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先人 在生活和实践中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留下许多宝贵的文 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 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浩瀚的史书典籍,而且有丰富多彩的 文学艺术等。尤其是历史上的名人名言、诗词曲赋、成语典 故、民间谚语等充满了丰富的智慧,蕴涵着深奥的哲理。如 何让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不仅是政治 教师的责任,更是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 践,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应用 策略,与大家交流共享。

一、巧用成语典故,激趣促思导之以行 我国古代成语典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蕴 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哲学思想的光芒,给人以启迪和教 益。在教学中巧用成语典故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 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促使学生思维方法、能力的提升,引导 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教学效果,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意识的作用》一框时,引用了“画饼充饥”“掩耳 盗铃”“望梅止渴”来说明意识虽然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但是不能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 决定意识的道理。引用“按图索骥”“郑人买履”来说明一 个人做事情、想问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道理,而不能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时,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纸上谈兵”“胸有成竹” 等成语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道理。通过在教学中引用成 语典故,既能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促 进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结论,从而使教材中的哲学原理 进入自己的思想深处,内化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引导 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事物,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二、引用名言警句,明理释疑深化主题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军事 家等,他们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留下了不少真知灼见、 富含智慧、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名言警 句,能说明和揭示哲学概念和原理,既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 浅显易懂,又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
既有利于突出 重点,又能深化主题。如在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引 用范缜的名言“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导入课题,在课 堂上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 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 “神”关系如何?“形”和“神”关系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范缜的这句名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和讨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
“形”指的是“肉体”,“神”指的是“精神”;
先有“形” 后有“神”;
肉体存在则精神存在,肉体毁灭(不存在)则精神毁灭(不存在);
“形”和“神”关系问题的实质就是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即 哲学的基本问题。范缜的这句名言说明存在(物质)决定思 维(意识),先有存在(物质)后有思维(意识),就是唯 物主义;
反之就是唯心主义。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 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 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感受、新的体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 趣,积极思考,加深了学生对哲学观点和原理的理解。

三、引用古典诗词,立疑激趣达成目标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教 学中引用古典诗词,不仅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 立疑激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新课导入时引用, 能点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他 们带入情境,使他们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探求新知。如 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时,我用多媒体播放自制的幻灯 片“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这些诗句分别体现了什么哲理?通过这样导入 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提高教学 效率。其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政 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 观目标,在教学中引用古典诗词,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和 实现。(1)在讲授新课中引用古典诗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哲学原理比 较抽象,而诗词具有形象、生动、具体的特征,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引用这些古典诗词,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如 在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引用“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向学生发问,这些诗句体现了什么哲理?通过分析学生明白 这些诗句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新课中引用古典 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自主探究能力。

如学习《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时引用“国兴则家昌,国 破则家亡”,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影响部分;
部分离不开整体等哲学原 理,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新授课中引用古典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古典诗词是文人情感的抒发和价值观的体现, 从我国古典诗词宝库中不难搜寻出给予我们正能量的经典 诗词。如在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引用岳飞的《满江 红》,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句来说 明一个人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爱国精神,从诗中体味人生 价值的实现。

总之,在教学中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教师的素养 和能力要求更高,因而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身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胸有成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运用自如,增强 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教 育教学的目的,起到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