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写作能力培养分析】培养写作能力

中职生写作能力培养分析

中职生写作能力培养分析 摘要:通过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的写作实践,可以提高 中职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课本改编成课本剧,课前 要注意选取适合的文章,课堂上的讲授要侧重写作技巧的分 析,然后可以布置学生课下进行改编,同时要注意将改编的 初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将课文改编成 课本剧的实践探索,实现了课堂内外的一体化教学,有利于 调动中职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降低写作难度,发挥中 职生之间朋辈教育的作用,从而提高中职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本剧;
改编;
中职生;
作文教学;
实践探索 课本剧是利用语文课本的现有文章,改编成适合学生表 演的戏剧文本,并由学生在舞台上进行戏剧展示的语文综合 实践活动。课本剧的改编和表演可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 极性,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协调 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融合了多种智力性因素”, “和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但是以往的研究 过多关注的是课本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写作能力的 培养关注不够。中职生因为种种原因,写作能力不容乐观。

他们的写作技能比较差,缺乏对文章主题提炼、结构把握、 情节设计的基本能力;
部分学生因为语文基础较差,写出来 的文章还有许多病句、错别字以及逻辑不通等低级错误;
这 些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对写作教学或写作实 践比较抵触,缺乏信心。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着学生自己的主观因素,也有中职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问题。

中职语文教育往往不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集中在字词、阅读等语文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时间 比较短,内容比较少;
从教学形式上看,写作教学的形式比 较单一,往往是集中的课堂单向讲授与灌输;
从教学理念上 看,中职语文教师往往重视“写作精英”的能力培养,对普 通同学则容易放任自流。不少中职学校办有交流写作经验, 进行文学创造的学生社团,这些社团往往会开展各种丰富多 彩的写作活动,但也多是“精英”们的自娱自乐,普通同学 很少参与。这些原因,导致中职生写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 升。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探索 以课本剧为载体,对中职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 定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笔者在自己的实践探索中,摸索了一套以课本剧为载体 的中职生写作能力培养办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课前做好准备,选取适合的课文,这是课本剧改 编的前提 中职语文教材涉及的课文内容很多,哪些可以进行课本 剧的改编,哪些不合适?这需要教师进行仔细甄别选择。一 般来说,适合进行课本剧改编的课文要求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即这篇课文有相对完整的事件发生、 经过、高潮、结果的环节,能够进行从文字到舞台的转换,具有表演价值。依据这个标准,小说、历史故事、乃至个别 散文、诗歌都可以纳入课本剧的改编范畴。笔者在教学实践 中,改编过《项链》《鸿门宴》《孔雀东南飞》《一碗清汤 荞麦面》等作品。在此基础上,还要教给学生剧本的基本特 点和写作技巧,因为课本剧是在课文基础上的剧本创作,因 此剧本的基本常识必须要学生熟练掌握。

(二)课堂上认真分析课文,这是课本剧改编的基础 因为这些课文要进行后续的课本剧改编,所以课堂教学 的重点要放在写作上,或者说要把课堂教学主要当写作课来 进行,在兼顾日常字词教学的基础上,要重视从写作角度对 课文进行剖析,如详细分析课文的主题提炼、语言运用、人 物塑造、情节设置等写作方面的技巧。笔者在讲授《鸿门宴》 的时候,除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外,重点讲述了项羽、刘邦、 项伯、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

(三)课下进行课本剧改编,这是课本剧改编的关键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课本剧改 编创作,要求尊重课文原意,在原来基础上既可以改编,也 可以续写,还可以反串。既要充分发挥班级个别文学功底好, 热爱写作的同学的长处,也要学会充分调动那些对写作不感 兴趣的同学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是以课 本剧为载体的中职生写作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在调动 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花了不少功夫,比如对他们进行耐 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邀请他们参与后期的演出、请他们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听取他们对改编的意见、对他们进行写作 技巧的单独培训等。

(四)课堂注重交流研讨,这是课本剧改编的完善 在学生自己独立改编的基础上,教师组织专门的课堂研 讨,让学生就自己的创作经历与感受进行交流,学生会有自 己的心得体会,也会有自己的困惑不解,这实际上是一种很 好的朋辈教育。在学生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总结 点评,要注意选取好、中、差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品进行深 入的评析,指出其中的优点、不足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五)最后进行改编创作,这是课本剧改编的成果在全班同 学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学生会对这个课本剧的改编方向达成 一些共识,教师要充分尊重这些共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选 取学生改编的比较好的课本剧为蓝本,遴选部分学生进一步 修改,并在班级交流改编的理由与结果,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促进其进一步完善,直至形成比较成熟的课本剧。

二、主要优点 利用课本剧为载体对中职生进行写作能力培养,对中职 生而言,既是模仿,又是创造;
既是课内教学,又是课外教 学;
既是相互竞争,又是团队合作;
既是单纯的写作活动, 又是综合的实践活动[2]。相比较传统的写作教学而言,具 有很明显的优点。

(一)有利于课堂内外的一体化写作教学 中职生总体文学素养较差的现状,决定了很多老师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进行写作教学;
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多局限 在课堂内,教学内容多局限于单纯的灌输和机械的写作训练。

利用课本剧改编进行的写作训练,可以将课堂上的语文教学、 写作技巧培训和课下的改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进行 课文分析的时候,侧重写作技巧的剖析,在学生熟悉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再尝试对课文进行课本剧的改编,实现了课堂 内外的一体化写作教学,从而使写作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课 上和课下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跟踪式、 陪伴式的写作指导,就一篇课文的课本剧改编进行写作准备、 写作进行、初稿修改、定稿成型的完整指导,这种“解剖麻 雀”式的写作指导是一种少而精的指导模式,比较切合中职 生的特点。中职生自律性差,基础较弱,教师的跟踪指导与 督促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帮助他们克服惰性,提高自律意 识;
同时少而精的写作训练既不占用中职生过多的时间,又 能实现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有利于调动中职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著名作家曹禺先生在论及课本剧的作用时曾深刻指 出: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 书发生兴趣。”[3]相比较以往单调枯燥的写作教学,以课 本剧为载体的写作教学,注重调动中职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传统的写作教学多局限在课堂 内,而且教学内容多局限于单纯的灌输和机械的写作训练, 诸如“我的爸爸”“我的老师”“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等题目被反复拿过来进行写作练习,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想而知。

而用改编课本剧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因为课本的故事性情 节性很强,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改编后还可以进行课 本剧的表演,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课文 内容的真实体验,对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的中职生而言 又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因素。因此,利用课本剧进行的写作能 力培养能够调动中职生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降低写作难度,具有教学可操作性 课本剧的改编,是以现成的课文内容为基础的,这为学 生的写作教学提供了样板和基础。而中职生写作能力相对较 弱的现状,决定了利用课本剧进行写作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课文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基础素材,写作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学生可以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生发、演绎和创造,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降低写作难度,提高 学生的写作愿望和写作水平。

(四)有利于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课本剧的改编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班级集体 点评,教师选取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改编剧本,要求这些学 生在班级交流改编心得体会;
在教师进行点评之后,还有一 个发挥集体力量进行修改完善的环节,需要学生进行集体讨 论协商,这实际上是利用朋辈的力量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同时有利于中职生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此外, 课本剧的改编还具有重要的溢出效应:课本剧创作出来之后,可以编排表演并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既展示了学生的才华, 肯定了学生的创作成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丰 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班级活动开展、班级集体凝聚力培养提 供了基础。当然需要明确的是,以课本剧为载体只是进行中 职生写作能力培养的一种途径探索,并不能完全替代或者否 认以前写作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课本剧的改编更多侧重 的是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而中职生写作能力培养还涉及应 用文写作等内容。

三、基本要求 以课本剧为载体对中职生进行写作能力培养,有一些基 本的要求,主要包括: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教学活动的本质来看,教师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 导作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将学生引导到 课本剧改编创作的舞台上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整个写作 教学的环节和步骤,包括课文选择、内容讲解、剧本评阅、 交流分享、改编指导等等,同时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 行预估并制定应对方案。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要想取得实效必须要 有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主动参与。相比较传统的写作教学, 以课本剧为载体的写作教学对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无论是课堂上教师对课本内容的剖析、对学生习作的点评,还是学生课下的改编实践,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或者说,学生是否对以课本剧为载体的写作培 训充满兴趣,是否愿意参加课本剧改编活动,是教学活动能 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积极争取班主任、政教处、团委等人员和部门的 支持和配合 在课本剧的改编以及改编后的编排演练过程中,都需要 班主任、政教处、团委等的配合,要向他们阐释清楚课本剧 改编活动在中职生写作能力培养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 独特作用,从而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和主动介入,如对学生 进行思想教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场地乃至资金支持, 形成课堂内外的教育合力,从而将写作教学活动延展成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论与反思 笔者通过以课本剧为载体进行中职生写作能力培养的 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写作的 兴趣和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学生的改编作品 被搬上舞台并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当然,这种探索也存 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虽然花了很 多功夫,但是总有个别学生不愿意配合,兴趣不高;
再如课 本剧的改编质量问题,不少学生喜欢抄袭原来课文中的人物 对话,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改编质量不高;
还有团队配合 问题,处理不好的话容易在班级中造成矛盾,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团结。如何扬长避短,对以课本剧为载体的中职生写作 能力培养活动进一步改进完善,是笔者今后要不断努力的方 向。

参考文献:
[1]雷再荣,胡红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形式―――编 演课本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4):40-41. [2]陈励精.编演课本剧“给力”中职语文课堂[J].福建 教育,2015(21):28-30. [3]黄同明.课本剧的基本功能[J].语文学习, 1990(10):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