出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所学习 的体育项目进行一定的筛选,选出最适合自己、自己最感兴 趣的项目,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愉快。

(三)加大对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有计划有目的 地开展体育活动 高校应当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他们平时的 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使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得以提升。高校应当颁布关于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广大 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视,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奖 惩制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其提供更大的发挥平 台。学校必须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从而使教师 的知识水平与学历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能够跟上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步伐。学校必须重视对体育教师潜在水平的开发, 对学校中的体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使高校中的体育 教学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教育事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 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通过对大学体育教育进行科学 合理的创新,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大学体育的知识,对运 动的相关技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其对学生的创新实践 能力也有一定的培养,并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逐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大学的体育教师 应当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加强体育教学的质量,通过知识 体系的构建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且需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 梳理教学目标,从而为祖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 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强.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 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02):16 1-164. [2]周鹏.中西体育比较视角下大学体育教育发展趋 势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02):
109-112. [3]徐伟.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13.第四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及创新 【摘要】大学体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作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自身素质与国家未来 息息相关。目前,大学体育是大学课程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 教学课程,大学体育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大学体育教 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中存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大学体育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体育;
教学课程;
教学模式;
改革 一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体育理论基本知识不够重视。目前,我国大学 体育课程通常选择在篮球场、足球场或者田径场等户外活动 场地进行,老师亲身示范,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老师的动作 进行学习。由于教学环境嘈杂开放,教学模式以一对多,学 生只是单纯模仿,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导致教学效果大打 折扣。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的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 生们不能熟练掌握体育实践技能,对所学知识知其然不知其 所以然,不能更好地提升体育技能。第二,体育教学评价不 够合理。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基本上以出勤率和达标测试为 主,老师指定考试项目,制定考核标准,检验学生对本学期 体育实践技能的掌握。这种考核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检 测学生的掌握能力,但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大学生 的身心特点和理论基础不同,对体育实践技能的掌握也不同, 这种忽视努力程度和体育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恶和反感的情绪。第三,教学环 境陈旧,设施不完善。大学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对教学 环境和硬件设施的要求比较高。想要实施体育实践技能的操 作和学习,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教学场地和器材。然而,调 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对体育课程的教育资金 投入不足,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相对有限,教学设施落后, 难以满足大学体育所有项目的正常教学,有些学校为了减少 损耗,对体育场馆定点开放,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第四,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体育 教学模式依然采用老师亲身示范,学生观察和模仿老师的动 作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 质的提高,但是,这种陈旧、死板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社会对 高校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也无法真正培养大学 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二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第一,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理念。大学体育教学理念和模 式的创新,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改变传统的教学指导 思想,创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健康第一的教学 理念。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保 障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坚持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积 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体育的习惯和能 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第二,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设计和安排课程体系非常重要。在 增加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用时效性强的体育教材,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 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课程的安排和设计要符合大学生的心 理需求和认识规律,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爱好、不同条件 的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质量。第三,加强硬件 设施建设。为保证大学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应加强学校 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学习条件,保证体 育教学功能的有效发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体育器材 科学管理,增大体育器材的使用率和使用范围,保证体育器 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大对体育场馆和活动场地等硬件设 施的投入力度,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 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程敏.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人本思想的解读[J]. 科技信息,2010(5) [2]孙伟,乔江艳.大学职能的再探讨:基于学生发 展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5) [3]李静波.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发展趋势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 [4]吴国清.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D].南京师范大学,2005第五篇: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渴望高质量的健康生活, 但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疾病趋向年轻化,人们越来越关 注健康问题。在此背景下,终身体育理念逐渐成为了现代人 的潮流思想。大学体育教学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拘泥与传统 体育教学模式,更崇尚追求个人健康以及实现社会价值,满 足大学生健康、素质以及娱乐的需求,同时促进大学体育教 学发展,与时代发展步伐相符合。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思想;
应用分析 1965年我国首次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其后陆续出现 了“终身体育”等观点。理解终身体育的前提是认识什么是 体育,这样才能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 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开 始追求高质量和健康的生活方法,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体育运 动和自身健康的问题上,终身体育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我 国体育教育包括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学校体育 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学体育又是学校体育关键的一环, 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主要阶段。因此,做好大学生 体育教育,对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有着积极的影响[1]。

1概念分析 终身体育思想是因为人们对健康和体育的需求而产生 的,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体育对自身 健康的重要性,进而形成社会普遍意识。现阶段,经济的提升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自身发展中, 如娱乐、生活以及体育锻炼等方面的需求,终身思想由此而 产生。

2终身体育思想与大学体育的关联性 其一,大学体育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良好时机。

大学生校园生活较为随意和自由,大部分时间由自己分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体育运动项目。加上大学时期 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一生身体机能最好的几年。

因此,大学体育教师要重视大学生体育,帮助学生学习基础 体育知识和体育机能。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其终 身体育思想,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设备,增加学生对体育锻 炼的兴趣,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其从体育中受 益,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2]。其 二,终身体育是大学体育教学方向和目标。我国于1995年颁 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其中有提到全民参与运动目的在 于增强全国人民体质,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指明了道路。

大学体育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 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对参与体育项目的兴趣,在教学 过程中潜移默化终身体育的思想。其三,终身体育和大学体 育相互影响。大学是踏入社会前的最后的学生时期,换言之, 是终点也是起点。大学体育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 作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形 成良好的体育运动观念。3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意义 其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体育教学价值。大学是培养高 素质、高质量人才的场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反应学校 的价值。从现代人角度分析,参与体育运动是提升身体素质 的有效途径。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同年龄段的知识分子和普 通工人寿命调查中,发现前者寿命比后者要短大约10年时间, 因为脑力消耗影响寿命。因此,要延长寿命需通过一定量的 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为从事脑力活动打下良好的基 础[3]。其二,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理论体系构建。特色社会 主义教育理论日趋完善,终身思想的提出与特色社会主义教 育理论相符。因此,大学体育教学要重视终身体育思想的影 响力,不再是传统简单的传授和掌握几种体育项目即可,而 是引导其养成终身体育思想,使得大学生从精神上意识到终 身体育对自身的意义,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4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贯穿终身体育思想的途径 首先要强化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开展体育运动活 动前必须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基础,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参与 体育运动,使得参与过程更丰富,开展过程更安全。教师向 学生普及运动员训练知识,以身作则,向学生展示何为体育 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其次要明确教学内容。体育运 动课堂不应拘泥于某种形式,而是要将之渗透入学生的日常 生活中,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待到步入社会, 也能保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就达到了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因此,要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加强非竞技类体育运 动项目的教学。另外,制定教学内容时,要做到教学内容的 系统化,与大学生心理特征、文化层次相符,将加强学生身 体素质,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最终目标[4]。再次 要丰富课堂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在兴趣 中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丰 富体育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排丰富的课程内容。

如果班级女同学偏多,则可设置一些健身操、乒乓球、羽毛 球、健美操等比较适合女学生参与的体育课程,满足女学生 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而男学生较多的班级,则多设置高强 度的运动,如长跑、俯卧撑、篮球、铅球等。加强学生间的 交流,同时还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运动技能知识,掌握一 门新的运动,培养自身体育锻炼兴趣,从而达到培养终身参 与体育锻炼的目的。第四要强化终身体育思想的宣传力度。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并不能一蹴而就,高校要加大终身体 育思想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尽快完成由认识―接受―参与的 过程。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学校也可以通过多渠道宣传 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如电台、微信群、微博等,加强大学 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认识,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学校可 开展体育知识竞赛或海报宣传大赛,全面提升学生对参与体 育锻炼的兴趣。第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是大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科学且合适长期参与的体育方案,增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