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特色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策略
寒区特色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 契机,黑龙江大学不断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重点突出土木工程寒区特色。文章从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课 程设置与整合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 寒区特色上的体现,希望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不断突出改 革思想,体现寒区地域优势与特色,逐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 质量。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3803 在寒冷地区建设道路、桥梁、隧道,以及工业和民用建 筑比一般地区存在更为复杂的设计和施工等技术难题。由于 季节性气温变化,冬季地基土冻结后产生冻胀,夏季融化后 产生下沉变形,在此基础上修建的建筑物极易产生破坏[1], 季节性冻土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较为显著,严重威胁着建筑 物安全。
随着我国寒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不断提高,在土木工 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突出寒区建筑技术特点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
一、“寒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着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索、改革与实践。依据东北寒区地缘优势,黑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突出寒区特色,培养具 有一定寒区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寒区特 色”体现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地域特色及特点,实现学生个性 化培养,能够更好地为地方建设服务[2]。从长远角度分析, 该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符合具有寒冷气候特点地区的 经济发展和基本设施建设的要求。为了建设具有“寒区特色” 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次深入知名高校进行调研 工作。
文章结合黑龙江大学实际情况,重点突出寒区特色,立 足于工程教育理念,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 中一些具体措施进行阐述。
二、“寒区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体现与举措 在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的基础上, 重点突出土木工程的寒区特色,在课程模块设置、学分构成 比例、专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深化改 革,构建黑龙江大学“寒区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 养模式。
(一)基于“寒区特色”培养模式的理论教学课程设置 黑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道路与桥梁工程、房屋 建筑工程和岩土与地质工程三个培养方向。在教学中突出学 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在道路桥梁、工业 和民用建筑、隧道和地质勘探等领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应 用型人才,满足寒区工程建设等多领域的需要。寒区工程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土木工程学科 中基本的力学、地质等问题,同时又与水文、地理等学科领 域交叉,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口径和知识领域[3]。针对 寒区地域特点,主要设置冻土力学、冻土工程、地质灾害治 理工程等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引导启发教学,主要向学生介绍寒区地域特征和分布、寒区 课程的应用范围、冻土对寒区建筑物产生的危害、寒区工程 建设技术难题等概念性和基础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快速进入 相关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是专业知识教学,主要讲授寒区 课程研究的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和已有理论,着重培 养学生冻土工程设计、施工和评价方向的能力,通过深入教 学,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寒区工程建设思 路及方向。第三阶段是案例实践教学,通过设计寒区工程冻 害案例或列举寒区工程冻害实例,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 识,在工程冻害防治对策、防治措施等方面引导学生研究和 创新。
(二)基于“寒区特色”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 为培养解决寒区工程实际问题的土木专业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理论学习的检验与升华, 实践效果与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的设置密切相关。我院将 “寒区特色”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为基础实验操作、基地实践 教学和毕业设计三个模块。基础实验操作主要针对冻土力学 等寒区重点课程开展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和创新实验,基础实验主要由教师指定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实验主 要由学生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和内容等,通 过基础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 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基于所完成的基础实验操作环节训练,进一步开展基地 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基地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教学成果,实 现理论知识到应用能力的转化。学校通过校企联合的办学模 式,设置了寒区实践基地,直接面对寒区工程实际问题,努 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寒区工程技能与素质。例如:带领学生到 实践基地,观测冬季冻土对施工及已有建筑物产生的影响, 讲解冻土层上已有建筑物因季节性冻土产生沉降的应对措 施,指导学生观察多年冻土层和季节性冻土层的区别等内容, 同时安排学生在实践基地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冬季冻土受 力性能分析试验。
在毕业设计环节专门设置寒区工程项目设计方向,在冻 土覆盖的寒冷地区,要综合考虑项目所建地的冻土层分类、 冻土深度、冻土温度等,充分考虑冻土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和施工存在的技术难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要求 学生设计时提出防治建筑物冻害的具体方案。
(三)打造“寒区特色”精品课程 基于寒区地域特征,重点开展冻土工程、冻土力学、冰 雪灾害分析、冰雪灾害防护四门课程的研讨与增设工作。在 “寒区特色”课程的设置上,一是要注意课程内容的整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冗赘,二是要注意课程间的相互交叉、 相互渗透。“寒区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除了针对学科 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方法等内容的讲解外,更为重要 的是以工程案例形式阐述其在工程项目设计及施工中的应 用。
这四门课程是“寒区特色”课程体系的代表,以突出寒 区地域特点的工程实际应用为教学目的,针对冻土工程等寒 区特色课程开设学生论坛,交流课上遗留的问题或表达自己 见解,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 解决该领域工程实际问题能力。通过冻土工程等寒区特色课 程的设置,拓宽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口径,根据学习效果 反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打造土木工程精品课程。
(四)“寒区特色”培养方案的教学内容整合 基于寒区地域需求,为实现“寒区特色”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安排侧重具有“寒区特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为 保证“寒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有效 实施,将冻土工程、冻土力学等寒区特色课程充分整合、统 一规划。冻土工程等寒区课程的设置,要满足当前寒区工程 建设的需要。寒区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不仅涉及寒区工 程设计与施工中所需的最基本力学知识,同时包括了冻土工 程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如寒区环境、冰雪工程、冻害防治、 新型抗冻害结构、抗冻害材料等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安 排教学内容。此外,加强寒区工程结构设计及施工难点系统化分析。例如:根据寒冷地区钢材的特殊性要求,明确低温 焊接施工质量保障措施和使用过程中防止脆性断裂的方法, 让学生充分掌握钢结构课程中的钢材低温冷脆特性,进一步 了解施工技术中钢材低温焊接方法及措施等相关知识。
通过课程设置整合和教学内容优化,保证寒区特色理论 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做到始终与寒区工程领域先进 理论接轨,使学生了解寒区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培 养寒区工程建设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最终目标。
三、结语 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定位,在课程设 置与整合、实践教学等方面予以系统规划、调整,在本科人 才培养过程中逐步体现寒区特色。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坚持以“卓越工程师 计划”为导向,以“寒区特色”为主线,以培养寒区工程应 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逐渐 形成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特色。坚持寒区特色理论教学和 实践教学一体化,构建具有“寒区特色”的应用型土木工程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
[1]郭建斌,王楠.浅谈教学改革对本科人才培养的意义 [J].科技教育创新,2011(2):193-195. [2]刘莹,谭志伟,杨革.具有寒区特点的“水工建筑物”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学改革与实践,2013(3):20-21. [3]顾文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学教育,2013(21):84-85.