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儿科学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_实用临床儿科学

探讨儿科学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

探讨儿科学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 儿科学是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为更好地教好这门课程, 在教学过裎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应针对医学生在临床思维 方面的缺乏实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对一些儿科疾病具有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以后进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笔者总结多年的教 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儿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1掌握儿科学的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础 要培养儿科的临床思维一定要有扎实的儿科理论为基础,儿科学课堂 教学主要学习理论基础,而儿科的理论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小儿 的解剖、生理、病理等都各有其特点,因此课堂教学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关键。

1.1调动学生对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 学生认真听课,所以都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制作优秀的课件进行 教学,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图 片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授课内容生动起来。比如在讲述胎儿期时,插 入胎儿成长的动画;讲述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貌特点时插人相关图片;讲述佝偻病时 插入“0”形腿或“X”形腿的图片等,这样可以使学生认真听讲,而且更容易理解和 记忆。讲授的过程由平淡刻板的讲课变为精彩生动的演讲,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 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并及时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 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2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儿科 教学的质量和深度的问题,目前如果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儿科学理论知识, 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所以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有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 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把常见病、多发病作为重点。如新生儿疾病,可以把重点 放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条小儿疾病,可以把重点放在小儿肺炎、小儿腹泻、 小儿贫血等。对于重点的教学内容还要善于总结,帮助学生记忆,掌握理论知识。

学习新生儿败血症后,可用“三少一低下”来总结;学习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时, 可用“二干二凹一多一少”去概括。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容易 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临床思维的培养奠 定理论基础。

1.3以课堂练习为手段,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儿科理论教学中,随堂进行练习,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多进行各种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求知欲,通过分析简单的病 例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笔者常用的方法。一般每种常见疾病教学完成后都出 一些课堂练习加深印象,或选1—2个病例分析,指导和锻炼学生分析病例的逻辑 思维,并巩固和进一步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如小儿腹污,病例中一般会提供 这些资料:腹泻的次数、量、性状,小便的情况,皮肤弹性,血钠浓度等等,在分 析过程中,要根据资料找出哪些是最主要的症状、体征,以及异常的检查结果, 分折出脱水的程度、脱水的性质,最后得出诊断;然后,再依据治疗原则给出正确 的治疗方案。这样就能更好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一种疾病诊疗的临床思维过程及 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

2重视临床见习的带教,培养临床思维 临床见习的特点是基本理论和临床诊疗实践的紧密结合,所以儿科临 床见习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在儿科学方面的临床思维的 关键。见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1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见习的作用 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临 床的第一步,是儿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见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儿科理论知识 的理解。在见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九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 实践中去,进一步巩固和体会儿科医学理论的实质问题。强化带教教师的教学意 识,带教教师在临床带教中要多讲解、多示范、多纠正、勤考核,积极创造临床 实践机会。让学生多接触患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的阳 性结果,加强感性认识。实际带教时,首先应结合相应病例复习相关理论,并示 范正确的检査手法,然后让学生向患儿家属详细询问病史,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 尽量让学生多动手,相互间体会正确的检査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简单书 写病历及诊疗原则,然后对照病历,了解病人的实际诊疗经过,使学生从中知道 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临床实践的应用能力。

2.2介绍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在见习带教中,开展对 学生的临床知识讲座,加深对临床思维的理解和实际应用。采用强化临床技能、 病例分析、全科病例讨论等多种手段,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锻炼学生的 综合思维能力。每次见习都应组织各种形式病例讨论,选取一个病种的一组典型 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某种儿科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的 病例,根据患儿的病情,首先从症状体征着手,根据“三高一低”的临床表现引导 学生去思考发病机制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主要并发症会有哪些?再从鉴别诊断上分析多种疾病的特点,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从而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再结合实际的治疗过程分析病情变化,这样学生就可以系统地认识一种或多种疾 病,而且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相应疾病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指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对疾病现象进行一系列 的思维活动。所以,提高儿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打好扎实的儿科理论是培养儿科 学临床思维的基础;
儿科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关键性阶段。

作者:杨宇红 嘉应学院医学院,51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