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探讨论文(共2篇)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探讨论文(共2篇) 第1篇:关于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探讨 艺术活动是幼儿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幼儿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在 幼儿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历来把艺术教育作为重 要的教育内容,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当前为数 不少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存在着"技能化"倾向,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本 质,对幼儿师资的培养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一现象值得学前教育工作者 关注和探讨。一、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现状 艺术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领域,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学前教 育专业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具备未来幼儿园工作所需要的艺术素养,能引导幼儿 对美的感受,以及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让幼儿在艺术活动 中体悟生命、感受意义,从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然而目前高校学前教育 专业的艺术教育出现了〃技能化"倾向,即将完整的注重内在体验的艺术教育窄 化为音乐、美术等艺术技能的传授,忽视了艺术的审美体倾向,促进艺术教育的 实质发展。
这种〃技能化"的艺术教育认为,学生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技能技巧, 就能应对未来的幼儿艺术教育的需要,忽视了艺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这种"技能化"的艺术教育,将会对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产 生不利影响。
(一)目标定位偏重艺术人才,忽视学前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是高等院校学前 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灵魂。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 专业教师。艺术教育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具备必要的艺术素养,了解幼儿艺术的实 质,掌握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艺术教育能力。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质是通过幼儿以 游戏的心态参与感受美、表达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提升幼儿对美的敏锐感受力、 丰富想象力和直觉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最终培养自由和谐的审美人格。艺术教 育的〃技能化"倾向却使得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成为主要目标,教育过程中只关 注学生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对幼儿艺 术特点及学习规律的认知。这种"技能化"倾向的目标定位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一 定的艺术知识及技能就能做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事实上,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艺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合幼儿的教育实践智慧。学前学生 学习一定的艺术技能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忽视自己的专业方向,单纯学习艺术技 能就混淆了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专业的区别,忽视了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造成 了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制约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学生就业后尽管具备一定的艺术 技能,最终也只能发展成为工匠型教师,很难成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
(二)课程内容偏重艺术技能,忽视艺术情感体验由于受培养目标的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上,也是按照艺术专业的课程模式强调艺术的学 科体系,将艺术分为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学科,每门学科再进1步细分,如 音乐分为声乐、钢琴、视唱等课程。
这种课程设置割裂了艺术的整体性,只注重艺术知识的传授和艺术技能的 习得,忽视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也难以培养学生激发幼儿审美兴趣、 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的学生经过学前教育专业三到四年 的刻苦学习,在钢琴、绘画或者舞蹈等技能方面确实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甚至能 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水平相当,但是不会创设艺术情境、不懂分析幼儿艺术作品, 不能引发幼儿的艺术兴趣等现象却十分普遍。对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不在于学生能 达到的技能水平的程度,而应该以增强学生在丰富的新资源和新信息中融会贯通 和建构新意义的能力为宗旨,应该表现在学生对技术手段、艺术技法和艺术追求 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2]当前这种只重视艺术技能的课程设置将导致学生难以 适应未来的幼教工作,从而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
(三)教育方式偏重模仿训练,忽视幼儿教育实践基于对艺术教育的误解,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对艺术知识内容的记忆、对艺术技能的被动 模仿和强化训练,缺乏对幼儿园艺术实践的深入了解。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完成老 师布置的艺术作品,如钢琴曲目、舞蹈动作、绘画等,缺乏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 验,更忽视了对儿童艺术经验的关照。《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 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艺术作品,更要关注幼儿的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形式,重 视幼儿的艺术个性和艺术创造性的培养。衡量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标准不 是看其掌握了多少艺术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灵活机智处理各种 问题的实践智慧。这种只注重技能训练的艺术教育,导致学生只是机械的掌握艺 术技能,却不能形成内在的艺术素养,更不具备幼儿教师的专业艺术能力,如创 设丰富艺术环境的能力、引导艺术欣赏的能力和鼓励艺术表现和创造的能力等。
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只强调幼儿的艺术作品,难以进行幼儿的感知与体验、想象 与创造等本体艺术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蜕变成了艺术训练,幼儿也就变成〃缪斯天性意义上的残废人"。
(四)评价体系过于机械片面,忽视综合艺术素质幼儿艺术的评价不仅仅 局限于幼儿的艺术作品,重要的是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和内在的激励机制。
[4np164]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评价也应如此,然而艺术教育"技能化"使得艺 术评价以艺术技能为核心,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在评价内容上以学生的艺术知 识和艺术作品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艺术创作体验和思维过程,也忽视了学生的教 育实践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多关注横向的结果评价,忽视对学生动态的发展过程 评价,如学生艺术兴趣、艺术的创造性、独特性等;
在评价标准上只重视艺术作 品的技能水平,忽视了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
不合理的评价导致高校学前专业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学生以在各种艺术 技能大赛中获奖为最高荣誉,热衷于参加各种晚会、演出,忽视专业理论的学习, 缺少专业思想和专业信念;
在幼儿园实习只能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幼儿艺术作品的 "技术"水平,对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最重要的内容如幼儿情感思想、智慧和独特 表现却毫无察觉。这种重技能轻素养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导致了艺术教育的异化, 抑制了学前学生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方向和教育内容,目前高校学 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过于宏观、概括和模糊等特点,难以对具体的 教育实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导致人才培养方向上出现偏差。学前艺术教育首先 是培养未来的幼教人才,然后才是艺术才能。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 更重要是获得未来在幼儿园开展艺术活动所需要的艺术教学素养。艺术素养的提 升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艺术技能却可以在短时间 内通过强化训练得到提高。由于缺乏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系统研究,再加上受功利 思想的影响,有些高校直接将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直接借用过来,把艺术教育当 成了艺术技能的训练。还有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直接将"吹、拉、弹、唱、 画"等技能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的目标定位难以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 养的学生,更无法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的合格的师资。
(二)缺少科研成果支撑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 据,但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推动着教育实践的发展。理论转化为实践 的关键是既要从认识层面理解和认同理论的基本理念,又要在操作层面具有运用 这一理论的实践策略和智慧。[5np68]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及时学习和应用教育理论,又要具有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
当前有关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研究多是宏观的理论分析,对我国幼儿艺术 教育具体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艺术教师多是对于理论的套用,少有对艺术教育 实践长期的跟踪调查和探索研究。这种科研现状制约着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 也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总体发展。当前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还面临着许多课题:学前 学生的艺术素养包含那些层面,和艺术专业有何不同?哪些课程能支撑艺术素养 的获得?当前学生的艺术素养是否适应学前教育的需要,还有哪些差距?以上种 种课题的解决依赖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学前艺术教育的实践进行长期的跟踪研 究。由于当前我国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科研成果较少,无法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好 的发展思路,导致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技能化"倾向。
(三)师资缺乏专业素养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师资没有专门的职 前培养模式,学前专业的艺术教师大都是毕业于高校艺术专业的专业人员,他们 普遍具有高超的艺术技能,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技巧。但他们往往缺乏对学前 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的了解,不具备学前教育的专业素养。因此,在艺术教育实 践中,他们便采用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施教,即注重艺术技能的教学,而 忽视了学前教育理念在艺术技能教学中的渗透。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怡怡是未来 的教育对象一幼儿,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懂得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主要不 在于技能训练,而在于以艺术为手段,使儿童的那种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进 一步得到解放"。艺术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技能为中心,艺术技能只 是她们进行教育的工具而并非教育的目的。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水平对幼儿各方 面的发展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能引 发幼儿的审美体验,引导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艺术表演和创造。
(四)盲目迎合社会需求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学前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难以有效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导致学前教育的发展 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对学前教育理念的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在幼儿 艺术教育中幼儿园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的艺术作品如唱歌、绘画和舞蹈等,忽视了 艺术创造的过程,如幼儿的感知和体验、艺术思维、想象过程等。家长也常常把 这些艺术技能作为衡量幼儿园水平高低的标准,孩子学习的技能越多,幼儿园越 好。久而久之,艺术技能的提高仿佛成为艺术教育的核心,也成为幼儿园招聘教 师的重要条件。有些幼儿园招聘教师的面试环节完全成了艺术技能大赛,在音乐、 舞蹈、绘画方面技能高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就业优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了迎合 幼儿园的需求,也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在艺术教育中也就越来越偏重艺术技能的培养。
三、艺术教育“技能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1)立足专业标准,明确专业定位艺术教育行为实施的关键要看其专业定 位,作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既要明确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又 要遵循行业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初步 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的情感和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育要充分领会目标的要求并将其作为制定人才培 养目标的依据。同时,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培养幼儿师资的高等院校明确专业定位、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 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7][|3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未来师资必须 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才能适应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 量。艺术教育也要在《专业标准》的框架内明晰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富有特色和 针对性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遵循理念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艺 术与教育并重的原则,培养既有专业理念、高尚师德,又具有较高艺术知识和艺 术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创造有利条件,加强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发展起着 重要的引领作用。[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在政 策、资金等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利条件。学前艺术教育同样需要教育科研成果 的指导。学前教育高校科研人员要注重结合学前艺术教育的实践进行长期的调查 研究,和一线幼儿教师共同合作,探索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广大的幼 儿教师也要转变教育观念,做一名研究性教师,不断地进行着艺术教育理论在实 践中的应用和检验、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着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通过严谨扎 实的科学研究,才会为学前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 供新的发展思路,从而逐步提高学前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
(三)转变教师观念,提升师资素养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学前艺 术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前专业艺术教师要转变观念,清晰地认 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她们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具备幼儿教育所需要的艺术能 力,而幼儿教师的艺术能力应以现实的工作需要为基准,艺术能力不能代替专业能力,艺术教育最终是为了未来的幼儿园工作服务。[9]因此,学前专业的艺术 教师不仅要培养她们的艺术技能,更要使她们具备将来引导幼儿艺术发展的专业 素养。这就对艺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师要学习学前教育理念,深入 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及时把握幼教实际对师资艺术素养的要求。针对我 国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艺术教育的〃技能化"倾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积 极探索学前专业艺术师资的职前培养模式来培养具备学前教育理念的学前艺术 师资;
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对在岗艺术教师进行培训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 素养。
(四)完善相关法规,规范办园行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既要有数量的要求, 更要有质量上的保障,保证质量是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国快速发 展的学前教育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存在着质量较低的问题。由于受应试 教育的影响及利益驱使,社会上的幼教机构存在着一些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现象, 干扰了科学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也间接地对高校学前教育 专业师资的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存在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 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保障和约束。国家各级部门应完善相关教 育法规,规范幼儿教育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例如,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保障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
加强托幼机构注册制度 的监管,保证托幼机构的准入资格;
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规范幼 儿园科学的保教行为;
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建立学 前教育网络体系,营造家庭、社区和幼儿园共育的大环境等。
作者:李宪勇(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第2篇: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1789年开始,法国已经选择在显要的工业中心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学 校,延续到1830年的时候,法国已经拥有着八十多所类似的艺术院校,这些院校 的建立肩负着法国为了改造丝绸产品的质量,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版画系等等。
可以这样说,这就是最早出现的职业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样是培养 艺术类人才的模式之一。另外,这也满足着工业发展的需求,满足着适应社会发 展所产生的高等教育模式。追溯到我国最早的艺术学校约为1977年创建的南昌职 业技术师范学院。
一、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现状第一,我国现存更多的专业艺术学校,逐渐靠拢与其它高校合并的想法及 行动。
第二,合作后未升格的艺术学校,也并未放弃整合的想法,为了可以加入 到职业培训的行列中,努力的发掘着自身优势。
第三,在更多的高等学校中也都存在着向国家教育部审批职业培训的意愿 及想法,利用手头更多的资源,重新建立创办与职业培训相关的专业机构,以此 获得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准入证。
第四,民办的职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建立艺术类的教育机构。总的 来说,这些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职业艺术教育机构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及发展需 要不断的创新来适应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感。
二、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第一,就业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的情况下,校方基本是采纳 合作一方的要求进行着教学体系,并以此围绕运转。教学的实践中,企事业单位 会为此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践演出也就意味着学生步入社会的专业训练过程 已经开始。学生也因为企事业单位的标准而学习准备,因为这正是他们面对职业 被挑选的演练,或者是说评估。学习时间短、内容较为单一,并且学生在校期间 的学习进度、学习成果、教学的质量等等,有些时候学校一方并没有确切的跟进 落实。如此,如何具有发展的眼光进行预测,并以此贴合市场、迎合社会,就应 连续不断的将职业艺术教育进行全面把控及策划;
对于教学的成果应做好跟进, 对于学校方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严格规范的定位及监督,是职业艺术教育 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第二,师生关系虽然体艺术类院校平行志愿计划并不缺少,但是跟据2009 年招生汇总信息来看,真正有此意愿的考生很少很少。
事实上职业艺术类的学校分数录取线很低,可并未被看好,其生源与其它 高等艺术教育学校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以此可见大家对于职业类艺术学校不认可, 认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职业艺术教育的师资要求,以及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艺术教育特 点的。在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并且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
同样在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学校中,教师多出于艺术团体,有大量、丰富 的实践经验,并且清楚的知道能在社会立足的要求,也因此教师都是具有多方面 的才能,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身兼数职,担任好几门功课。综上所述,职业艺术学 校存在着师资不全的现状,不具备稳定性,临时请聘、外聘或者是退休教师反聘 情况比较多。
第三,教材依据调查显示,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基本 上都是很多艺术类本科院校在普遍使用的书本教材。因此职业艺术教育学校就存 在着教材不适用的的问题(必须和就业渠道、社会文化时尚联系),而对于学生 也相对不公平,虽然学习时间短但却要在时间内学习本科内容,这也导致原本并 不优秀的学生排斥教材,降低学习兴趣。
第四,教学方式高等艺术院校的很多专业基本都是一对一的小课教学,而 更多的职业艺术教育实践的多为大课形式。不过相对来说也是有一定特色课堂的, 比如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学校也将更多的教学内容转变为舞台上或者是讲台 上,利用书本及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本能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的创造 性。为学生树立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更多的实践经验释放自身想象力。并且学生 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实现达到最好的 实践教学成果。
另外,为了更好的将实践效果范围扩大化,还将艺术实践进行分块学习, 形成系统、规范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有别于高等院校的最大特色之一。
关于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还 需要不断的挖掘、更细致入微的思考及实践,对于此本人的研究能力以及手中所 查阅的资料有限,所以研究暂时相对不够深入,所提出的理论也比较浅显,并没 有达到此研究课题预期的研究目标。只能说,结果虽然未达到,但是勇于尝试的 决心促使着研究课题的又一次进步,也正是因为此次研究,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 了学前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为我今后更广泛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 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此研究课题的建设及推广中,让此在未来可以发展的更好, 为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提供着丰富、饱满的理论依据及指导。
作者:金千(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牡丹江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